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工作要点 > 2023年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精选推荐】

2023年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2023-05-12 16:10:28

同志们: 刚才,XX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今年工作意见,XX局长通报了2023年全市科技工作完成情况,XX县政府、XX国家农业科技园、XX日化公司负责人分别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精选推荐】

同志们: 

刚才,XX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今年工作意见,XX局长通报了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完成情况,XX县政府、XX国家农业科技园、XX日化公司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请大家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短板,增强发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发扬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凸显了不少亮点。一是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XX%,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产业增加值、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一批省级以上的各类科技中心、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先后挂牌运行。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市太丰冶炼公司“锌电解典型重金属污染物源头削减关键共性技术与大型成套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锰合新金材料开发应用等4项技术研究成果获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励5项,其中XX县周生堂公司创新项目首次闯入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全国大赛入围“零突破”。三是创建国家高新区来势喜人。2021年XX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已全面完成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报审、现场考察点提质改造和科技部领导专家预考察等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XX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考核中排名从23名上升到12名,高新技术产值增速、企业数量增长率、规模工业单位能耗降低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4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四是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2021年省科技厅将乡村振兴帮扶村放在XX市,首届XX省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技XX行”在我市XX举办,XX县科技创新工作排在全省二类地区县市前列,继续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自我加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县市、市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目标,对照科技创新相关考核指标以及与省内兄弟市相比,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还有不少短板亟待弥补。纵向来看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端科技人才、科技领军型企业和国家级研发平台等问题;横向对比科技投入总量、研发经费强度与兄弟市仍有一定差距。这些短板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更加努力作为,进一步增强夙兴夜寐、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进一步强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拿出越不好干、越要干好的工作干劲,加快强弱项、补短板、扬优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二、对标对表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推动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最近,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对今年的科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市要对标国、省工作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新一年的科技工作怎么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已经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XX副省长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上强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高地建设的高度决定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高度,也检验着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开放的程度,科技创新高地已成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关键。同时,前不久结束的市十二次党代会、市“两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在下发的《关于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重点工作分工意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中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具体工作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XX”,进一步理清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动力度。

(一)突出抓好顶层设计推动后发赶超。做好2022年的工作,要有规划、有方向、有进步。一要做好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我市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举措,更是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尽早出台、加快实施。要按照每年“明确一个行动计划主题、实施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的思路,组织专班工作力量,高标准绘制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路线图、施工表和任务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推动创新型XX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二要锚定目标方向。聚焦生态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四个千亿产业”,突出十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XX高新区创建国家火炬微智能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XX县创建国家铝锰锌钒深加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XX市、XX县、XX县等地创建省级以上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规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三要坚持结果导向。对标对表省委高质量发展评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导激励、市委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市政府目标管理等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作方案,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到规定动作步步到位、自选动作丰富多彩、特色动作亮点纷呈,力争我市更多科技项目、更多科技成果获得国、省支持奖励,在全省年终考核中实现同类地区升级进位。

(二)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三区两地”和“五个XX”。全市科技部门要围绕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XX”做好科技支撑服务工作。一要利用省科技厅帮扶XX市的契机,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孕育凝练一批农业转型升级技术纳入国、省项目“笼子”,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科技队伍,推广转化一批风险低、收益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助推我市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二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以保障改善民生、构建绿色和谐发展生态产业为切入点,围绕开展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围绕完善科技支撑安全,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科技三下乡等一系列专题科普行动和群众性互动科普活动,运用科技力量为我市打造“三区两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要抓好科研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严格落实研发投入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12%以上”。这是我市落实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要措施,各县市政府要从讲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按比例增加。科技部门要鼓励市内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室,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内部建立永久性、日常化、制度化、组织化的研发机构。市、县市科技、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政策,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并落到实处,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从75%提升到100%等。要做好企业政策宣传工作,通过财政投入+企业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全社会科研经费的投入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为建设现代化新XX贡献科技力量。

(三)突出抓好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意、研发到孵化,最后实现产业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各种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各类载体平台的融合互促。一是要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要通过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XX分中心等方式,深化与中南大学、XX大学、XX农业大学、XX中医药科技大学、XX农科院、XX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坚持用好现有平台和创建研发机构并重,积极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建设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更多高端要素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加快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创建了XX高新区、XX高新区、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些都是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创建的,都是区域创新的源头。相关单位要持续加大管理支持,坚决杜绝“一建了之”,想办法让园区把吸引人才、承载项目、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创建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力争“十四五”期间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XX县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XX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保靖县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加快合作共享平台建设。要依托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合作,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加强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的汇集,确保完成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的目标。

(四)突出抓好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创新。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主体的培育是关键。一要抓好科技创新企业市场培育。把创新型企业市场培育作为科技创新“牛鼻子”工作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两条途径,加快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县市区要设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经费,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3年梯度培育机制,引导、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要持续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强化资金、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揭榜挂帅等管理改革,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在生产一线出成绩。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推行经费包干制,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赋予科技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三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研发的激励措施,比如,国家层面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省级层面的“研发财政奖补”,市级层面设立“科技专项”等政策,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持续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让政策落地,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动力和活力,确保完成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的目标。

(五)突出抓好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XX高新区启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以来,市科技局、XX高新区管委会为创建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值得肯定。虽然因为疫情等原因创建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市科技局、XX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仍然要将创建工作作为2022年工作的第一目标。一要加大衔接力度。紧盯科技部工作动向以及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上联系,随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一旦疫情形势缓解,确保第一时间做好跟进。二要强化临战意识。围绕以升促建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调研工作方案,完善各项迎检工作,精心打磨迎检环节,确保以升促建现场工作顺利完成。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创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与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衔接,形成创建合力,确保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各个步骤顺利推进。

三、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科学统筹,整合力量。2022年是去年换届后的第一年,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基本上都是生面孔,新上任的同志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科技政策,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尽快研究部署全盘工作。县市科工信局的领导们要科学统筹好科技和工信两部分的力量整合,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县市的科技和工信都合为了一家,虽然是合为一家,但大部分都是一个分管科技的副局长管科技,管工信的照样管工信,没有形成合力。其实科技和工信很多指标体系都是一样的,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同时也是规上企业。我们对规上企业的要求是应统尽统,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要求也是应纳尽纳,科技和工信合二为一不仅仅是“1+1=2”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各县市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仅依靠一个副局长带着股室的几个同志是不可能抓好科技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新上任的分管副县市长、局长们科学分工安排,统筹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力争发挥“1+1》2”的效果。抓住战略重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希望同志们新年新气象,在新的岗位展现新作为。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科技创新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局一家的事,还需要财政、发改、工信、税务多个部门的配合,只有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才能取得更大成绩。科技部门要牢固树立“既是社会事业部门、更是经济发展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强统筹规划,抓好综合协调,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价值链条,在科技创新中推动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增强创新意识,真懂科技、真抓科技,做推进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和行家里手。切实为科技创新扫除障碍、打通渠道、提供支持,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

(三)强化管理,认真履职。科技系统要持续加强管理和作风建设,认真细致履职,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一要履行好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善科技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把廉政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打造“阳光科技”。二要履行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时刻崩紧安全生产这根玄,全面落实好“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和消防工作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确保全市科技系统安全生产“零死角、零隐患、零事故”。三要履行好信访维稳主体责任。做好信访问题的排查,积极化解矛盾,处早处小,把积案及时化解好。做好涉及科技创新工作的舆情监测,及时处理,不让舆情成为热点,形成大舆情,不让舆情事件酿成群体性事件。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希望同志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发扬克难奋进、锐意进取的工作劲头,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和忧患意识,以敢于担当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柠檬文苑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讲话 工作 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讲话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