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全县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全县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02 14:50:32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篇一】为了进一步推动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供大家参考。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篇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度工作安排,9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视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对我县社会治安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县社会治安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围绕平安泾阳建设,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了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

  一是全力侦破大案要案,保障社会大局稳定。积极开展“四反十打”和“一打一破三整顿”活动,推行大要案专案专班制,破获公安部督办的“10.11”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等刑事案件,有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新发命案连续12年全破获,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主要业务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积极开展综合整治活动,努力维护公共安全。圆满完成各类警卫任务,严格落实反恐安全和反邪教责任,全县未发生恐怖和邪教破坏事件。深入开展“涉枪涉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整顿活动,开展各类安全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大力推行消防“三集中一倒查”机制,消除火灾隐患,全县火灾事故稳中有降。深化交通管理“咸阳模式”,加强道路交通治理,提前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全县未发生一起等级以上交通事故。调研同时了解到,围绕平安创建,审判、检察机关和司法相关部门也依法履行职责,通过规范工作程序、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矫正人员管控等,促使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是不断规范窗口服务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规范接处警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推行利民便民措施,强化人口管理,优化户口和证件办理服务,加强重点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县公安局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公安局。坚持采取带头下访、召开警民恳谈会等方式,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评估和跟踪管理,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二、存在问题

  一是侵财类案件侦破工作力度还不够。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发生侵财类案件359起,占刑事总发案件409件的87.8%。侵财类案件的发案率仍处高位,案件破案率不够高,防范打击难度大,给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群众安全感。

  二是社会治安管控还存在薄弱环节。随着社会矛盾趋于复杂,群体性事件、信访和各类纠纷等都加大了社会治安管理难度,邪教和涉毒犯罪严重威胁社会安全,旅游和消防安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和不安全事件。

  三是综合治理合力不足,群防群治作用发挥不够。社会治安方面,存在镇村、部门之间协同配合、联合整治活动开展较少、工作合力不够的问题。调研了解到,个别案件在侦办、审理环节还存在工作方式简单、审判效率不高的问题,引起当事人上访,给司法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在群防群治方面,联合巡防不够、巡逻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全力侦破,有力打击,切实震慑违法犯罪行为。深化专项行动,强化侦办手段,提高破案能力,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偷盗抢等侵财性犯罪行为,依法侦办破获案件,严厉惩治犯罪分子,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特别是对影响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破、小案快破,切实提升破案率和群众满意度。加强法制宣传,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让群众了解各类犯罪特点和防范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是严密防控,重点治理,强化社会管控能力。积极应对新形势,注重源头预防,提前评估,健全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能力,做到及时处置,化解风险。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重拳打击暴力犯罪、邪教活动、黑恶势力、涉毒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治理活动,定期排查,强化管控,严防不安全事件发生。

  三是增强合力,积极防控,提升整体防范水平。加强对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落实责任,切实将工作拿在手中、落在实处。加强各镇、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组织开展平安创建联合行动,建立起平安创建齐抓共管、联合作战的工作局面。公检法等机关要紧密配合,改进工作方式,依法侦办、及时起诉和审理案件,做到快审快结,重拳快速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县镇要加强对村组三级巡逻工作的领导,公安派出所要及时给予工作指导,加强村组三级巡逻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群防群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经常性巡逻机制,积极发动群众联防联治,推动巡逻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及时维护和更新,切实发挥技防震慑犯罪和侦查案件的作用,确保一方平安。

  四是规范执法,积极服务,努力提升司法机关工作水平。狠抓司法队伍思想、业务建设,加强对公检法司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办案质效。认真落实新要求,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真正发挥司法调解组织和基层警务室的作用,主动服务群众,将工作做到基层,妥善处理每一起案件,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

  【篇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了以金春兰副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于xx年10月份分别深入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特巡警大队、琴亭派出所等单位采取现场视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交流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县公安局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公安局xx年以来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xx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科技强警,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升级,从严从实从细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和治安防范工作,为xx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持续平稳向好。

  (一)坚持科技强警,大力推进“地网”、“警眼”工程建设。“地网”工程可实现全县重点场所单位、重要路口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目前工程正进入二期建设,已接入单位293家,预计全部建成后可接入单位532家、视频探头1600多个。同时,覆盖全县157个行政村的主要道路和治安重点地区的“警眼”工程于年初列入xx县民生工程,县政府投入2678万元。两大工程完工后可实现我县视频监控无缝对接,弥补“天网”工程难以覆盖的盲区。xx年8月,县公安局在特巡警大队组建巡逻防控中心,将“天网”、“地网”、智慧交通等视频资源整合到实战平台。巡逻防控中心实现了全县警力、警车、警情“一张图”,直观反映我县各地的治安状况,显著提高公安机关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为有效开展巡逻防控信息化指挥调度夯实基础。

  (二)坚持信息共享,省内首创建设常住人口多维信息系统。近年来,县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开启了以y-strdna信息为核心的多维信息数据库建设,并进一步拓展功能,引进开发了“常住人口多维信息应用系统”。该系统拓展关联海量信息资源和公安数据库,既服务于侦查破案,又服务于社会治理,目前通过该系统快速破案一百余起,大大提高公安办案效率。

  (三)坚持打防结合,组织群众力量维护社会治安。xx年1月9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治安巡防队伍建设若干意见》,为解决巡防队伍建设提供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全县巡防队员由xx年的110人增加到xx年的180人,增长63.6%;工资由人均1800元增加到3000元。今年1至9月,仅县巡防大队便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1人,同比增长68.1%。巡防员待遇提高、设备设施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增强。目前,全县各个乡镇已经建立了治安巡防中队,在公安派出所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工作。各个行政村成立了治保会,配合公安积极开展各种打击防范工作。

  去年以来,为创造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全县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共查处治安案件3040起,行政处理违法人员596人,其中处理侵财类案件52人,处理涉黄赌毒402人。刑事案件立案1237起,破案619起,刑拘犯罪嫌疑人420人,其中刑拘侵财类130人,刑拘涉黄赌毒类115人。xx年1-11月,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去年下降16.21%,全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公安机关认真履行打击犯罪职能,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赌博风屡禁不止。今年公安机关虽然对赌博违法犯罪开展了多次集中打击,形成有史以来的高压态势,但是因赌博活动的隐蔽性以及参赌人员的多元化,始终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二是毒情呈蔓延之势。目前全县在册吸毒人员共计700人,近五年每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增长达20%,人员遍布全县各乡镇场。这部分人员为了筹集毒资,公开勒索、抢夺、抢劫他人财物,社会影响极坏。三是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城镇建设、土地征用、工程项目等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和群体性治安事件、集体上访问题增多,处置难度较大,诸多矛盾纠纷牵扯了大量警力。

  (二)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一是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城区一些无主管的小区和楼院的治安管理难度比较大;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不健全,部门、单位之间安全联动不够,整体合力不强,群防群治的局面没有形成。四是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公安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基层警力不足。我县现有在编在岗民警185人,民警总数与全县总人口比不到万分之七,一般派出所正式警员才三、四人,即使节假日不休息,经常加班加点也难以应对大量的工作。二是经费保障欠缺,干警待遇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三是部分干警素质较低。有的工作热情不高,无心钻研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执法水平低;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细致的群众工作;有的畏难情绪严重,不敢抓不敢管。四是管理机制有待改进。尤其是在教育培训、监督制约、奖惩激励和责任追究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创造和谐环境。一要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侵财性犯罪,减少发案率,提高破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对毒品案件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上升态势。三要积极开展全县社会治安管理大清查活动,对赌博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同时要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四要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明确各部门尤其是司法、乡镇等部门开展调解纠纷工作的主体责任,实行多级联动及源头化解措施,并督导推动专业调解工作落实,让公安机关将精力放在打击违法犯罪的主业上。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促进社会稳定。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防技术,完善技防设施,使“天网”、“警眼”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乡镇、村(社区)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对基层综治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强化对治保会、联防队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指导和检查,充分发动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群防群治工作顺利开展。三要规范门楼牌编制管理,对接网格化管理。建议由政府牵头,协调公安、财政、民政、房管以及乡镇等部门开展门楼牌编制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公安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尽早配齐警力,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以适应繁重的治安保障任务。二要保障公安民警的经济待遇尤其是战时待遇,使广大公安民警可以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安心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三要深入开展好“大学习”、“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公安干警的业务水平和实际作战能力。四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教育培训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篇三】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建设“平安xx”的重要手段和具体内容,在维护治安秩序、保障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我们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于4月15日至30日,深入基层派出所、警务室、重点路口、城市居民小区,通过实地察看、听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xx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政策上大力支持,今年又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为为群众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区公安分局做为我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促和谐,大力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和治安安民工程,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整体推进,广大公安干警工作中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务实创新,勇于开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全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政权建设得到保障和加强,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公安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表扬,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

  “一村一警”工作模式,夯实了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根基

  1、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集中整治。公安分局把每年的3、4月份做为社会治安秩序集中整治月,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台阶。今年确定了信息采集录入会战、人户分离集中整治等8项重点工作,推进了“一村一警”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规范驻村(社区)民警工作日志等6大类35种台账,实现了“一村一警”警务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不懈抓好驻村民警分管村级维稳工作。去年以来,驻村民警直接分管村级维稳工作,村治保主任、调解员、基层联络员归驻村民警直接领导,派出所每月召开基层联络员例会,有效地整合了基层维稳力量。

  3、坚持不懈抓好警务信息共享。自主研发了“一村一警”警务信息平台,已录入各类基础信息31360条、导入人口数据46万余条,照片及地理信息37万余条。对获取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向区有关部门通报,实现了全区维稳情报信息的共享和联动应用。

  4、坚持不懈抓好“两口一屋”管理。积极落实租赁房屋、暂住人口的社会化管理,对重点人口,逐人落实帮教控制措施。

  (二)打防并举,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1、开展“打霸治痞”工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对各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苗头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沾边就打的方针,对恶势力违法犯罪坚决予以严厉打击。4年多来,“打霸治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推行“三员一警”同步机制,严厉打击现行犯罪。2009年全区共破获各类现案1033起,破现案率为39.29%。今年1-4月份,全区破获本地现案194起,破现案率为38.6%,居全市第一。

  3、推行多警种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去年以来,共打掉29个侵财犯罪团伙,侦破“两抢一盗”等系列侵财案件1467起。2009年7月份,公安分局在全市打击侵财型犯罪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其经验在全市推广。

  4、实行联合查处伤害案件机制。有效地避免了因案件查处不及时引发的涉法上访案件。4年多来,未发生一起新的涉法上访案件。

  (三)巡守防控结合,提高了社会面动态控制的能力

  1、健全街面治安巡控网。在城区及近郊28辆警车上安装了车载台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实行动态巡逻接处警;自2005年底开展治安巡逻以来,广大公安干警克服人员少的不利因素,超负荷工作,除正常值班外,人均年加班600余小时;提高了街面犯罪的控制率、现场抓获率和群众见警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2、巩固单位内部防控网。按照“四配备、五统一、六规范”的标准,全区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健全了组织机构,配备了保卫人员,落实了防范措施。提高了单位内部的防控能力。

  3、延伸农村社区防控网。按照不少于10人的标准,先后由夏家庄镇、山头镇、八陡镇、白塔镇、开发区等单位,出资50余万元,新建专职巡逻队11支,义务巡逻队202支,负责本辖区的巡逻和治安工作。

  4、发展视频监控防控网。目前,已建成监控系统452套,监控室86个,探头3005个,与公安机关联网探头达到319个。电子联网报警已达825户,提高了重点要害部位、沿街商业门头的技防能力。

  5、优化社会管理防控网。在全区114家旅馆全部安装与公安局联网的信息系统,严格实名、实时登记、上传制度。2009年以来,利用该系统抓获了14名公安部网上逃犯。自主研发了《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已采集数据1万余条,通过系统查询比对及时退还赃车37辆。建立互联网巡查和监控工作机制,共查处违规经营网吧12家次,上报本地有害、敏感信息130余条,破获涉网案件2起。完善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机制,发现整改隐患141处,收缴各类枪支65支、子弹1346发、管制刀具264把。

  6、推进封边堵门防控网建设。一期工程将在进出xx的国道、省道、各主要干道路口建立19个治安检查站(点),建设基础设施,逐步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采取多警种联合执勤,形成对各种违法犯罪的全方位打击、防控网络。

  二、制约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力不足。目前,区公安分局实有民警365名,占全区总人口比例为万分之七点八,按全市人口万分之十二的比例配备要求,我区民警数量明显不足。近几年虽有增长,但与繁重的公安任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部门对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公安部门的事,对相关工作配合协调不够,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强。

  三是“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投入不足。xx是老工业区,大多系散居式、开放式和半封闭式小区,管理防控难度大。监控探头、电子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建设与其他区县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全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推进,经费缺口大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加强我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抓好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综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综治、维稳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和单位优势,做到齐抓共管,构建“大维稳、大综治”格局,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力求防控专门力量效能发挥的最大化。公安民警和社区保安是社会治安防控的主要和专门力量,其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的好坏。因此,要在巩固上述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是要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区民警的治安防范责任。重点是转变勤务制度,把责任区民警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治安管理和防范上来;二是要完善体制,充分发挥社区保安队伍作用。要通过完善考核体制来提升管理效能,要通过优化组合来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战斗力,要加强教育培训演练,使社区保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值得信赖技术过硬的一支专职治安防范力量。

  (三)挖掘民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新形势下群防群治的基本格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民警、社区保安的专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一是强化“三个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意识,加强人财物保障;强化群众的自防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自觉性;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在治安防范中积极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开发区及社区(村)两级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三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切实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加强居民住宅小区保安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保安队伍的选拔、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让保安持证上岗,依责履职,尽职尽责,安保到位,真正发挥保一方安定的作用。五是充分发挥驻村民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四)积极探索,强化重点人口管理,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重点人口管理是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在积极探索先进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要进一步强化对暂住人口的重点管理,进一步强化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管控。严格执行对责任区民警、社区保安的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五)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进一步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力量,强化学校及周边的值班和巡逻守护,完善值班制度和报告制度;警校配合,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改,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做好校园内外治安环境的治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

  (六)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费投入,拓展技防物防新领域,为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全市民警配备比例要求,严格程序和标准,逐步配强干警队伍,以更好地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地发展,逐步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投入,拓展投资渠道和方式,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拓展技防物防新领域,落实科技防范措施,加快全区技防网络建设,扩大技防覆盖率,努力实现城区与各镇、村技防网络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要做好新建住宅小区、主要道路技防设施的安装以及与国道、省道等主干线的电子警察和监控探头的并轨工作,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完善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实现城区、近郊24小时动态巡逻接处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加快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平安”xx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篇四】

  为进一步推动我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巩固“平安后柳”建设,为助力创建“三宜xx”奠定坚实的基础。11月底至12月初后柳镇人大在镇综治办的协助下,通过电话及走访的方式,对镇域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全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基本情况

  后柳镇总面积15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共105个村民小组13754人,围绕镇级综治委员会建立15个村级治保委员会。各综治维稳成员单位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深化“平安后柳”建设为载体,以解放思想、转变执法理念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加强综治、信访维稳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突出加强政法队伍执法公信力建设,突出加强基层综治、信访维稳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全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创新发展,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公平正义和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领导重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开展

  1、综治、信访维稳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做到了各项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真正把信访维稳的职能落实到基层,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大接访和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活动稳步推进,解决信访维稳问题成效显著。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1月开始,开展班子成员大接访活动,镇班子成员以周为一轮回,一周至少接访一次,在镇党群服务大厅、各自本身包抓的村、综治办进行接访。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包案领导亲自接访、亲自下访,深入一线,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落实,一大批疑难复杂和重信重访、久拖不决的案件得到了息诉罢访,这些案件的办结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政治稳定。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临一线,实地调查、研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整合力量,基层综治、信访维稳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上级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了镇、村综治维稳机构及人员配置,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扫黑办等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巡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保、调解工作,切实加强了村委会、调解委员会、“红袖章”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加强和完善了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综治、信访维稳网络体系,基层综治、信访维稳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各项基础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推进,平安创建各项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基层得到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的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大综治、大维稳、大发展”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基本建立,各类社会矛盾得到积极有效的化解

  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当前最实际、最及时、最急需的群众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评估、化解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把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扫黑办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多渠道解决争端的工作机制。坚持镇每半月集中排查一次,村每个星期排查一次,在敏感日、重要节日和重要会议活动期间进行专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调处化解,一时难以化解的能够及时向镇综治办报告并落实好稳控措施。截至目前,全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6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共受理各类信访件52余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率为100%,书记民情三本账共收集72件,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率为100%,确保镇域无进京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物质保障水平,社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解决经费困难的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奖代补、社会参与、形式多样“拼盘式”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有力地增强了对不稳定因素的管控能力,促进了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的深入落实,促进了平安建设的长远发展。

  1、源头治理和治安防范力度加大。在坚持“严打”的同时,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紧紧围绕影响本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坚持严厉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切实加大治理力度,狠抓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工作,重视和加强社会面的控制,合理调整警力部署,加强了场镇、社区治安防控,大大提高了全镇见警率和一线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社会面,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求的重点地区和重要时段,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特殊人群管控工作有序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管控、违法青少年帮教、排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2018年接收2名社区矫正人员,1名完成矫正,转入安置帮教,1名正在矫正中。

  3、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镇中小学、幼儿园分别配备了专业保安队伍,制定分管领导联系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强化职能部门职责,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全镇未发生涉校恶性案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综治维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信访维稳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真正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工作中对本辖区稳定使命认识不清地放者,责任意识不强,履行综治、信访维稳职能不到位,不敢管、不愿管、怕麻烦,怕承担责任。与上级部门协调工作不够,致使一些问题久拖不决。

  (二)经费保障仍有薄弱环节

  虽然积极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技防设施建设、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但在有的薄弱环节上仍然存在投入总量上不足的实情,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拨付到基层的经费更加不足,群防群治队伍组织名存实亡,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综治、信访维稳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1、警力不足、交通工具滞后给我镇正常开展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带来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镇、村综治专干一兼多职,且人员变动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综治、信访维稳队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职业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群防群治工作某些环节仍然脆弱。

  3、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有待创新。

  (四)社会矛盾仍较复杂,处置难度仍然较大

  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承包土地纠纷、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家庭情感纠纷、脱贫攻坚引发的矛盾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时有发生,群体上访闹事隐患仍然存在。

  三、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综治、信访维稳是巩固“平安后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社会稳定工作,把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列入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来抓,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天职”,即守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协调发展。

  (二)继续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技防设施建设、群防群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聘用人员的报酬。

  (三)积极探索解决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人员紧缺问题,确确实实配齐、配强、稳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人员。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者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加强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综治调解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并充分调动基层治保调解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普法方式,改进普法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普法质量。

  (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承包土地纠纷、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家庭纠纷、脱贫攻坚引发的矛盾纠纷等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提前化解不稳定因素。

  【篇五】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建设“平安xx”的重要手段和具体内容,在维护xx市治安秩序、保障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掌握xx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其在“四个xx”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市委综治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以总结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坚持把构建新型立体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平安建设的核心,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有效破解治安难题,大力实施“853”工程(八张防控网、五项工作机制、三结合),建成了具有xx特色的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一体化新体系,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治安“大巡防”工作格局。使全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迈上了新台阶,xx市3次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3个区县创建成省级平安区县,宜君县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夺取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

  (一)建立“大巡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下沉到基层和一线,群众见警率和安全感显著提升。王益、印台、新区、耀州、虹桥、建乐公安分局和宜君县公安局都建立了专职巡警队伍。根据地域特点在全市城区设立了13个巡区、26个巡点、8条巡线,并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巡逻班组,制定完善巡逻制度,各级指挥中心都能够通过350兆对讲机随时指挥调度街面巡逻力量。在华天广场、印台区政府广场、阳光广场、永安广场、宜君县城休闲广场建成了特警动中备勤点,按照省厅要求携带装备和武器弹药开展常态化的屯警工作,基本达到了一分钟响应处置、以动制动、以快制快的要求。

  (二)充分发挥“红袖章”作用。全市共组建了27000余人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群防队伍,统一制发标识,明确工作职责、考核管理和奖惩办法,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大巡防,实现了专群结合。日常工作中,由片区民警组织“红袖章”巡防队员义务巡逻、看楼护院、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活动。目前使“红袖章”遍布在全市各个角落,挤压了犯罪空间,提高了群众安全感。

  (三)认真做好重点场所治安防范。推进防控条块结合,全市共有227个治安保卫单位,落实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1850人。一是加强社区防控。全市70个社区警务室中,配备专职社区民警70名,辅警175名,其中63个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同时整合建设农村中心警务室35个,并按照“一室一警加辅警”的标准配备警力,落实办公设施、警用装备,接通了公安网。组建红袖标、治安耳目、中心户长、楼长、治保人员、信息员共计2万余人。警务室民警积极发挥作用,组织片区群众参与巡防工作,最大限度的震慑犯罪,消除治安隐患,增强群众安全感。二是加强单位内部防控。474个治安保卫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前半年新增视频监控探头1035个,更新视频监控探头607个;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均成立了保卫机构,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622名。三是加强重点行业管控。全市230家旅馆全部接入信息系统,覆盖率100%。严格落实住宿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信息上传率达到100%,宜君县和新区的旅馆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已经完成,其余区县正在有序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完善印章业、枪支、民爆等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从业人员信息采集、录入、更新率达到了100%。全市物流企业35家、寄递业43家,寄递渠道配备6台“x”光机,采用集中过机安检,寄递渠道“三个100%”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全市53家加油站点安装散装进入汽油实名登记系统。

  (四)积极推进公安检查站建设。最大限度发挥5个公安检查站职能。加大盘查力度,形成巡堵结合、疏密合理的查缉堵控网络,确保了点线面结合。目前,公安检查站都能在重大节庆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治安复杂时段开展值班设卡盘查工作。宜君阳湾、印台金锁公安检查站已经建成并落实24小时值班设卡,正在按照省公安厅标准作进一步完善。新区南出口公安检查站、耀州区南大桥公安检查站、王益黄堡公安检查站新址已动工建设。

  (五)有效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实现了全市7个县区分局和41个派出所视频监控联网三级对接,并传输至省公安厅图控中心的视频监控联网平台;整合各类内部视频图像1612路;新安装视频探头4480个,在环市、环县主要干道安装高清视频抓拍探头48个,新使用的交通客运、危运车辆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网吧视频监控安装率100%,社会面公共场所监控覆盖率100%,农村达到60%,宜君县率先完成了行政村视频监控全覆盖。依托视频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时空视频巡逻,有效提高应对突发警情的快速反应能力,今年利用视频监控破获各类案件377起。

  二、存在问题

  (一)“大防控”工作格局没有完全形成。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但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对治安防控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政法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特别是人财物等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力度和后劲不足,“大防控”工作格局没有完全形成。

  (二)“网格化”治安巡控警力不足。当前治安状况复杂多变,反恐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巡逻的区域、点位和网格不断扩大和增多,目前的警力无法满足全面巡防工作需求,多警种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联合处突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常态化。

  (三)视频监控系统整体联运性缺乏。城区街面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规划、整体联动,不同部门、不同厂家、不同标准、不同网络的监控设备同时存在,整合难度大。社会单位和部门自建的视频监控系统更是标准不一。绝大多数单位、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均为自建自用,监控资源难以整合,不能组网发挥集群优势,社会视频监控系统规范建设亟待完善。

  (四)执勤装备更新换代较慢。在巡逻防控工作中,执勤装备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装备过期失效现象依然存在,遇到紧急情况十分危险,难以有效开展现场处置和自我防护工作。

  (五)部分基层治保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综合治理、治安防控大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单位、乡镇、村庄基层治保组织有名无实,不能充分发挥基层战斗治保作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参与维护治安、检举违法犯罪线索的氛围不浓。

  三、对策建议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综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综治、维稳的积极性,发挥部门优势,做到齐抓共管,构建“大维稳、大综治”格局,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促进防控效能发挥最大化。充分发挥政法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公安机关要根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工作重点、警力部署、警务保障和勤务制度,及时掌握影响社会治安的情况,依法查处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检察院、法院要结合批捕、起诉和审判工作,善于发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和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结合自身职能,抓好本行业领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任务的落实。

  (二)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民警、社区保安的专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一要强化“三个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强化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意识,加强人财物保障;强化群众的自防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自觉性;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在治安防范中积极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社区(村)两级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三要加强居民住宅小区保安队伍建设。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保安队伍的选拔、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做到保安持证上岗,依责履职,尽职尽责,安保到位,真正发挥保一方安定的作用。四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搭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xx台。充分发挥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的作用,发展壮大“红袖章”平安志愿者、治安中心户长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力量。五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作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动员组织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推进治安防控信息建设高端化。一要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构建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整合社会单位和部门自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标准体系,提高系统互联程度。强化对涉及治安问题海量信息的关联分析和对比,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增强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二要健全信息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社会舆情、治安动态和热点、敏感问题和社会治安重点领域的研判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升有效应对能力。三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控网建设。加快建设信息网络管理体系,落实电信运营商、接入服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发布者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强网络技术手段和管理力量建设,严格实行网上24小时巡查管理,及时发现、封堵、删除有害信息。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暴力恐怖、色情、邪教言论、鼓动串联聚集闹事等煽动性信息制造者。加强对网上热点问题的应对和引导,特别是要积极做好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

  (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性。重点人口管理是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在积极探索先进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实效。要进一步强化对暂住人口的重点管理,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管控。严格执行对责任区民警、社区保安的责任倒查追究制度。

  (五)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支撑。根据民警配备比例要求,严格程序和标准,逐步配强干警队伍,更好地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的投入,拓展投资渠道和方式,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不断拓展技防物防新领域,落实科技防范措施,加快全市技防网络建设,扩大技防覆盖率,努力实现城区与各镇、街道、社区(村)技防网络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要做好新建住宅小区、主要道路技防设施的并轨工作,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能。进一步完善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实现24小时动态巡逻接处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加快xx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平安xx”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篇六】

  一、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化解矛盾纠纷、打击各类犯罪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县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秩序持续保持和谐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高度重视,责任明确到位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具体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62个社管综治委成员单位、12个乡镇(街道)、123个村社区“一把手”分别对应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一抓到底,并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人抓,有人管,责任落到实处。

  (二)强化综治维稳工作,筑牢和谐稳定防线

  1.防控体系、风险评估和矛盾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以巡警、交警、武警和辅警为主体的巡防机制,多种巡防模式相结合,在84个重点部位建立“巡更系统”,提升街面见警率、治安控制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完善治安防控网,建立内部单位保卫组织58个。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完善村居民参与的治安巡防机制。建立治保会123个,治安联防队25支,有专兼职群防群治人员2492人,综治维稳平安志愿者5500余人。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随时做好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严格落实居住证制度,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协管员制度,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12个,配备协管人员70名。积极创建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先进示范站,强化人口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二是科学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和问责办法,组建了41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出台前的必经程序。完成了g323线xx县过境段改建工程、大戛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是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和完善县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分析研判可能引发的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和劳资争议等专业性调解组织8个。1-9月份,共排查矛盾纠纷1926件,化解1921件,化解成功率99.7%。四是完善包案和领导接访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案责任制,确保信访积案和重点矛盾化解工作的稳步推进,对31件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包案到人,责任到人,有效化解和控制矛盾扩大化。1-9月份,开展县级领导干部视频接访17次,接待群众34批次119人次;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77件(次),办结561件。

  2.综治信息化和网格化平台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加强“两化”服务平台管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使用信息平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42件,整治问题隐患811处,收集社情民意70条,实现了“邻里互帮、生产互助、治安联防、惠民服务”等功能。在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重点集镇、主要通道、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919个,初步建成了覆盖公共区域、街道、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公共安全视频防控网,提高了防治效果。“6995”语音公众服务平台应用进一步拓展,以一个村民小组为一个网格,10户为一个中心户组,共编组4550个,45234个用户。

  3.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得于进一步加强。完善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调查评估、接收、管理、教育、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两级档案管理体制。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4人,重新犯罪2人;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20人,其中监狱刑释54人,解除社区矫正66人,安置95人,均没有重新犯罪发生。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划拨经费12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落实57名重性精神病人监护人,有效预防了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加强禁毒防艾工作,积极探索禁吸戒毒长效机制,健全对易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监测检测体系。

  4.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效果凸显。组织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小区”等21项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对31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大检查,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着力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格局,组织法制教育宣讲团,在中小学联合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14所学校进行宣讲。依法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人防、物防、技防联合防控机制,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开展扫黄禁赌、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共检查旅馆业、歌舞娱乐场所等房屋和企业3574家次,督促整改159处,收缴各类枪支161支、雷管1182枚、子弹3471发、炸药292公斤,缴获毒品39千克。查处道路交通违法7960起,排查出安全隐患82处,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1951辆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排查隐患608处,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严密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密切关注“泛亚有色”、“e租宝”和“拓农”投资群体等重点人动向,确保了“4.25”、“6.4”、“两会”、南博会、杭州g20峰会等维稳敏感时期实现零上访。

  5.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成效显著。始终对违法犯罪活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把打击的锋芒对准团伙犯罪、涉枪涉爆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食品药品犯罪和“两抢一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黄赌毒、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1-9月共立刑事案件688起,破获2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4人,打掉犯罪团伙6个27人,抓获网上逃犯39人;受理治安案件646起,查处578起,查获违法人员503人。审判机关受理案件1296件,审结1168件,结案标的11156万元。检察机关受理各类案件104件150人,审结76件106人,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万元。森林公安立各类案件144件,查处143件。

  6.法治宣传,平安建设有新突破。共展出宣传图版480余块,悬挂横幅248条,张贴宣传标语3240余条,办黑板报670余期,发放各类宣传单6万份,文艺演出12场。发放《平安建设知识问答》手册8万册;制作《建设法治xx、共创平安家园》宣传挂图300块;播出《平安xx》宣传短片一部,《法治同期声》18期,利用各类媒介播出平安建设宣传标语4500条次。

  7.工作经费投入有保障。按照综治维稳经费人均不低于3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人均不低于1元、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经费人均不低于0.5元、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其他专项经费按上级规定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有力地夯实了综治维稳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综治维稳队伍力量不足、待遇偏低。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出警和调解的车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辅警和农村治保、调解人员待遇较低,综治维稳人员流失严重。加上外出务工、换届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治调队伍不稳定,相当数量村的治调组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习惯于把问题和矛盾向上推,治调工作缺乏时效性,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的稳定。

  (二)征地拆迁补偿为主的矛盾纠纷将进入多发期。随着大戛高速、三江口水电站、县城西片区开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以征地拆迁为主的各种矛盾纠纷将会越来越多。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稍有不慎,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三)农村老年人赡养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县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青壮年外出务工逐年增多,留守老人不断增多,“老年村”越来越突出,无人赡养老人,不孝敬父母,不赡养老人的矛盾纠纷逐年上升,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焦点问题,赡养问题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给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特殊人群的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化。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的脱管、漏管、失控情况仍然存在,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校园、医院、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及周边治安隐患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五)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凸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土地纠纷、山林纠纷、劳资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非法集资、虚假婚姻、网络信息诈骗、青少年聚众斗殴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建设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基层政法机构缺编、缺人、缺车辆问题,进一步推动警力下沉;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辅警和综治调解工作人员的待遇,稳定队伍;加强辅警队伍和基层调解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依法依规进行调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二)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努力寻求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平衡点和对接点,及时妥善处理保障经济建设用地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系,完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分配和管理,建立健全拆迁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促进我县城乡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拓宽普法渠道,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要与村委会积极配合,深入开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加强赡养人的责任意识。加大调解力度,促进和谐稳定。审理时,可对赡养纠纷相对较多的地方巡回开庭,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同时,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排查、监管机制,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信息,全面掌握特殊人群的分布状况、基本情况和特征信息,积极探索有效管控办法和措施。完善刑释解教人员无缝对接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及时落实相关安置帮扶措施。加强对精神病人管控工作,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组织送往指定医院进行治疗、管控,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

  (五)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长效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调处网络;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困难群众;充分发挥村两委、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农村调解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遵纪守法意识、建立健全欠薪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正确处理好因劳资矛盾引发的纠纷和群体性事件。配备人员,组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股”,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群众之间矛盾调处。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加大预防金融风险、网络信息诈骗教育和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

  42-

推荐访问:全县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六篇 工作情况 社会治安 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