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集合6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集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在城市设计中,开敞空间也是重要的客体要素,它是城市居民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获得信息、获得情感的户外公共空间。它的范围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具体地说有: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街道以及沿街小型空间、沿街缩进空间和街心游园等。对城市开敞空间的研究,除了要以使用者的感受为核心,分析其内在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外,还要分析特定的开敞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包括它在城市中的区位、功能以及景观构成特征。下面就从形象、功能、生态三个方面来说明城市开敞空间与城市的关系。
一、景观·形象
建筑与建筑的外部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的景观物质要素,而城市开敞空间作为开放性、公共性的外部空间不仅是现代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城市意象的主要场所,它同时具备景点和观景点的双重身份。
位于上海黄浦江边的滨江综合改造工程建成于1993年,改造后的滨江大道成为上海市的标志景点。交通通畅,环境优美,游人如梭。从滨江
大道上向江对岸的浦东望去,高楼林立,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展示著浦东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与一江之隔的外滩历史性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人们感受着城市的历史,也赞叹着城市的现在与未来。
二、功能·使用
城市的开敞空间是以具备某种功能的空间体系的形式而存在的。这种功能可能是单一性的,也可能是多重复和性的。单一功能体系的开敞空间,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如河谷;或某种开放空间的开发设计,如公园。由城市街道、广场和道路构成的廊式体系是最典型的开敞空间体系。而大多数城市开敞空间都是多功能性的,各种建筑、街道、广场、公园、水路均可共存与这一体系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市开敞空间的功能性可以是物质层面上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以下分别论述。
城市开敞空间在物质层面上的功能性包括:
⑴边界·限定
作为一种有限空间形态的城市开敞空间,它的边界性是明显的,然而,它在被包围、被限定的同时也在规范着周围的事物,这是一种彼消此长的相互作用。用这种空间形式可以划分城市中不同的功能区块,使城市的每一区域能够正常发展,而不致妨碍其它的区域。正如密林中生长的树木,如果空间太挤,无法舒展枝叶,就必然会枯萎下去。
⑵沟通·联系
空间可以划分空间,也可以联系空间。作为城市来说,河道与城市主干道就是起连接功能的城市开敞空间。城市作为一种物质形态,也必然存在着内部元素的相互联系,而城市开敞空间就是在城市内部建立起这种联系的手段之一。有了健康、快捷、高效的联系,城市才
可以稳步的发展;有了连续、和谐、充满活力的景观要素,才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城市面貌。
⑶间隙·弹性
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待开发空间,它能为未来城市的再成长作准备。城市的建设也要采取灵活性的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这样的弹性空间,才能保证城市持续健康的生长。过度的拥挤只能导致混乱与衰败。
⑷防灾·疏散当前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规划设计与管理上的某些失误,业已埋下不少灾害隐患。在城市的综合防灾体系中,城市开敞空间的合理设置往往是重要的一环。在火灾、震灾隐患地区,大面积开阔的公共空间可以保证人员的顺利疏散,以及阻止灾情的迅速蔓延。在城市规划中,结合城市综合建设,妥善解决城市开敞空间的合理设置,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适灾能力的必要措施。
⑸改善交通,便利运输
现代都市交通环境是都市生活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应该尽可能的满足:流动与沟通、速度与效率、秩序与安全。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组成部分的城市主干道,是负担城市交通运输任务的主力军。此外,还有街心广场。这一城市开敞空间型制,是在特定安排的道路条件下形成的空间。它可以是道路的交汇点、起点或终点。通过这个点,瞬间即改变街道的组织结构。处理好的广场布局,可以改善交通,便利运输。
⑹商业价值
建立设施完备,环境怡人的城市开敞空间,可以带动土地价值的上升,周边地区的发展,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城市的更新与生长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达令港,历史上原来是
悉尼铁路站场和港埠所在地,后一度废弃衰落。经过历时三年的改造后,环境优雅,景色秀丽,游人如织,不仅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达令港周边地价亦因之步步攀升。据不完全统计,达令港在外部空间环境质量改造建设竣工而周边建筑尚未投入使用的前两个月里,就吸引了近300万的观光客慕名前来游览。
城市开敞空间在精神层面上的功能性有:
⑴交往与游憩
城市开敞空间是满足市民们进行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人类群体及自身的发展都需要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户外活动为人们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与人交流,与自然交流创造了机会。户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置身于人群之中,可以耳闻目睹众人的万端仪态,获得新鲜的感受与激情;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这比起孑然一身,足不出户,确实是一种积极有益的体验。
⑵信息的交流
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中散步、休憩、交往,观察和倾听外面的世界。人们在这一系列户外活动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周围社会环境的一般信息和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特殊信息。对儿童而言,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儿童思想上的成长主要是建立在观察周围社会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在户外空间中,人们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了对人与事的各种认识,这种认识方式不同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带来的效果,因为它更直接,更生动也更具体。
⑶历史的载体
城市开敞空间是城市的物质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们从外部认知、体验城市氛围的主要领域。经过精心设计的外部空间环境可以向人们传达特定的历史信息,完善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体系。
昂德格朗德是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市中心的一块历史地段,为了再现旧城中心区的场所意义和活力,市政府决定改造这一地区,修建城市开敞空间。具体设计时,恢复利用原有的历史建筑,在步行路段设置主题雕像、反映历史事件的标识物、壁画及亚特兰大历史遗产展览等。在该地区与亚特兰大市中心地铁枢纽站的交界处,规划设计了一个具有较大尺度的桃树喷泉广场。这里不仅成功地再现了旧城中心昔日的繁荣,还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吸引了众多旅游观光客。
三.环境·生态
人们常把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比作城市的“绿肺”,它协助完成城市的呼吸功能,是一种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城市的公园、林区、滨河绿带等绿色开敞空间改善和调剂了人造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类身心“回归自然”本性的一种寄托以及精神与自然对话、交流的一种渠道。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内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把保护城市公园和绿地的活动,扩大到保全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并将生态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开敞空间和绿地,是所有城市建设中维持“天人关系”的纽带,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主要场所,也是医治大多数“城市病”的良药。认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健康的美好城市。
篇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篇
1、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理念亟需转变
1是误以“管理”替换“治理”。“管理”和“治理”虽是1字之差,但前者主要是1种组织、指点、规范、监督和纠偏,重在“监管”;后者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重在“调和”。但目前有些地区、部门仍沿袭以往“管理为上,1管了之”的官本位惯性思惟,把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展开工作的1级抓手,而各类资源如人材、资金等仍然向上集中,下放社区办理事项并没有完全实现“编随事走、人随编走、费随事走”。2是理念发展滞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比,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合作鼓励机制等不平衡、不完善,乃至有些形同虚设,致使政府职能碎片化。比如1些地区出台有关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文件,大多由当地的综治部门1家拟定,各个部门之间调和沟通配合不够,其治理思路、内容、举措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都有所欠缺,难以在街道、社区基层高效实行。3是社会认识不到位。1些社会单位、居民大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认识不够,受陈腐“管理”观念的影响严重,把自己当做被管理的对象,主动参与不够,多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中摆脱出来,普遍缺少自主治理、自主服务意识,“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在老百姓中依然根深蒂固。例如化粪池的清掏、共用水管的修复等事项,本可以由辖区内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的,终究还是得由政府部门来兜底。
(2)体制机制亟需理顺
1是不该管的“越位”。长时间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在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上主要沿用条块管理的做法,遵守垂直管理或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条块分割式管理,管理主体与执法权限划分不清,对基层1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普遍存在“以批代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如小区业委会,本质上是由小区业主选举产生,代表全部业主反应意愿,并监督物管公司服务的民间自治组织,但属地街道又“被赋予”具体指点、监督、管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召开、选举等相干活动的管理权限。由于很多小区业主群体间、业主与物管公司间各种矛盾突出,业委会成立困难重重,街道在其中左右不是人、费力不讨好。2是该管的“不到位”。有些该由政府兜底的事却没有管好,优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稀缺,大众诉求渠道不顺畅,多元化利益调和机制不够健全。比如撤除違章建筑、整治活动摊贩、规范乱停车乱堆放、旧城改造等事项,常常因单1的行政行动缺少足够的法律支持和有关职能部门有效的协作配合,缺少与人民大众交换沟通的载体和机制,没有做到“疏堵结合”,没法管理到位,致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存在职责不明、头绪不清、运转不顺畅等体制机制的问题。
(3)要素支持亟需夯实
1是法律体系还不完善。面对城市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和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急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障,但目前基层展开城市社会治理大多是根据上级文件或会议要求,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足,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2是组织架构还不明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触及众多部门和单位,但目前并没有真正明确总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相应的责任部门。以推动小区居民自治为例,过去1直是民政系统的业务范畴,现在又有组织部门牵头党建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行区域共建“3项清单”,还有政法系统牵头推动“枫桥经验”实践,构建法治、德治、自治“3治融会”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但是,在操作层面,由于各有关部门多头参与、多头管理上还缺少分工明确、调和有力的计划和组织,具体落实到街道、社区实行时常常各行其事、兼顾乏力。3是权责匹配还不公道。在街道和社区1级,千头万绪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大都由综治工作人员承当,但他们既缺少相应职权,又缺少相应综合素质,应付业务工作已很费劲,要实行好乃至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动力明显不足。4是工作保障还不充分。目前财政安排给基层社区的经费有限,如某街道2019年下拨各社区工作经费平均为12.33万元,除去办公所需外所剩无几,而社情民意搜集、大众呼声回应、实际问题解决等大量基础性工作1直处于“活多钱少、活多无钱”的窘境,社区展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遭到极大的经费制约。
(4)资源整合亟需加强
1是部门联动不勤。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任务沉重,既有活动人口服务管理、区域化协同治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基本设施保护、基层组织建设等常常性问题,也有应急处置、矛盾化解等突发性问题,需要调和兼顾各部门气力协同处理。但目前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阵的状态。很多工作名义上有牵头部门、责任部门,但常常都是牵头部门“1头热”,其它部门“不来气”或“应付了事”。如社会矛盾化解,信访部门牵头抓总,大量行业性、领域性的矛盾纠纷却需要相应职能部门凭政策法规和专业操作实质性解决,致使“1岗双责”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文件纸面上和会议口头中。2是信息同享不顺畅。由于各部门统计口径不1和工作标准不同,造成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干信息不对称、数据不1致、平台不关联。调研发现,在某区电子政务系统办公方面,社区录入各类系统多达17个,都是各职能部门分别开发、管理和利用,很多居民信息等分散在各个系统中,造成基层人力物力重复浪费,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结果却常常底数不清、情况不明。3是资源利用不佳。服务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资源整合利用效果不理想。1方面政府投入的公共资源利用效力不高,乃至部份闲置,如很多地方的“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后热烈了1阵,后来却逐步成为1些城市流浪者的夜晚居住之所;另外一方面相干社会资源未被充分激活,未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如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公共健身设施、停车库常常不对外开放,只提供本单位职工使用,如此未惠及更多市民。
(5)社会组织亟需壮大
1是发展现状不理想。据统计,现存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多数是行业性协会、社团和民办非营利性机构,其中约3分之1活跃、3分之1保持、3分之1处于休眠,且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不足10%,大多集中在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在为老服务、活动人口管理、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项目等方面少有触及。比如在某街道2019年度社工项目征集、项目策划、项目实行进程中有少量社会组织参加竞标,但在项目监督和项目评估等1系列环节中,却未能发现社会组织的身影,或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有限。2是作用发挥不充分。即便是活跃的社会组织,有的行政色采浓郁、有的活动经费缺少、有的工作结构不公道,在数量质量、经济贡献、社会服务、人材队伍等方面都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2、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转变治理理念
1是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大众、调和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解决基层治理“气力散”“管理乱”等问题。2是强化社会气力协同。破除“政府包打天下”理念,重视社会气力、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灵活应用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可将统计调查、信息搜集等工作交给社会组织,道路修复、管网改造、绿化管护等工作交给盈利性的专业公司,从而到达“8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共赢效果。3是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汇总搜集本社区居民的构成、上下班集中时间、聚集活动地点等基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社区大众宣扬,深入大众与之沟通,全面营建“共建共治同享”的良好氛围,引导大众广泛了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2)健全治理体系
1是优化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调解,巩固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2是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展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影响大众安全感的背法犯法。3是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系。扎实展开社区改正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精细化管理重精患者,严格监测管理吸毒及患艾等特殊人群。4是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能人员密集等区域场所的安全保障,提升应急救济和防灾减灾能力。
(3)融会治理方式
1是奉行法治。扎实推动法律咨询、司法救助、法律支援进基层活动,依法展开选举、议事、公示等事务,努力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构成办事依法、遇事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2是倡行德治。广泛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教育,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良好向上
的家风,强化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社区成员行动准则,推动城市基层社区德治良性发展。3是推行自治。展开网格逐日说事、干部每周听事、社区每个月议事,以居民参与助推和监督社区事务等良性互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4)提升治理手段
1是提高智能化水平。深入推动智慧社区、智安小区等建设,提高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科技应用实效。2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坚持大融会、大同享、大利用,加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发挥好大数据作用。3是提高专业化水平。分类推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提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各有侧重地提升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的科学性、制度性和专业性。
(5)夯实治理基础
1是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将触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职能部门的人員、资金、设施等下沉进社区网格,按“1网多员、1员多能”目标原则,实现小事逐一解决、大事整体处置。2是建好用好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兼顾推动市、区县、街道、社区4级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视频系统等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公安、综治、城管、安全、应急等信息资源,实现联勤、联调、联处。3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将人员编制进1步向基层街道倾斜,尽可能配强配足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社会事务、社区建设等1线工作人员,着力加强社区网格“7员”的技能培训和队伍管理,严格工作质效考评,提升服务质量,强力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根据市、县委和县公路局党总支的要求,我们在当前和今后1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107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增进**公路再上新水
平当作中心任务来抓。为此,我根据《**县公路局党总支关于展开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实行方案》精神,结合我的工作和我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关于展开继续解放思想第1阶段的学习,体会以下:
1、展开继续解放思想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具有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
解放思想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宝贝,对我们公路养护人员更是具有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我们公路养护人员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完全准确地掌控党的107大精神,才能结合新的实践,才能适应现代公路发展要求。为此,我结合我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以此来推动我本身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飞速发展,深入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始终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也只有自己不断增强继续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解放思想,探访公路发展新技术,扎实工作,开辟创新,才能获得进1步的升华。
2、解放思想、提高本身
在展开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中,我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为主要情势,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克服自满守旧思想,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增强本身的责任感和紧急感,进1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
举措,始终坚持以为公路养护服务为中心,把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最紧急的任务,努力争取为东平公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气力。
(2)克服狭隘封闭观念,增强开放合作意识。作为1名养护处副处长,不自以为是,要吸取兄弟单位先进公路养护技术的经验,在观念上、行动上不断更新发展,以更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克服片面发展观念,建立科学发展意识,增强可延续发展能力。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通过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完全破除只重视速度、忽视效益,只要增长、牺牲环境,只重当前、不顾长远的观念,牢固建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富民优先的观念,进1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努力在提高本身各项素质方面获得实际效果,放开思想、放开手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3、目标任务和对本身的要求
根据局党总支的要求,我将进1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把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当前1项重要工作,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继续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求推动本身的飞速发展。这个发展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层面上,而是要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升华。
我要做继续解放思想的带头人。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线路1以贯之,坚持1切从实际动身,致力于解决公路养护遇到的实际问题;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东平公路事业发展步伐。
“真实的强大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来自思想解放的气力。”新思想解放势必为新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势必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新逾越,迈出新步伐。
篇三: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作者:董克明
来源:《重庆行政》2019年第04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分析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和提出解决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理念亟需转变
一是误以“管理”替代“治理”。“管理”和“治理”虽是一字之差,但前者主要是一种组织、指导、规范、监督和纠偏,重在“监管”;后者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重在“协调”。但目前有些地区、部门仍沿袭以往“管理为上,一管了之”的官本位惯性思维,把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开展工作的一级抓手,而各类资源如人才、资金等依然向上集中,下放社区办理事项并没有完全实现“编随事走、人随编走、费随事走”。二是理念发展滞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比,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合作激励机制等不平衡、不完善,甚至有些形同虚设,导致政府职能碎片化。比如一些地区出台有关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文件,大多由当地的综治部门一家拟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沟通配合不够,其治理思路、内容、举措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都有所欠缺,难以在街道、社区基层高效实施。三是社会认识不到位。一些社会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认识不够,受陈旧“管理”观念的影响严重,把自己当成被管理的对象,主动参与不够,多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普遍缺乏自主治理、自主服务意识,“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在老百姓中仍然根深蒂固。例如化粪池的清掏、共用水管的修复等事项,本可以由辖区内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的,最终还是得由政府部门来兜底。
(二)体制机制亟需理顺
一是不该管的“越位”。长期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在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上主要沿用条块管理的做法,遵循垂直管理或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条块分割式管理,管理主体与执法权限划分不清,对基层一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普遍存在“以批代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如小区业委会,本质上是由小区业主选举产生,代表全体业主反映意愿,并监督物管公司服务的民间自治组织,但属地街道又“被赋予”具体指导、监督、管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召
推荐访问: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对策 基层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