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提纲
2021 年
一.发展环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推动基教公平优质
1.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协同推进五育并举 2.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切实提升保教质量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完善教育布局 4.普通高中特色多样,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5.特殊教育普特结合,全面推进公平融合 (二)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聚力职成民办教育 1.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质灵活 2.民办教育健康规范,铸造民办教育品牌 3.建设社区教育体系,拓宽全民学习渠道 (三)重视教师德才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多元多措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薪资待遇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四)信息化引领现代化,助推智慧教育建设 1.优化布局基础设施,完善资源平台建设 2.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推进智慧课堂建设 (五)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强化学校法制意识,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2.引导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治理多元开放 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减轻学业负担 四、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保障规划落到实处 (二)强化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五、重点工程 (一)基础设施改扩工程 (二)实施增量提质工程 (三)智慧教育推进工程
篇二: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计划 盛夏将至,每年夏天全国各地总会有不少青少年下水游泳溺水 身亡的惨剧发生。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命安全, 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 班计划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坚持“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 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切实有效的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为我校安 全工作的持续稳定和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保障,不断提高师生、家 长的安全意识及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
一、活动目标 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防溺水教育,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提 高全体学生与学生家长的防溺水意识,实现 2017 年度全体学生无溺 水事故发生。
二、活动对象 我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一)教育重点 1、要将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要将留守儿童作为重中之重。
2、要将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作为重点防范教育时段。
3、加强隐患排查。要对本班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 面的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管理责任,对特殊家庭、心理有问题 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把学生意外溺水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教育的重点是防止学生私自下河游泳为主。由于溺水事故发生后小学 生普遍不具备互救的能力,互救中出现死亡的情况较多,因此溺水 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要重点教育。
4、要突出教育屡次私自下河游泳的学生,杜绝溺水事故发生。
(二)明确学生要求
1.明确要求学生不在上(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未经父 (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下河(塘、沟)游泳;
2.明确要求学生不得擅自邀请其他同学下河(塘、沟)游泳; 3.明确要求学生不得在不会游泳的监护人带领下下河(塘、沟) 游泳; 4.明确要求学生不到河、坝、塘边,建筑取土形成的水坑边玩耍、 戏水、嬉闹; 5.明确要求学生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 不要避而不见逃走或者冒然下水救人,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三)具体活动安排 1、2017 年 4 月预防溺水事故专项教育为内容的师生动员。
2、国旗下讲话以防溺水为主题内容。利用校园广播、校讯通、 宣传栏等加强宣传。
3、5 月中旬各班组织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会 课。
4、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致所有学生家长一封信,家长和 学生阅读后签字,并将一封信反馈给学校。
5、6 月份继续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加强毕业班学生提前放假 后的安全教育。
6、7 月和 8 月暑假期间,各班经常性的开展以预防溺水事故为 内容的家校联系活动。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使 此项活动家长的知晓率要达到 100%,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 醒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对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尤其 要开展好这项工作;
7、9 月、10 月持续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活动要求 1、对防溺水工作高度重视、及早预防。召开全体家长防溺水主 题会议,同时,对校园和周边水域进行一次大排查,摸清水域情况, 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2、落实责任、加强宣传。通过校园橱窗、悬挂横幅、国旗下讲 话、校园广播站、班级板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各班级 召开以防溺水为主题班会,同时,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对孩 子要加强看护和监督。班主任要多于家长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对 于特殊孩子留守儿童要重点关注。
开展“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 节日、暑假放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 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 宣传册页;开展一次预防溺水工作家长专访活动;布置一篇防溺水安 全教育作业。同时全面开展“六不一会”教育。
3、实施“1530”安全教育制度 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放学前,任课教师讲一分钟安全知识,对 学生进行安全乘车及交通安全教育; 每周一学生到校后,班主任教师讲五分钟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 行校园内相关安全教育; 每周五放学前,班主任教师讲五分钟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校 外相关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安全教育; 每次放假前、假期到校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 30 分钟的安全教 育。
五、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1、班主任要多与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建立家校 联系卡,定时、不定时进行电话家访或上门家访,了解学生是否有下 水游泳的危险行为,提醒监护人对孩子加强教育和监管。
2、多与留守儿童个别谈心,使其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教给 其溺水后的自救、报警知识。
3、与留守儿童的邻居、亲戚、附近的同班同学做好沟通联系, 要求他们平时密切注意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制止其私自下 水的危险行为。
姓名
留守儿童登记表
监管人
代监管人
联系电话
防溺水安全教育计划
单位:西坪镇第一中心小学 班级:三一班 时间:201 7 年 4 月
篇三: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发展理念 第五章 发展主线 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 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
第一章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 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 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 良好态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 49351 元(折合 7924 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 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居民消费率不断提高,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6.1%,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 扩大,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 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 步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 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 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 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 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我国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 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 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 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 95%。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 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 域性教师短缺问题。改善乡村教学环境。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 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 8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 90%以上。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民族 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 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 实践对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 免除学杂费,实行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
第三节 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 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 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 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 创业能力。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扩大重点高校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招生 规模。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第四节 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 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 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 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发展老年教育。
第五节 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加强 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 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 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法保障教育投入。
实行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分类管理、 差异化扶持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资助体系,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 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 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 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 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 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外部环境不稳定不 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 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 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 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 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 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 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 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 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 更加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 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效, 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 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 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难度加大。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 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 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 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 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
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 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必 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 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 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打 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 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 破浪前进。
第三章 主要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 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
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 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 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 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 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 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 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 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 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 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 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 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 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章 发展理念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 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 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 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 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 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 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 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 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第五章 发展主线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 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 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 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 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 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 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 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 体改善。
第七章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双创”行动计划,鼓励发展面向大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 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城市。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向企业开放 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 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 式服务载体。更好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第二节 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 台和企业内部众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推广研发创意、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 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发展公众众扶、分享众扶和互助众扶。完善 监管制度,规范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
第九章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 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第一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 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社科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 养一批讲政治、懂专业、善管理、有国际视野的党政人才。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 使用青年优秀人才。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 新链有机衔接。
第二节 促进人才优化配置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 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激 励人才向基层一线、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开展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东 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才交流和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城市对口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工 程。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 而出的社会环境。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完善业绩和 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 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营造
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 引进政策,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放宽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加 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居留管理服务。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 化留学生结构,完善培养支持机制。培养推荐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完善配套政策, 畅通回国任职通道。
篇四: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怎样提高小额贷款业务质量】银行小额贷
款怎么贷
关于提高小额贷款业务质量的几点思考**贷款作为我行信 贷产品之一,在加快推动**贷款业务发展的同时,更应重点加 强风险控制力度。目前我行**消费贷款刚开始开办,要求较为 严格,这里就不再重点论述。本文就如何控制**贷款中的小额 贷款资产质量作主要阐述,2012 年下半年以来小额贷款的发展 步入触底之年,垒大户、顶冒名、民间融资逐步显现,资产质 量持续下滑。下面本文从提升信贷员业务能力、调整产品结 构、发掘优质客户、重视贷后催收四个方面逐步控制资产质 量。
一、以人为本,做好风险控制的第一步要控制小额贷款资 产质量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从贷前调查开始,而贷前调查中最 不可控因素就是“人”,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信贷员的调查能 力和道德倾向。就调查能力来讲,主要体现在借款人欺骗信贷 员,而信贷员因为专业素养不足等自身原因并未有所发觉。随 着小额贷款的逐步发展,部分农户及商户已经开始慢慢熟悉我 行的小额贷款产品,需要哪些材料,贷前调查经过哪些手续等 等已经被客户所熟知,当信贷员调查时,借款人带着信贷员机
第 1 页共 4 页
械的走过场,例如在某信贷员的现场检查中发现信贷员所拍的 调查照片中并不是借款人本人的住处、非借款人的经营场所等 等问题,针对于此信贷员表示被客户骗的,但是这也说明一个 问题,信贷员的调查能力在逐步下滑。针对这种客户骗贷的情 况缺乏交叉验证,直接体现出信贷员的调查能力不足。这对这 方面问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内部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从客 户筛选、贷前调查等各个环节认真核实,交叉验证,把控风 险,尤其密切关注客户的负债情况及资金用途的真实性,另一 方面要不断变换调查方式,在按照规章制度调查时附加一些询 问,关于住所的、关于用途的、关于经营场所的等等,而不是 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二、以群为基,深度挖掘优质**客户小额贷款针对的客户 就是农户和商户,目前在小额贷款逐步发展的同时,一些区 域、一些群体中已出现饱和,但这并代表小额贷款已发展饱 和,我们都知道发现新客户所付出的努力是维持老顾客户所付 出努力的 3 倍,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些表面上已经饱和的**较好 的市场深度挖掘,并形成**信息数据库,便于不断分析每个群 体客户的不同**特点。针对农户贷款,除了要继续加大**村镇 维护、建设力度外,还要在已创建的**村镇基础上持续向周边 乡镇延伸,重点摸底每个村的融资需求、**倾向等特点,做好 客户准入;
第 2 页共 4 页
针对商户贷款,不断加大城区各市场的开发,深度挖掘各 市场,利用**较好的老客户介绍上下游客户,形成**集群客 户,并在保持优质客户的情况下,提升我行资产质量,争取做 到**较好的客户群批发做模式。
三、以策为助,逐步调整小额结构从目前不良资产的客户 分析来看,出现逾期甚至不良的多出现在联保客户(尤其以农 户联保居多)、还款方式为阶段性等额本息的客户群中,而等额 本息还款方式以及保证类客户出现不良的比例现对较小,从这 一方面可以看出我行推进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主要是指在发 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同时,加快小额贷款结构“三调整”:不断 调整贷款还款方式,加快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向等额本息 转变;
逐步调整贷款类型,推动联保贷款向保证贷款转变;
加速推进农户贷款向商户贷款转变,逐步优化小额贷款结 构,降低风险,从而不断提升我行信贷资产质量。
四、以催为策,确保我行资产质量我行目前依然存在一个 倾向,贷款逾期了、借款人外逃了、电话关机了等情况时,信 贷员、贷后催收力度不够。不少逾期贷款甚至不良贷款许久无 人过问,不少信贷员心中依然存在以增量稀释存量的想法,而 在提高增量时却不加以思考贷款出现逾期的原因甚至依然按照 自己的想法工作,这就导致逾期贷款持续显现。当前形势下,
第 3 页共 4 页
化解资产风险的工作重点依然是集中精力清收不良贷款,把优 化增量与盘活存量结合起来。在这里主要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 措施:一是实行不良贷款清收责任人制度,谁管户谁负责,针 对不良贷款加大催收力度,这里的加大催收力度指的是现场催 收而不是简单地电话催收,针对不良客户晓以利害,威逼利 诱,由于小额贷款单笔金额相对较少,而且无任何抵质押物, 因此法律起诉追回的时限长(借款人大多外逃不在家)且相对 成本高,因此不良形成前期一定要多加以催收,而不是等到不 良时再去起诉追回;
另一方面加大不良资产考核制度,不少人依然认为相对于 不良贷款的考核来讲,增量上去了拿到手的钱反而较多,而因 催收花费的成本较大不愿去付出行动,因此,加大不良贷款的 考核,不断施加压力,做到不良资产有人催,继而提高资产质 量。
本文来自 xxxx
第 4 页共 4 页
篇五: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我为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原创文)
2020 年,世界新冠疫情、世界战争格局、国际经济格局等将时 代社会推向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的收 官和“十四五”规划的起舞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脚踏实地,自力更生, 啃硬骨头,打硬仗,又要立足现实,志存高远,瞄准前沿,努力创新, 不断砥砺前行,开创“十四五”新局面。
科教兴国,教育兴邦,新时期新形势赋予教育改革之重任。2020 年国际高端芯片技术、军工前沿技术等挑战,无疑是高端科技人才的 较量。我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把教育发展与改 革放在首位,必须抛弃陈旧的思想,打破人才培养模式,全域实施教 育改革创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责无旁贷地为教育献策力,诚 然我为中国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
1、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激励科技创新,让他们成为“网红”。
多年来,我国科技力量从“追跑、跟跑”世界一流的状态,逐 步过渡到现在的“并跑”的新局面中来,未来我们必须“领跑”。为 此必须提升科研人员工资待遇,激励科技创新,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 10 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提升科研人员工资待遇,给予真 金白银的奖励,让他们成为比明星更具社会影响力的“网红”。
2、中考生升学两条线:高中和职校,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和多样化技 能型人才。
高中和职校规范管理学科设置与教学,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新形势下的劳
动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遇。特别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3、给大学生和教授加压增效,消除大学生混文凭的现象。
加大高校规范办学的力度,严格考试制度,做到“严进严出”;加强 教授上讲台讲课的管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特别是激励 大学生好学上进,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消除大学生混文凭的现 象,夯实高等教育质量。
4、优化班级学生结构,降温中小学择校热,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学校和社会的正确舆论导向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让家长诚服的 是,要让家长们看到许多孩子上公立中小学的成绩不亚于私立学校, 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分班制度的改革。
公立中小学要优化班级学生结构:将三年级以上的学困生——双 差生或低智生,与普通学生分开教学,城区创建特长学校,农村大型 学校创建特长班,消除在校混日子的现象。真正意义上实现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和均衡教育同时也是对应试教育的改革。
5、封禁校园贷和网贷,保障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人生安全。
校园贷严重扰乱高校的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干扰大学生的学业、 滋生腐化堕落思想、严重危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 呼吁封禁校园贷和网贷,保障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人生安全;引导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消费观,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培养 健康节俭的消费习惯。
6、信息化教学更加智能化,打造健康绿色的线上教学,保护学生身 心健康。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便于资源共享,提升教学 质量,备受师生青睐。“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构 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 过程。
迫在眉睫地是要解决网络游戏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问题, 如创建网络游戏使用者身份验证和加密设置;打造更加智能化、规范 化和专业化的线上教学平台。
7、小学《生命安全》、《心理健康》和《中医》,应整合为《安康与中 医》,纳入统考。
将《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和《中医》三科整合为一科:
《安康与中医》,并纳入统考。杜绝“体音美劳”被语数外占用课时 的现象发生。市级以下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学生家庭作业量的 严格控制,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
8、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替代私立幼儿园,规范办学降低收费。
9、高等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减少人才流失。
10、扩招免费师范生,平衡男女生人数,让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越来越年轻化,但整体上存在一定缺 陷。一是部分新招教师专业不对口,适应教学以及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二是女性化倾向严重,尤其是小学男教师寥寥无 几。为了打造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均衡教育资源,必须扩招免
费师范生,尽量平衡男女生人数。但是免费师范生应签订协议书:规 定 5 年内不得应聘教育以外的其它行业。
教育兴国,科技强国。国强则民安,国富则民富。
感谢大家的阅读与点赞,欢迎好友评论区留言。
篇六: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土石方运输安全及道路保洁方案
本标段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 xx 市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 bai 良好、车 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 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 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根据 xx 关于预防扬尘的有关规定,为了确保在此次河道清淤及渣土外运工作展开的 同时,不给周围已构成的环境导致影响,我方将在清淤运输过程中做好打扫清扫工作,并 由专人负责管理。各施工段分别搭载 5 名杂工。负责管理维护沿河已构成的设施,为保证 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导致污染,施工现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洗车槽,同时铺设草垫, 并精心安排专人展开车辆冲洗工作,对每辆运土车须经清扫车轮、车厢后方可以离境。在 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精心安排洁净人员,随时对车辆堆放下来的土块、泥块展开打扫,并 精心安排专人展开巡查、值守、非政府路口交通。
4.2.2 弃土场管理
本标段河道工程弃方,土方:50000 m3、淤泥:80000 m3,共弃方量 130000 m3。
为了配合将挖运出的河床淤积土顺利清运出去,拟定弃土场位于机场飞行区扩建红线 内的北侧规划预留区,即深圳市河道淤泥福永处理场。运输车辆进入交通道路后路途交通 顺畅。
运输距离:从标段的中点至弃土场沿行车路线总共距离为:65 公里。为协调弃土场管 理,精心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帮助运输车至土、平坦土场等。弃土高度严苛按 照规划高度,严禁逊于区域、逊于高度弃土。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散流物体实行密封运输的通告》(威政发〔2022〕48 号)、 《关于加强市区建筑垃圾渣土管理的通知》(威政发〔2022〕122 号)文件精神,为最大限 度的消除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和人民居住生活的影响,全面推动我市施工现场文明施工, 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整治的内容
在建工程的现场围挡和大门、现场道路和出入口、物料堆放、土方和垃圾的堆放与防 尘、运输车辆保洁与防尘、土方运送地点监管、临建设施设置和后勤卫生管理。
二、专项整治的标准
现场管理标准的依据是: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指导意见》 (建质〔2022〕232 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散流物体实行密封运输的通告》(威政发
〔2022〕48 号)和《关于加强市区建筑垃圾渣土管理的通知》(威政发〔2022〕122 号)、 威海市建委《威海市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标准》(威建发〔2022〕6 号)。
(一)现场围栏和大门
1、施工场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 1.8m 高的彩钢板围挡或 24cm 砖墙抹灰刷白,做到坚固、 稳定、整洁、美观,并在外则设置安全生产方面宣传口号。市区主要路段,现场围挡不低 于 2.5 米。
2、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封闭式金属板制大门,门头尺寸通常不大于 5×4.5m,且设置企 业标志,门头底的颜色为深蓝色,字体颜色为白色。
(二)现场道路和出入口
1、必须设置现场内环形通畅的砼主干道路和沿单位建筑物四周非泥面的通畅道路, 雨天不积水。同时设置紧固喷水点定时喷水、保证并无扬尘。
2、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采用砼硬化且与城市道路相连接,砼标号不低于 c20,硬化厚 度不少于 20cm。生活区、加工区可采用砖铺等其他方式硬化。场地要平整、坚实、整洁, 尘土不飞扬,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可种植或盆栽花草,搞好现场绿化。
(三)物料堆满
1、严格按照平面布置图所标位置堆放各种工具、构件、材料,并悬挂名称、品种、 规格、主要责任人等标示牌。
2、各种材料、构件必须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满整齐,努力做到“五成”(成方、成垛、 成堆、变成梱、一排排),食用油材料必是池,并设置显著标牌。
3、水泥、钢筋等建筑初料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强度和生产日期分类存放、稳定牢 固、整齐有序,并设置材料状态标识牌。水泥存放应设专用库房,要有防尘、防潮、防雨 措施。中心城区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
(四)土方工程
1、土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现场土方扬尘治理及文明施工承诺书、对周边环境影响 及防治措施、土方开挖施工准备、基坑开挖方法、土方开挖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土 方开挖安全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土方的运输和堆放地点。
2、建设单位及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土方工程正数总责。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 搞好大门、围栏、出入口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
3、土方运送必须采取全覆盖的密封措施,必须装载规范,保持密闭运输和车容整洁, 不得沿途飞扬、撒漏和带泥上路。
4、施工现场堆土必须采用蓬布及密目网双层全面覆盖。
5、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进行碾压,及时洒水,确保无扬尘。
6、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通畅的排水沟,设置沉淀池,保证雨期洪水不污染城市道路、 阻塞管道。
(五)运输车辆管理
1、施工现场液体或食用油材料、垃圾的运输,必须展开密封、缝合或全面覆盖,不 得洒漏污染城市道路。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洗车池(冲洗槽)和沉淀池,配置高压水枪,对驶出车辆进行冲 洗。洗车池应设在工地大门内适当位置,深度不低于 30cm。沉淀池不小于 80×80×100cm, 并与市政管网相通,未经沉淀的污水严禁排入市政管网。
(六)垃圾载运和堆满
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应采用封闭式容器,日 产日清。垃圾清运应委托有资格的运输单位,不得乱卸乱倒。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 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七)临时设施布置
1、现场施工作业区与办公区及生活区应有明显界限,有隔离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 发生意外事故。
2、临建设施必须采用符合规定建议的装配式彩钢活动房屋,活动房屋严禁少于两层, 并满足用户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等建议,温暖季节应当加装纱门、纱窗。
3、职工宿舍:施工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需设置 2×0.8m 规格的单人床 或上下双层床,不允许使用钢管搭设,每房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 16 人,每人居住面积不 少于 2 ㎡。
(八)后勤卫生管理
1、食堂的设置位置:距离厕所、垃圾场(箱)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场所 30 米 以外。
2、食堂外墙面应当抹灰式样,制作间灶台及其周边应当贴瓷砖,所贴瓷砖高度不必 大于 1.5m,地面应当搞硬化和防水处置,粮食放置台距墙和地面应当大于 0.2 米,加装纱 门和纱窗,食堂、食品储藏室门口细细的按规定设置“挡鼠板”,高度不高于 0.3 米。
3、食堂制作间的炊具宜存放在封闭的橱柜内,刀、盆、案板等炊具应生熟分开,有 明显标记,分别放置。食品应有遮盖,遮盖物品应有正反面标识。各种佐料和副食应存放 在密闭器皿内,并应有标识。
4、食堂必须获得《卫生许可证》,并努力做到四周场地平坦、洁净、并无污水。炊 事人员应当按规定每年展开健康检查,获得《健康证》后方可以上岗,工作时应佩戴洁净 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并维持个人卫生,非炊事人员严禁随意步入制作间。
5、施工现场应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封闭、水冲式厕所,厕所地面应硬化,门窗应齐 全。人与蹲位比为 25-30:1,蹲位之间设置隔墙,隔墙高度不低于 0.9 米;便池应采用面 砖等材料饰面,饰面高度不低于 1.5 米,厕所墙面应抹灰刷白。高层建筑超过 8 层以后, 应每隔 4 层设置封闭式便桶。
6、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淋浴室,淋浴室理应管理制度和专人管理,墙面应当采用面砖 等材料饰面;淋浴间与更-衣间应当隔绝,淋浴头不少于 8 个,并采用防尘电器。
7、盥洗设施应设置满足作业人员使用的盥洗池,并应使用节水龙头。
8、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医务室,搭载救护车等救护器材,搭载止血药、绷带及其他常 用药品。
9、施工现场应设置吸烟室、饮水室,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
10、施工现场必须设立专人供水和专用保温饮水桶,水桶盖章上锁,避免污染。
三、整改方法
(一)企业自查
各施工企业对现有工程要立即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每天检查一次,做好 检查记录(记录表附后),安全监督员要认真巡回检查、抽查,并做好记录(记录表附后), 每周四上报市建管处。
(二)追踪监督
施工科每周组织拉网式检查,考核打分(考核表格附后),通报检查情况并及时上报市 建委。
(三)考核规定
根据考核办法进行打分。80 分以上为合格;60~80 分为基本合格,限期 3 天局部停工 整改。连续 2 次基本合格的,按照不合格处理;60 分以下为不合格,限期 7 天停工整改。
连续 2 次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单位记不良行为记录,停止招投标资格,降低 企业资质等级等处理。
四、非政府领导 (一)市建管处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副组长:吴洪涛 副组长:王鹏辉 成员:施工科、综合科、办公室、装饰筹办、农保筹办 办公室设在施工科,张国波兼办公室主任。
(二)各施工企业必须设立专项环境治理领导班子,企业经理任组长,分管经理、项目 经理为责任人,具体内容方案呈报市建管处施工科。
渣土消纳安全管理制度 一、渣土发电场所土地用途证明; 二、经营性渣土消纳场所需要具备相应的营业执照; 三、具备垃圾渣土处理方案; 四、有渣土消纳场的坐标图、场所布局图; 五、具备与处理工艺相符合的作业、降尘、照明设备等机械和设备; 六、有排水、消防等设施; 七、存有完善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获得有效率运转; 八、具有与处置工艺相符合的对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方案。
这些似乎不是定额涵盖的内容,一般来说,定额都不涵盖垃圾清运费和的,渣土发电 规范化工作就是为了渣土的乱放乱滚现象,维持市容环境的措施。就是另外积财的。
渣土消纳费,不包括在定额内,可以单独记取,费用可参照当地市场价或者进行甲乙 双方协商确定。
土石方运输安全及道路清扫方案 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保证本单位不发生交通死亡事故,减少 一般交通事故和违章,杜绝严重违章,根据交通法规和项目部安全工作的相关制度、规定 和办法,制定本交通安全责任书如下:
一、在工程施工期间,确保本人不出现交通责任事故和交通违章;
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保证做到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规定和安全常识,提高交 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三、强化自我学识,提升职业道德,秉持安全平和,中速高速行驶:不开快车,不私 自弯道,不交非司机驾车,不得酒后驾车,烦躁驾车。
四、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服从交通民警指挥,支持交通民警执法,发 生违章要依法接受处理。
五、汪把车辆安全第一关,对所属机动车及时展开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特别就是专 业运输车辆及其驾驶员。必须按时对车况、安全性能展开检查,凡是存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一律严禁上路。
六、严禁车辆超载、超员、超速行驶,保持车辆号牌完整清晰,杜绝酒后驾车、疲劳 驾驶、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
七.刻苦钻研驾车技术,自学安全驾车经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车辆秉持空车前、 行车中检查和定期维修保养、修理,确保车容车况较好。
八、车辆离场时应清洗干净车身轮胎等,关严货斗,以防离开场地后出现道路遗洒状 况。
十、在施工现场内,行车速度严禁少于 5km/小时。
十一、施工期间,要每天要有人值班,做到随时有人接听电话,发生交通事故和突发 事件及时上报。
十二、严苛全面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因责任不全面落实出现关键性交通事故的,将 严苛按照《北京市关于关键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责规定》追责有关责任人的责 任。
单位负责人 驾驶员
篇七: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十 三 五 规 划 纲 要 教 育
++
关于《 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 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 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全覆盖。
改革:普及高中教育 or 十二年义务教育 10 月 29 日,五中全会决定提高教育质量,推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 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根据此前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XX-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 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行列。《纲要》规定的 2020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即为 90%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对此解 释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含义,实际上就是 XX 年义
务教育。
“从五中全会透露的信息看,下一步方向是中职全
面免除学杂费,而普通高中也将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开始,逐步走向免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 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称。
其实早在三年前,我们的邻国朝鲜在其第十二届 最高人民会议第六次会议就通过了关于实行普遍的 XX 年制义务教育的法令,而中国包含高中在内的十二 年义务教育也一直是很多两会代表和教育专家的呼声。
随着我国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 要的增强,义务教育从 9 年升级为 XX 年已经是势在必 行之事。
本次五中全会推动的不只是普及高中教育,同时 中等职业教育将免除学杂费,而职业教育也一直是本 届政府班子所关注的重点。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析,普及高中教育是本次五 中全会最大的亮点之一,从国家层面上解决了历年来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高中阶段可供给的入学 能力有限的问题。
但其难点仍在:
目前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相对落后,教 师待遇较差,师资力量无法支撑十二年义务教育。
教育部 9 月强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五中全会 推行 XX 年义务教育。芥末堆认为,从国家层面上来讲,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的关系紧密连接,并很有可能 存在因果联系。
“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 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 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 平”
——摘自习主席今年 5 月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
而 xx 期间已经开始推行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 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 台。)”规划,也可以认为是此次 xx 公布普及高中教育 的伏笔。
但无论如何,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网络学习 平台仍是体制内的软肋,对于教育产业来说,体制内 的强烈需求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篇八: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XX 局教育“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xx 区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是:以围绕打造品质教育、教育为目标,学 校品牌群,建设教育强区。
1、普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99%。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 智力、快乐成长。
大力兴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加大学位供给力度,有效保障入园需求。到 2023 年, 确保新增 6 所公办幼儿园。到 2025 年,确保新增 4 所公办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 99%。
扶持普惠性优质民办幼儿园。
到 2021 年年底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城镇小区严格依标配建幼儿园。严格 遵循《人民城乡规划法》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老城区(棚户区)改 造、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 XX 设施建设规划, 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予以建设。城镇小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或者有完整规划 但建设不到位的,要依据 XX 及省配建标准和要求,通过补建、改扩建或就近 XX、置换、购置 等方式予以解决。
2、巩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率达 99.5%。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 务教育入学率达 100%。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权益,力争符合策的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 100%,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实现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全覆盖。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协助市教体局办好市 21 中,对 xx 工程技术学校企业托管后 的监督管理工作。毛入学率达 98%,更好满足区域内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求。
切实解决袁庄城区、务新区、滨河小区周边搬迁新村和夹沟潘新村入住居民子女入学的问 题,建设计三所学校。其中建成袁庄城区小学,占地面积 82 亩,建筑面积约 2 万;
平圩滨河小学,计划占地面积约 42 亩,建筑面积为 10000;
夹沟潘新村小学,计划占地面积约 42 亩,建筑面积为 10000。
实现小学合格率达到 100%,初中一次性合格率达到 90%,高中综合本科上线率达到 85%,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优质就业率达到 99%。
1、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全区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根据我区目前学校实际情况,研 制定《xx 区 XX 局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评价体系》,体系实行学校内部考核制,即校长、中 层干部、教师三个层级,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方式,使每一位学校行管理人员和教师都能在全区 量化考核结果中找出自己的位次,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 XX 办学效益
2、强化专业支持。整合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三家单位,筹建区教科中心,教 研、科研、培训、监测机制,强化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3、扩大教育。深化我区教育领域综合,建设区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融入长区 域教育,引入区域内优质教育 XX,强化与区域教育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为我区教育注入活 力,提高我区教育对外水平。
实现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 99%。持续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和改进课外体育锻炼,参与面达 100%。
全面提升校长履职能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学校跟岗培训工作方案,农村学校现 职校领导到城市学校跟岗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做好校长年度履职考核工作,促进校长 履职尽责;
加长任职资格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让有志于学校管理的人才脱颖而出,增加校长人 才的储备,为转变校长选拔机制打下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对全区教师按 xx 教学新星、xx 教坛英才、 xx 名师三个层次依次递进选送到高校培训,引领辐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推动教育 事业科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 XX、校务 XX 等运行机制,依法保障 教职工的权力,促进学校科学管理。
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区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专题警示活动,对广大教 师进行生动鲜活的师德教育,深刻吸取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惨痛教训, 做到以案示警、警钟长鸣。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以德育德。区部门做好我区优秀师德题材作品立项工作,推出一批展现我区教师时代风 貌的文学作品,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借鉴先进地区教育经 验,依据 xx 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制定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计划,培育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 蕴、责任担当精神等。选择两至三所基础较好学校进行创新试点,发挥试点校的榜样示范作 用,辐射带动,渐次推 X。
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并引领教育进程。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创新,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学校和智慧校园建设,以农村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 统一规范、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在全区中小学校建设智慧学校。到 2022 年,实现智慧学校 建设全覆盖。
提高民办学校质量。依法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辖区民办学校(幼 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篇九: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来了!教育工作未来这么干!
关注教育科学站公众号,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新华社受权于12日全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其中第十三篇第四十三章集中阐述了教育的内容,具体如下: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 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 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 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
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
规范校外培训。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
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第二节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 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 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 互认、纵向流动。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型转变。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推进基础学
篇十:教育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 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 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 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完善办学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 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 乡镇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能力,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巩固 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 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92%以上。规范校外培训。完善普惠性学 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 90%以上。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 广力度。
第二节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 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
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 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 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 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 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 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60%。分类建设一流大学 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 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增强高校学科设置针对性,推进基础学科高 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加强 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 规模。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 兴。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 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重点建设一批 师范教育基地,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健全师范生公 费教育制度,推进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 革。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建立高等学校、 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深化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和跨区调整,推进义 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适当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 例。
第五节 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 展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养。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完善经费使用管理 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 内部治理结构,有序引导社会参与学校治理。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 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在 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高水平大 学开放教育资源,完善注册学习和弹性学习制度,畅通不同类型学 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渠道。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 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 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第一节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 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 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 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
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立分级分 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储备体系,大型公共建筑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筑牢口岸防疫防 线。加强公共卫生学院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完善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第二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 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 务资源供给。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 入推进治理结构、人事薪酬、编制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加快优质 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 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 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 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有 机衔接。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 端医疗设备。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 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 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提升医护人员 培养质量与规模,扩大儿科、全科等短缺医师规模,每千人口拥有 注册护士数提高到 3.8 人。实施医师区域注册,推动医师多机构执
业。稳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提高签约服务质 量。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第三节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保 缴费参保政策,实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 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 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 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将符合条件的互 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扎实推进医 保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 制。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第四节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 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 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 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 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 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第五节 建设体育强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 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
系,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 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公园,支持在不妨碍 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河滩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保障学校体育课 和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坚持 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重点 项目竞技水平,巩固传统项目优势,探索中国特色足球篮球排球发 展路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体育 赛事。扩大体育消费,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办好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及杭州亚运会等。
第六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 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强化病媒 生物防制。深入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 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 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 活习惯。
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 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一节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 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完善幼 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政策和产假制度,探 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 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全方位 帮扶保障制度。改革完善人口统计和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 势。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健全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第二节 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 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家庭照护和社区服务的支持指导,增强家庭科 学育儿能力。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 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婴幼儿照护服 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 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 化发展,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 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 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强化对失能、部分失 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
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建民营 管理机制,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强对护理型民办养 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加强老年健 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 扩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 55%,更好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逐步提升老年人 福利水平,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特殊困难失能 留守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构建养 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综合考虑人均 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 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 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发展银发 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