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9篇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9篇

发布时间:2022-10-23 12:50:05

篇一: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Christensen[1]于 1997 年在其著作《创新者的困境》中,首次提出了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概念,掀起了技术创新领域新的研究高潮。

  追述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渊源,首先要提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最早 将创新引入经济学研究中。1912 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是一种创 造性毁灭”,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做为首次提出的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创新就 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新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构成的‘新组合’引入 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 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行企业的新组织[2]。熊彼特将创新看做是技 术和市场的有效合作。因此,更可以看做是破坏性创新思想的早期萌芽。国内外学者对破坏 性创新问题的研究视角各不一样,数量较大,纷争各有不同。因此,本文将回顾这些相关理 论,对破坏性创新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破坏性创新的内涵

  Christensen,C.M.1997 年在《创新者的困境:当新技术导致大企业失败时》[3]一书中首 次正式提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概念。Christensen 将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 品性能改进做出贡献的创新称为维持性创新,但是与现有维持性创新相比,还有一种技术创 新,其最初据以立足的市场往往是非主流低端市场,目标也不是向现有主流市场提供更好的 产品。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要大大超过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利用的速度,随着新产品技术 的不断改进,产品性能不断提高,新产品最终会逐渐侵入到现有的主流市场。对现有主流市 场而言,这种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克里斯坦森将此类创新称之为破坏性创新(如图 1)。

  图 1 破坏性创新的形成 图 1 中上面一条实线反映了现有市场的技术进步轨迹,下面的实线反映了破坏性创新的 进步轨迹,虚线表示消费者所能够利用和吸收的性能轨迹。维持性创新使现有主流市场的产 品性能更加突出。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大于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利用和吸收能力的增长速度,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产品性能超过消费者所能利用的情况。与此同时,在低端市场发 展起来的破坏性创新,随着改进循环的进行,以及新产品性能的提高而逐渐侵蚀现有市场。

  当这种情况出现后,破坏者就能最终征服现有市场在位者。

  在继承 Christensen 的定义基础上,其他学者也对破坏性创新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较 具有代表性的是 Pete Thomond、Torsten Herzberg 和 Fiona Lettice(2003)等人的观点,他们 认为破坏性创新是被成功开发出的过程、技术、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它们能够使组织显

   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上的需求。过去只能由专家解决的问题现在由破坏性 创新所形成的新产品性能得到解决,新方法能使更多的顾客以更方便的方式消费产品和服 务。破坏性创新最初往往立足于对服务水平要求较低的顾客群(或那些通常不购买的顾客), 在位企业的路径依赖和资源依赖性极易导致其主导者的角色被别的企业所替代,这也为破坏 性创新者提供了获取大量新财富的机会。这一概念强调了不太可靠的破坏性创新比仅仅失去 机会或市场份额所造成的破坏要大得多。他们指出,当技术或市场变化时,位于产业高端的 主导公司原先一贯的运作模式成为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今天赖以成功的东西,恰恰导致了明 天的失败,尤其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动荡的、非连续性世界里更是如此。

  John W. Kenagy[4](2001)从战略的角度来揭示破坏性创新的内涵,他认为破坏性创新 是一个战略工具,是观察成功和失败的新的方法,是成功的新术语,同时也是不同视角,通 过这个视角可以审视人们的观点以及观点所赖以产生的环境,并使之更好的为增长和扩张服 务。

  Erwin Danneels[5][1](2004)则纯粹从技术的角度界定破坏性创新,他认为破坏性创新是 通过改变企业竞争所遵循的性能衡量标准从而改变竞争基础的技术。

  近几年破坏性创新的提法开始在我国一些报刊杂志中出现,但是我国理论界对破坏性创 新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我国最早关注破坏性创新的学者是清华大学的吴贵生[6](1997)教授. 他指出破坏性创新往往是提供一套差别较大的产品性能组合或者不同的性能实现方式,同时 他将破坏性创新等同于竞争力破坏的创新。司春林[7(] 2005)对破坏性创新作了简单的介绍, 并提出通过组织学习来形成破坏性创新的能力。在已有的创新研究文献中,突破性创新是与 破坏性创新比较接近的概念。付玉秀、张洪石[8](2004)将突破性创新界定为导致产品性能 主要指标发生巨大跃迁,对市场规则、竞争态势、产业版图具有决定性影响,甚至导致产业 重新洗牌的一类创新。陈继祥、王敏[9](2009)认为,破坏性创新是指开拓了新的技术、产 品、过程、服务、或者是商业模式,改变企业原有的竞争规则,进而转变现有市场的需求。

  破坏性创新可以从未被满足的客户细分或不消费的客户群出发,也可以使两个细分同时提供 破坏性产品或服务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二、破坏性创新相关概念辨析

  Christensen 的理论直接溯源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延续了 Freeman 等人对技术创 新类型的划分方式,并加以改进。Freeman 根据技术变化的强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 (Incremental Innovation)和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渐进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引 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能充分发挥已有技术的潜能,并经常能强化在位企业的技术优势。

  突破性创新是指重大的技术创新,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 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与破坏性创新相关的概念种类繁多且界定不清。很多学者将突破性 创新等同于破坏性创新,另一些则又将非连续性创新等同于破坏性创新。这种状况造成文献 归纳的诸多困难。因此将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孙启贵[10]等(2006)对 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进行了界定,认为两者存在三大不同:(1)分类的标准不同。早期 的分类是以特征为基础的,着眼于现象层次,只能解释特征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新分类是 以环境为基础的,能够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因果关系原理。(2)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

  突破性创新主要用于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演进规律,而破坏性创新则主要用于分析单个企业 失败或成功的原因,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增长。(3)研究的核心视角和维度不同。突破性创新 的核心视角和维度是技术,主要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原理具有重大经济意义而言的;而破坏性 创新的核心视角是市场细分和价值体系,并不一定伴随技术突破,主要是指将破坏性商业模 式与现有技术进行组合,它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尺度,能引起新企业成长和在位企业衰败。

  从语义学角度以及各自的经济含义来看,下面三组概念是相互对应的:破坏性创新对应

   维持性创新,突破性创新对应渐进性创新,而非连续创新对应连续性创新。为辨析这些概念, 建立一个技术演化的多维框架来说明其差别,见下图 2 所示[11]。

  图 2 创新概念辨析示意图 在图 2 中,共有三个维度考察创新类别,分别是客户价值,创新强度与企业绩效。另有 两条不同的创新轨迹:基本创新轨迹与价值创新轨迹。基本创新轨迹符合 S 曲线的特征, 随曲线上升,创新强度和客户所获价值增幅逐渐减少,但由于在工艺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企业 成本下降,绩效上升。而在价值创新曲线上,情况恰恰相反,随着创新开展,企业不断提供 新的客户价值组合,获取更高的满意度,并且技术创新保持高强度状态。但是由于投入初始 研发的成本较高。所以企业绩效上升比较缓慢。

  破坏性创新是基于价值创新曲线跃迁的创新,强调新的、超过客户预期的价值结构,技 术创新强度较大。但是由于市场推广、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采用破坏性创新的企业起初的 业绩增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投资者抱以更大的耐心。

  而突破性创新则几乎完全沿创新强度维度向上延伸,强调技术上克服发展障碍,取得更 大的技术突破,在理论和应用上产生新的知识,比如从球面电视到平板电视的突破。非连续 创新则是突破性创新的跳跃式表现,是重大的创新突破,往往带有划时代或间断性特征,比 如从单核处理器到双核处理器的跨越。

  渐进性创新则基于已经成熟的市场价值结构和设计理念,沿着性能与市场的惯性继续不 断的改进原有技术或产品的性能,比如闪存 U 盘的存储量从 32M—64M—128M—256M— 512M—1G—2G 的创新过程,就反映了渐进性创新的发展轨迹。

  三、破坏性创新的模式

  Christensen(1997,2003)从破坏性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12],将它分为三种模式:低端 破坏、新市场破坏和混合市场破坏。

  (1)低端破坏 指从原有顾客价值网络的底端发起破坏的攻击。这种破坏的质量差、服务要求低,并非 开辟新的市场,但它冲击了行业原有商业模式——通过低成本吸引原来消费能力低的客户群 体。例如上网本对笔记本电脑的破坏,当上网本利用低端破坏向笔记本电脑发起进攻时,笔 记本电脑处于两难状态,如果不降价,必然会留失一群低端客户,而减少功能节约成本而降 价又会流失大量高端客户。最后,只能给上网本留有一定的空间。

  低端破坏不是单纯的降低成本,是在深入分析消费者价值偏好后,保留产品的最基本性 能,剔除产品额外功用进而减少成本,并把节约收益让渡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效用价值。

  (2)新市场破坏

   新市场破坏构造全新的客户价值曲线,开拓新的市场。挖掘未消费的客户群体,新市场 破坏创新的初使消费者是不同于主流产品的消费群体。例如佳能的台式复印机对施乐复印机 的替代就属于新市场破坏,原有的施乐复印机由于价格昂贵行业模式是租赁式,消费者使用 很不方便。而佳能提供的简单的台式复印机由于操作简单,价廉适合消费者购买,因而很快 取代了施乐复印机的市场。

  新市场破坏的目标不是直接与主流产品竞争,而是通过自身独有的特点,吸引潜在的消 费群体。Christensen 认为虽然新市场破坏初期避免与主流产品直接竞争,但随着用户群体 的增多,创新产品性能的改进,破坏性创新提供的新产品相比于旧产品的便利性,最终能吸 引原来的主流消费群体进入新的价值网络。

  (3)混合破坏 作为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两者的结合, Christensen 认为很多的破坏性创新都具有混 合性。例如分众传媒对传统电视广播媒体的破坏性创新。分众传媒作为中国首家户外视频广 告联播网络,最初它定位于商务楼宇视频媒体,目标顾客锁定中高收入商务群体,25—50 岁 间核心消费人群的重度覆盖,令媒体投资更趋精确化及有效化。30 秒广告 CPM 成本仅为 电视的 1/10。这一精准的受众定位和传播效果博得消费者和广告客户的肯定。产品线逐渐 扩充自卖场终端视频媒体、公寓电梯媒体、户外大型 LED 彩屏媒体、电影院线广告媒体、 网络广告媒体等渠道网络,对传统媒体形成了破坏性的冲击。

  四、破坏性创新的特征

  Christensen(1997)早期认为破坏性技术是典型的更简单、更便宜、比现有技术更可信赖 和更方便的技术,在这里简单、方便、便宜被视为破坏性技术初始形成阶段的特征。同时, Christensen(2004,中译本)还指出破坏是一个相对性术语,对一个行业具有破坏性的创意 可能对另一个行业是维持性的。

  通过向最好的顾客销售更好的产品从而帮助在位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创新是维持性创 新而非破坏性的。维持性创新不仅包含微小的、渐进的工艺改进而且也包括在原有性能轨迹 上的跳跃性改进。与维持性创新相比,破坏性创新所针对的目标顾客往往对在位企业而言毫 无吸引力。尽管破坏性创新往往只是对已知技术的简单改进和调整,但是在这场游戏中,新 的进入者几乎总是击败在位者,因为在位公司缺乏动力去争取胜利。

  Clayton M. Christensen、Mark W. Johnson 和 Darrell K. Rigby(2002)[13]在提出破坏性 创新的两种战略(即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和来自低端市场的对现行商业模式进行破坏的创 新)时指出这两种战略是否具有破坏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特征,其中新市场的破坏性创新必须 具备:

  (1)创新所针对的目标顾客是否是过去由于缺乏金钱和技术而无法自己完成相应的工 作。许多最成功的破坏性增长业务是提供给人们直接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在主 流市场上既昂贵而又复杂。

  (2)创新所针对的是否是那些喜欢简单产品的顾客。破坏性产品必须是技术上简单易 懂,以那些乐于使用简单产品的顾客为目标。在位公司的资源分配程序往往要求对创新机会 的大小和可能性进行量化,这样潜在的破坏性创新就被强行纳入到显而易见的、可测度的、 现存的市场应用中去了,这实际上将破坏性创新放置到现存市场上与维持性创新相抗衡。在 现存市场上破坏性创新不仅花费巨大,而且通常会导致失败。

  (3)创新能否帮助顾客更简单更有效的完成他们正努力试图完成的工作。个人电脑和 索尼公司的生产的第一台电池晶体管袖珍无线电收音机就是新市场的破坏。

  来自低端市场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必须具备两个特点:(1)现有的产品是否超越了足 够好的程度。(2)能否创造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由利润很低,而净资 产很高的成本结构、运作过程和分销系统构成。比如,Wal-Mart 和 K-mart 对传统的百货

   店就是低成本商业模式的破坏。还有日本的汽车进入北美市场也是这一方式,这一方式并没 有创造出新的市场。

  Pete Thomond 和 Fiona Lettice[14](2002)认为一项创新要具有破坏性必须具有以下五个 特征:

  (1)它的成功发端于满足新出现的或利基市场上过去所无法满足的需求。

  (2)它的绩效特征极大地取决于利基市场的顾客,但开始并未被主流市场所接受。主 流市场的顾客以及竞争者看中不同的绩效特征,因此将破坏性创新视为不够水准的。

  (3)利基市场使得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的投资绩效不断提高,并创造出或进入 新的利基市场,扩大顾客的数量。

  (4)随着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知名度的增加,迫使并影响主流市场对破坏性创新价 值的理解发生变化。

  (5)主流市场对破坏性创新价值理解的变化成为催化剂,它使破坏性创新破坏并取代 现有的主流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

  类似的,John W. Kenagy(2001)也提出了破坏性创新所必须具备的五个特点:(1)技 术简单,较差的初始功能;(2)从根本上讲,它是简单的、低成本的商业模式,发端于被忽 略或对市场领导者没有太大金融吸引力的市场层面;(3)其所扎根的市场上,制度和规则的 障碍很小;(4)当逐步的改进将破坏性创新推向老顾客时,顾客无需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

  (5)这一创新最终允许更多易受影响的、适当的、具有熟练技能的人们去从事以前必须集 中由代价昂贵的专家来完成的工作,而无需进行或多或少的交易。

  五、开展破坏性创新的途径

  既然破坏性创新能够影响现有市场上主导厂商的竞争优势,破坏了既有的产业竞争规 则,那么无论对主导厂商还是一些小企业来说,如何开展和应对破坏性创新都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同时这一问题也是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

  Christensen(2004,中译本)认为企业要想通过破坏性创新来实现持续的增长,需要解 决下述几点问题:(1)我们如何才能击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2)找出谁是产品的最佳顾 客。(2)确立正确的业务范围。(3)如何避免商品化。(4)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管理团 队,搭建组织结构。(5)战略开发程序管理。(6)分清优质资本与不良资本。

  与 Christensen 围绕企业竞争目标,采取“目标——手段”的分析方法不同,Pete Thomond、 Torsten Herzberg 和 Fiona Lettice [15](2003)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过程出发,完整而又合乎逻辑 的提出了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四个方面:机会的识别、机会的发展、解决方法的形成、 进一步的开拓(如图 3)。这些模型需要组织者的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支撑。一旦组织运行, 所有因素都将持续不断地与市场和外部黄金相互作用。如果这些因素被有效地管理,突破性 创新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图 3 突破性创新战略路径 Steven T. Walsh,Bruce A. Kirchhoff, and Scott Newbert[16](2002)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考 察了破坏性技术创新商业化过程中在位企业和新兴企业的不同角色。在位企业很少将破坏性 技术商业化,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市场推动的战略去完成技术的商业化过程,而新兴企业则首 先会选择破坏性技术,并采取市场推动和技术推动的商业化战略。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企业 在破坏性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有两大优势,即营销战略的灵活性和进入市场的时间更短。

  与主流研究的观点不同,Constantinos D. Charitou 和 Constantinos C.Markides[17](2003) 认为破坏性的战略创新并不必然优于传统的竞争手段,而且它也不必然会征服市场。当对破 坏性创新的其它反应,包括忽视创新更合理时,鲁莽的使用破坏性的战略创新对在位企业是 有害的。行业领导公司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即他们的进攻者使用的战略不仅与他们的战略不 同而且相冲突。因此,如果在位公司采用与竞争者同样的竞争战略,那么他们将冒破坏现有 业务及削弱现存战略的风险。然而,他们又不能简单的忽视这种破坏,那么什么是他们适当 的反应呢? Constantinos D. Charitou 和 Constantinos C. Markides(2003)通过调查了 98 家在位公司 后,总结出五种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战略:(1)集中精力和投资在传统业务上;(2)忽略创新 ——它不是公司的业务;(3)反击——破坏破坏性创新;(4)接受创新——新老市场上两次 博弈一次完成;(5)彻底采用创新并促使其升级。对特定的公司而言哪一种反应比较合适取 决于公司在产业中的地位、公司的竞争力、破坏性增长的程度、导入创新的创新者的性质等 等。反应动机和反应能力这两个显著因素影响了公司如何应对业务中的主要破坏性创新。

  六、破坏性创新实施障碍

  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与传统的维持性创新环境下的资源需求不同,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 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障碍 包括如何细分市场,准确的进行产品定位,确立目标消费群体,并进行营销渠道的推广。

  Cooper(1980),Maidique、Zirger[18](1984)等学者研究表明,传统的维持性创新下以客户 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是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主要障碍。Broekstra(2002)提出对于如何 判断破坏性创新的准确市场和潜在用户需求,难度十分巨大。现有的市场细分都是根据产品 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划分的,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越高,企业的创新滞后性就越强,产 品的新颖程度就越低,主动进行破坏性创新的难度也就越大。

  破坏性创新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推行破坏性创新就要求企业从原来的市场调查拓展 到市场学习能力,并将市场要求与技术能力相匹配,这需要很强的营销能力。

  2.组织核心能力障碍

   破坏性创新需要宽松的组织环境、柔性的组织结构。柔性的组织结构更适合技术变化的 环境(Burns&Stalker,1963;Bonora&Revang,1993)。在位企业由于在所处行业处于一定 的优势地位,长期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会变成组织惯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 发展,这种核心能力有可能转变为企业的核心刚性。当遇到来自外部的新兴破坏性思维或低 端破坏性技术袭击时,在位企业由于长期形成的组织惯性会忽视其微小的变故,坚持按正确 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以满足和维护现有顾客为目标,不断提高现有产品技术水平和功能,就 会导致企业忽视环境变化,忽略新产品、新功能的威胁,最终会因组织核心能力刚性,缺少 适应能力,忽视变化的需求信息,最终败给新兴企业。

  组织的资源、程序和价值观决定了组织业务流程的方式。灵活的、柔性能力强的组织和 流程适宜开展破坏性技术创新。新兴企业在技术变化中的组织障碍和战略障碍比较小,容易 针对主流技术进行改进的创新活动。因此,新兴企业与在位企业相比容易取得机会优势。

  3.知识学习模式障碍 在位企业的决策习惯形成了它积累的隐性知识,长期会形成企业知识惯例,企业在技术 创新及市场活动时中会遵循惯例行事,并在累积的知识惯例上延续进行。而开展破坏性创新 需要企业主动接受新技术、广泛的吸收外部知识,而非企业现存积累的知识,并在此分析基 础上有针对性识别出开发新市场的知识,替代已存的主流市场。

  所以行业主流企业一般都不善于进行破坏性创新,他们视破坏为威胁,并投入各种资源 来防范破坏性创新的威胁,将注意力集中于保有现存的客户和业务,致力于维持性创新的技 术改进。这些原因使得这些组织容易陷入错误的战略,忽视破坏性的替代而导致了最终的毁 灭。进而为新兴企业有效开展破坏创新提供了可能[19]。

  此外,Weisshuhn(1998)分析了影响破坏性创新成功的因素包括潜在的需求、企业家 精神、创新的观念、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和运气等。

  Koberg,Detienne&Heppard(2003)研究得出支持破坏性创新的因素依赖外部环境动力、 创新试验、企业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顺利转移情况。

  Pete Thomond(2003)等分析存在资源分配障碍,潜在的破坏性项目很难在企业开展。

  企业现有的资源分配原则是结合以往的数据经验和市场标准来进行,对于不确定的市场很难 加以分配,结果会丧失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

  陈劲和张洪石[20](2005)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资源和能力因素、非传统管理因素 等有利于破坏性创新。

  七、简要评述

  对主流市场的主导厂商来说,现有的领先技术或商业运作模式是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 础,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失去了这一技术或运作模式,其竞争优势就不复存 在。以既有技术或商业模式的提升为目标的创新是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恰恰以新的技 术或新的商业模式来替代现有主流市场的技术或模式,这就动摇了现有市场主导厂商竞争优 势赖以存在的基础,摧毁了现有的产业竞争规则。现有市场的主导厂商如果赞同破坏性创新, 等于放弃了自身的优势,并与后来的竞争者站在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而忽视破坏性创新又 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丧失先机,因而陷入了破坏性创新的战略困境。而后来者由于不具备既成 的优势,因而也就没了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包袱,结果反而更具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动力。优势 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和条件就变成了劣势,这正是辩证法的充分体现。从这个意义上看, 破坏性创新的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 值。

   参考文献:

  [1] 克雷顿.克里斯滕森,创新者的窘境[M],吴潜龙(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 约瑟夫 阿罗斯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 Christensen,Clayton M.The Innova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on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M]. Boston ,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4] John W. Kenagy. A Brief Commentary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Healthcare [5] Erwin Danneels. Disruptive Technology Reconsidered: a Critique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1:246-258(2004). [6] 吴贵生,谢伟.“破坏性创新”与组织响应[J].科学学研究,1997(4):35-39 [7] 黄敏,司春林.《洞见未来——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变化》简介[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6):137-139 [8] 付玉秀、张洪石. 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3):73-83 [9] 陈继祥、王敏. 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155-160 [10] 孙启贵,邓欣,徐飞.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界定与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6 (8):175-178 [11] 陈继祥、王敏. 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155-160 [12] 郭政,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

  上海交通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2) [13] Christensen, Clayton M.; Mark W. Johnson; Darrell K. Rigby. Foundation for Growth: How to Identify and Build Disruptive New Businesses[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2002, vol.43:22-31. [14] P. Thomond & F. Lettice. Disruptive Innovation Explored, 9th IP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urrent Engineering [J]: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E2002), July 2002. [15] Pete Thomond, Torsten Herzberg and Fiona Lettice. Disruptive Innovation: Removing the Innovators' Dilemma[A]. British Academy of Management, 2003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6] Steven T. Walsh; Bruce A. Kirchhoff; and Scott Newbert. Differentiating Market Strategies for Disruptive Technologi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November 2002, VOL. 49:341-351. [17] Constantinos D. Charitou; Constantinos C. Markides. Response to Disruptive Strategic Innovation[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2003, Vol. 44 Issue 2:55-63. [18] Maidique,M.A and B,J.Zirger,The New Product Learning Cycle[J].Research Policy,1984,14(6):299-314 [19] 何志昂,破坏性创新理论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7(5) [20] 陈劲,张洪石,突破性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04)

  

篇二: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

  识图与安装

   目 录

  第 1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安装概述 第 2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工程图例符 号与控制室平面布臵图的识读 第 3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供电及供气系 统图与仪表盘接线图的识读 第 4 章 传感器及取源部件的识读与安装 第 5 章 常用仪表安装工程设施和施工材料 第 6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管路的安装 第 7 章 自动化仪表盘的安装及配线 第 8 章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 第 9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安全防护 第10章 仪表辅助设备的制作与安装

   第 1 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安装概述

  过程自动化仪表安装是根据设计要求完 成仪表与仪表之间、仪表与工艺设备、仪表 与工艺管道、现场仪表与中央控制室、现场 控制室之间的种种连接。

  过程自动化仪表要完成其检测或调节任 务,其各个部件必须组成一个回路或组成一 个系统。仪表安装就是把各个独立的部件即 仪表、管线、电缆、附属设备等按设计要求 组成回路或系统完成检测或调节任务。

   1.1 仪表识图与安装工作特点

  1.1.1 仪表安装工的特点 安装技术要求严,工种掌握技能全,基本知识 得精通,与工艺联系应密切,施工工期要缩短,安全 技术必突出. 1.1.2 仪表安装工作 一个完整安装工作应包括:

  1.安装前的准备阶段 2.图纸资料的准备 3.安装技术准备 4.辅助安装工作 5.主要安装工作 6.安装竣工后校验 7.调整和试运工作 8.工程验收和移交

   1.1.3 对仪表安装人员的要求:

  仪表工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生产过程中在线运行的仪 表、自动化系统及其附属设备和维修工所用的仪器、 仪表的维护保养、定期维修与故障处理,确保其正常 运行;负责仪表及自动化系统的更新、安装、调试、 检定、开表、投运等工作。

   1.2 仪表安装术语与施工图形符号

  1.2.1仪表安装术语 1.检测点(一次点) 2.取源部件 3.一次阀门(又称取压阀) 4.一次仪表(现场仪表) 5.一次调校(通称单体调校) 6.二次仪表 7.现场仪表 8.二次调校(又称联校、系统调校) 9.仪表加工件 10.带控制点流程图

  解释

   1.2.2 仪表安装常用图形符号及字母代号 1.不同类型仪表安装位臵图形符号

   2.仪表功能字母代号 在过程控制自动化类技术图纸中,仪表的各类功能 是用其英文含义的首位字母来表达的,且同一字母在仪表 位号中的表示方法具有不同的含义。

   3.仪表管道管件、自动调节系统及配管配线也有 其规定的图形符号。

   1.3 施工准备阶段

  1.仪表安装准备阶段 3.熟知施工验收规范 2.安装图纸资料的准备 4.安装技术准备

  5.安装施工设计单位图纸会审

  6.施工安装技术准备工作交底

  7.安装施工各项工程划分

  8.施工安装材料及物资准备

  9.施工记录表格准备

  10.安装施工工具和标准仪器、仪表的准备

   安装施工过程主要的工作 1. 配合工艺进行一次仪表安装;

  2. 在线仪表安装;

  3. 仪表盘、柜、箱、操作台安装就位;

  4. 仪表桥架、槽板安装,仪表管、线配制,支架制 作安装;

  5. 仪表管路吹扫、试压、试漏;

  6. 单体调试,系统联校,模拟开停车;

  7. 配合工艺进行单体试车;

  8. 配合建设单位进行联动试车。

  1.4 施工安装阶段

   仪表安装 施工顺序

   仪表施工的重要阶段一般是在工艺管道 施工量完成70%时,这时装臵已初具 规模,几乎全部工种都在现场,会出现深 度的交叉作业。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 人身安全。

   1.5 试车、交工阶段

  试车由单体试车、联动试车和整个系统试车三个阶段 组成。

  1.单体试车——主要工作是传动设备试运转,电力 系统受电、送电,照明系统试照。

  2.联动试车——在单体试车成功的基础上整个装臵 的动设备、静设备、管道都连接起来的试车。

  3.整体系统试车——在顺利通过联动试车后,有些 容器完成惰性气体臵换后即具备了正式投料生产的 条件。

   1.仪表识图与安装课程的学习目的、要求是什么? 2.仪表安装工作有哪些特点?仪表安装工作中需要哪 些技术人员和工种? 3.什么叫“一次点”?举例说明。

  思 4.什么叫一次仪表和一次调校? 考 5.仪表安装常用图形符号有哪些? 6.仪表安装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题 7.什么叫技术准备?它包括哪些内容? 8.仪表安装前需要做哪些物质准备工作? 9.仪表安装需要什么常用机具和标准仪器仪表? lO.仪表安装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安装顺序怎样安排? 11.仪表安装技术要求有哪些?

   第2章 仪表工程图例符号与控制室 平面布臵图的识读

  2.1 常用生产过程自动化安装工程图例符号 2.1.1 图形符号的识读

  1.测量点的识读

   2.连接线图形符号的识读

  电信号线 连接线相接 二进制电信号 气压信号 液压信号线

  二进制气信号

  电磁、辐射、热、光、 声等信号(有导向)

   3.仪表图形符号的识读

  (1)表示仪表安装位臵的图形符号

   (2)执行机构符号

   (3)仪表功能图形符号和控制阀体图形符号

   2.1.2 字母代号

  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中,表示仪表的实线圆 里面,可以用字母组合表示该仪表的功能等。如FI 表示流量指示,F表示流量,I表示指示;FE表示流 量检测元件,E表示检测元件;FP表示流量测量点, P表示实验点、测量点;而PI表示压力指示,P在这 里则表示压力;FQI表示流量积算显示。又如TdRC 几个字母组合在化工自动化中有特定的含义,Td称 为第一位字母,T代表被测变量温度,d为T的修饰词, 含义是“差”,即代表温差;RC称为后继字母,它 可以是一个字母或更多,分别代表不同的仪表功能, R代表记录或打印,C代表控制。这就是说,TdRC 实际上是“温差记录控制系统”的代号。

   2.1.3 仪表位号的表示方法

  1.仪表位号组成 在检测、控制系统中,构成一个回路的每个仪表(或 元件)都应有自己的仪表位号。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 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第一位字母表示被测变量, 后继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回路编号可按照装臵或工段 (区域)进行编制,一般用3~5位数字表示

   2.分类与编号 仪表位号按被测变量分类。同一装臵(或工段)的 相同被测变量的仪表位号中数字编号是连续的,但允许 中间有空号;不同被测变量的仪表位号不能连续编号。

  如果同一个仪表回路有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功能的仪表, 可以在仪表位号后面附加尾缀(大写英文字母)加以区 别。例如,PT—202A、PT—202B表示同一回路里的两 台变送器,PV—201A、PV—201B表示同一回路里的两 台控制阀。当一台仪表由两个或多个回路共用时,应标 注各回路的仪表位号,例如一台双笔记录仪记录流量和 压力时,仪表位号为FR—121/PR—131,若记录两个回 路的流量时,仪表位号应为FR—101/FR—102或FR— 101/102。

   3.带控制点流程图和仪表系统图上表示方 法 仪表位号的表示方法是:字母代号标在圆圈上半圈 中,回路编号标在圆圈的下半圈中。集中仪表盘面安 装仪表,圆圈中间有一横,如图(a)所示。就地安装仪 表圆圈中间没有一横,如图(b)所示。

  见下图示例:

   2.2 DCS仪表控制室平面布臵图例

  表催 控化 制剂 室半 平合 面成 布装 置置 图

  仪

  DCS

   2.3 仪表控制室仪表盘图例

  盘面仪表布臵高度一般分三段。上段为扫视类 仪表,如指示仪表、闪光报警器、信号灯等,距地标 高为1650~1900mm;中段为需要经常监视的重要仪 表,如控制器、记录仪等,距地标高为1000~ 1650mm;下段为操作类仪表或元件,如操作器、遥 控板、开关、按钮等,距地标高为800~1000mm。

  盘面上安装仪表的外形边缘到盘顶距离不应小于 140mm,到盘边距离不应小于80mm。

   某装 臵挤 条机 控制 室仪 表盘 内元 件布 臵图

   2.4 管道仪表流程图

  1.管道仪表流程图图例

   2.管道仪表流程图内容 一张管道流程图主要内容有:

  (1)设备示意图。带位号、名称和接管口的各种设备 示意图。

  (2)管路流程线。带编号、规格、阀门、管件及仪表 控制点的各种管路流程线。

  (3)标注。设备位号、名称、管线编号、控制点符号、 必要的尺寸及数据等。

  (4)图例。图形符号、字母代号及其他的标注说明索 引等。

  (5)标题栏。图名、图号、设计项目、设计阶段、设 计时间及会签栏。

   3.管道仪表流程图读图 读图步骤如下:

  (1)了解工艺流程概况,如熟悉工艺设备及功能, 了解介质名称及流向,分析工艺流程等。

  (2)熟悉控制方案,一般典型工艺的控制方案是特 定的。

  (3)分析控制方案,在了解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根 据相关的图形符号含义进行识读。

  识读管道仪表流程图,还需综合工艺、设备、机 器、管道、电气等多方面专业知识。

  下图所示为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进行控 制的脱丙烷塔控制流程图的一个局部,图中的各仪 表符号、设备符号见本章符号图例的相关图表。

   说明

   图中 FN——安全栅;

  df/dt——流量变化率运算函数;

  XAH——控制器输出高限报警;

  XAL——控制器输出低限报警;

  dx/dt——控制器输出变化率运算;

  FY——I/P电气转换器;

  TAH——温度高限报警;

  TDA——温度设定点偏差报警;

  LAH——液位高限报警;

  LAL——液位低限报警;

  LAHH——液体高限报警。

  上一张

   思 考 题 1.在自动化控制流程图中,下列文字表示何种功能? (a)TIT;(b)PdIT;(c)FIC;(d)LIA;(e) LV;(f)PRC。

  2.常用的热工仪表控制图有哪几种? 3.在热工控制测量系统图中,下列文字符号各表示什 么取源测量点? (a)PE;(b)FE;(c)LE;(d)TE;(e)AE。

  4.画出就地安装仪表、盘后安装仪表和电动执行机构 图形符号。

  5.绘制管道仪表流程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6.下页图所示是化工厂水氯活化装臵工艺及自动化控 制流程图,阅读并解释控制流程图。

   化工 厂水 氯活 化装 置工 艺及 自动 化控 制流 程图

   第3章 过程自动化仪表供电及供气系统图与仪 表盘接线图的识读 3.1 仪表供电、供气系统相关规定及系统图识读 3.1.1 仪表供电系统的相关规定及系统图识读 仪表及自动化装臵的供电包括:模拟仪表系统、 DCS、PLC、监控计算机、自动分析仪表、安全联锁 系统和工业电视系统等。仪表辅助设施的供电包括:

  仪表盘(柜)内照明、仪表及测量线路电伴热系统, 以及其他自动化监控系统。

   1.仪表供电系统的相关规定 仪表供电系统的引用标准有:

  (1)GB 50093-2002《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3)GB 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仪表供电系统图识读 在仪表供电系统图中,用方框图表示出供电设备 (如不间断电源UPS、电源箱、总供电箱、分供电箱 和供电箱等)之间的连接系统,标注出供电设备的位 号、型号、输入与输出的电源种类、等级和容量以及 输入的电源来源等。

   下页图所示为某装臵DCS供电系统接线原理图。

  由电气专业来的220V、50Hz交流电源进总电源UPS, 经总断路器K1后分三路分别给FCU1(断路器K2)、 FCU2(断路器K3)和操作台(断路器K6)供电,经 K4、K5分别给两台稳压电源供电,其输出24V DC进 端子排,分配给各台仪表。

   • 注意以下几点: • (1)按仪表用电的总容量选择符合要求的 空气开关或闸刀开关(含熔断丝)。

  • (2)按仪表供电回路选择好各自的开关 (含熔断丝)。

  • (3)由外面引入的电源线和到各仪表的供 电,统一由配电盘下面部分端子板引出。

   3.1.2 仪表供气系统的相关规定及系统图识读

  仪表的供气装臵是由空气压缩站和供气管路组成 的。空气压缩站提供经过干燥、除油、除杂质后干净 的压缩空气。供气管路是用来传输压缩空气的配管网 络,并送至各用气仪表及部件。仪表用气一般为压缩 空气,必要时,也可用氮气。

  1.仪表供气系统的相关规定 仪表供气系统的引用标准有:

  GB 50093-2002 《工业自动化仪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GB 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1)气管采用镀辛钢管时应用螺纹连接, 连接处必须密封。缠绕密封带或涂抹密封 胶时,不应使其进入管内。采用无缝钢管 时可焊接,焊接时焊渣不应掉进管内。

  • (2)统配管应整齐美观,其末端和集液处 应有排污阀。在水平主管上支管的引出口, 应在主管的上方。

   2.仪表供气系统管路 仪表供气系统管路中介质是仪表用的常温压缩空 气。气源来自专用仪表空气压缩机,主管压力为0.5~ 2.0MPa,到每个仪表上的气源经过过滤器减压阀后, 气源压力一般为0.14MPa或0.25MPa。由于仪表的 要求较高,因此,每条气源支管的最低点末端要装排 污阀以排去可能的污物和水分。气源管安装要求横平 竖直,整齐美观,不能交叉,如下图所示为气源分配 器图。

   1—内螺纹截止阀PN1.6 DN25 CS;2—对焊式直通终端接头 ZG1/φ32 0Cr18Ni10Tii;3—冷拨无缝钢管φ32×2 0Cr18Ni10Ti;4—法兰盘PN16 DN32 0Cr18Ni10Ti;5—螺栓 M16×60 35;6—螺母M16;7—垫圈16 Q235-A;8—气源分 配器24点/φ6 0Cr18Ni10Ti

   3.现场仪表供气方式 (1)单线式供气。单线式供气是直接由气源总管引出 管线,经过滤减压后为单个仪表供气,这种供气系统 多用于分散负荷或耗气量较大的负荷。如在为大功率 执行器供气时,为不影响相邻负荷的供气压力,应尽 可能在气源总管上取气源,如下图所示。

  1—气源总管 2—截止阀 3—过滤器 4—减压阀 5—仪表

   (2)支干线式供气。支干线式供气是由气源总管分 出若干条干线,再由每条干线分别引出若干条支线, 每条支线经过截止阀、过滤器、减压阀后为每台仪表 供气。这种方式多用于集中负荷,或为密度较大的仪 表群供气,如下图所示。

  1—气源总管;2—干管;3— 支管;4—截止阀;5—过滤器;

  6—减压阀;7—仪表

   3.2 电缆、管缆平面敷设图识读

  电缆、管缆平面敷设图分为控制室电缆、管缆平面图 和控制室外部电缆、管缆平面敷设图。

  1.电线、电缆的敷设 一般情况下,仪表电缆不用直埋方式敷设,而架 空敷设。在电缆集中场合,大多采用槽板或桥架。电 缆桥架敷设、维修和查询故障都较为方便,且综合造 价比高,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缆桥架按材质分为 玻璃钢电缆桥架(BQJ)和钢制电缆桥架(XQJ)。

  钢制电缆桥架又分为梯级式、托盘式、槽式和组合式 四种。

  下表格为钢制电缆桥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电缆走向图

   2.控制室电缆、管缆平面图 控制室电缆、管缆平面图包括现场仪表到接线箱 (供电箱)、接线箱(供电箱)到电缆桥架和现场仪表到 电缆桥架之间的配线平面位臵,电缆(管缆)桥架的安装 位臵、标高和尺寸,电缆(管缆)桥架安装支架与吊架位 臵和间距,以及电缆(管缆)在桥架中的排列和电缆(管 缆)编号等。

   3.控制室外部电缆、管缆平面敷设图

   3.3 仪表回路图及接地系统图识读

  3.3.1 仪表回路图识读 1.仪表回路图概述 仪表回路图是采用直接连线法,将一个系统回 路中的所有仪表、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部件的连接关系 表达出来的图纸。其特点是它把安装、施工、检验、 投运和维护等所需的全部信息方便地表达在一张按一 定规格绘制的图纸上,使回路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准确 性,便于使用仪表回路图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

  仪表回路图中设备和元件的标记和标志由图形 符号和文字符号组合而成,且与管道仪表流程图一致。

   2.仪表回路图的识读 (1)模拟仪表回路图。

   (2)DCS仪表回路图。

   3.3.2 接地系统图识读 接地是指用电仪表、电气设备、屏蔽层等用接地线 与接地体连接,以保护自动化控制设备及人身安全,抑制 干扰对仪表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

  接地系统由接地连接和接地装臵组成。接地连接包 括接地连线、接地汇流排、接地分干线、接地总线和接地 干线等。接地装臵包括总接地板、接地总干线和接地极等。

  1.接地连接的方法 现场仪表的工作接地一般应在控制室侧接地,对 被要求或必须在现场接地的现场仪表,应在现场侧接 地,但不能两地同时接地,如图所示。

   2.连接电阻、对地电阻和接地电阻 从仪表设备的接地端子到总接地板之间,导体 及连接点电阻的总和称为连接电阻。仪表系统的连接 电阻不应大于10Ω。接地极的电位与通过接地极流入 大地的电流之比称为接地极对地电阻。接地极对地电 阻和总接地板、接地总线及接地总干线两端的连接点 电阻之和称为接地电阻。仪表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4 Ω 。

   思 考 题

  1.简述仪表盘、台配线的要求。

  2.“控制图中安装接线图是用来指导安装接线的施工 图”,这句话是否正确? 3.画一个温度单回路控制系统的仪表回路图,回路所 使用的仪表及元件的型号自己选择。

   第4章 传感器及取源部件的识读与安装

  4.1.1 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臵 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应按设计或制造厂的规定进行,若 无规定,应尽量选在被测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便于支撑、 维修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或介质流束 成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 位臵,应注意周围强磁场的影响。

  温度取源部件在工艺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 线垂直相交;

  (2)在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 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

  4.1 温度传感器与取源部件的安装

   (3)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 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

  4.1.2 测温组件的安装方式 1.测温组件 一般在管道、设备上安装的测温组件有如下几种:

  (1)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

  (2)工业用棒式玻璃液体温度计;

  (3)压力式温度计(温包);

  (4)热电偶及热电阻;

  (5)铠装热电偶;

  (6)双金属温度计;

  (7)耐磨热电偶;

  (8)表面热电偶。

   2.测温组件的安装方式按固定形式分为 :

  (1)法兰固定安装。

  (2)螺纹连接头固定安装。

  (3)法兰与螺纹连接头共同固定安装。

  (4)简单保护套插入安装。

  3.安装温度计采用保护套管及扩大管 在下列情况下安装温度计时可以采用扩大管。

  (1)各类玻璃体温度计在DN<50mm的管道上安装。

  (2)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在DN<80mm的 管道上安装

   4.常用温度测量组件安装图 (1)工业棒式 玻璃液体温度计 在钢管道上垂直 安装图

   (2)双金属温度计安装图

   (3)热电偶、热电阻在钢 管道上垂直安装图

   (4)热电偶、热电阻在钢管 道上安装图

   (5)热电偶、热电阻在钢管 道上斜45°安装图

   (6)用凹凸法兰带固定接头的热 电阻

   (7)耐磨热电偶安装图

   4.1.3 测温组件安装注意事项

  在正确选择测温组件及仪表之后,还必须注意正确安装,否则, 测量精度仍得不到保证。

  (1)测温组件要与二次表配套使用。热电偶、热电阻要配相应的 二次表或变送器,特别要注意分度号。

  (2)热电偶必须配用相应分度号的补偿导线,热电阻要采用三线 制接法。

  (3)电缆或补偿导线通过金属挠性管与热电偶或热电阻连接,注 意接线盒的防爆形式。

  (4)在测量管道中介质的温度时,应保证测温组件与流体充分接 触,以减少测量误差。因此,要求安装时测温组件应迎着被测介质 流向插入(斜插),至少须与被测介质流向交,切勿与被测介质形 成顺流,如图所示。

   (5)测温组件的感温点应处于管道中流速最大处。一般来说,热 电偶、铂电阻、铜电阻保护套管的末端应分别越过流束中心线5~ 10mm、50~70mm、25~30mm。

  (6)应尽量避免测温组件外露部分的热损失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因此,一要保证有足够的插入深度(斜插或在弯头处安装),二要 对测温组件外露部分进行保温。

  (7)若工艺管道过小,安装测温组件处可接装扩大管。

  (8)用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应避免测温组件与火焰直接接触,也 不宜距离太近或装在炉门旁边。接线盒不应碰到炉壁,以免热电偶 冷端温度过高。

  (9)使用热电偶、热电阻测温时,应防止干扰信号的引入,同时 应使接线盒的出线孔向下方,以防止水汽、灰尘等进入而影响测量。

  (10)测温组件安装在负压管道或设备中时,必须保证安装孔的密 封,以免冷空气被吸入后而降低测量指示值。

   (11)凡安装承受压力的测温组件时,都必须保证密封。

  当工作介质压力超过0.1MPa时,还必须另外加装保护套 管。此时,为减少测温的滞后,可在套管之间加装传热良 好的填充物。当温度低于150℃时可充入变压器油,当温 度高于150℃时可充填铜屑或石英砂,以保证传热良好。

  4.1.4 测温仪表种类及优缺点

   4.1.5 连接导线与补偿导线安装注意事项 (1)线路电阻要符合仪表本身的要求,补偿导线的种类 及正、负极不要接错。

  (2)连接导线与补偿导线必须预防机械损伤,应尽量避 免高温、潮湿、腐蚀性及爆炸性气体与灰尘的作用,禁止 敷设在炉壁、烟囱及热管道上。

  (3)为保护连接导线与补偿导线不受外来的机械损伤, 并削弱外界电磁场对电子式显示仪表的干扰,导线应加屏 蔽,即把连接导线或补偿导线穿入钢管内,钢管还需在一 处接地。钢管的敷设应保证便于施工、维护和检修。

  (4)管径应根据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的总截面积决 定,总截面积不超过管子截面积的2/3。管子之间宜用丝 扣连接,禁止使用焊接。管内杂物应清除干净,管口应无 毛刺。

   (5)导线、电缆等在穿管前应检查其有无断头和绝缘性 能是否达到要求,管内导线不得有接头,否则应加装接线 盒。补偿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

  (6)导线附近应尽量避免交流动力电线。

  (7)补偿导线最好与其他导线分开敷设。

  (8)应根据管内导线芯数及其重要性,留有适当数量的 备用线。

  (9)穿管时同一管内的导线必须一次穿入,同时导线不 得有曲折、迂回等情况,也不宜拉得过紧。

  (10)导线应有良好的绝缘,禁止与交流输电线合用一 根穿线管。

  (11)配管及穿管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校对与绝缘试 验。在进行绝缘试验时,导线必须与仪表断开。

   4.2 压力传感器与取源部件的安装

  4.2.1 压力传感器与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 压力测量包括液体、气体及蒸汽的压力测量。压力仪表 包括就地压力表和引远的压力变送器等。对于腐蚀性、黏 稠性的介质,则采用隔离法测量。吹气法隔离,适用于测 量腐蚀性介质或带有固体颗粒的流体。冲液法进行隔离, 适用于黏稠液体及含固体颗粒的悬浮液。

  1.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 2.导压管安装 3.垫片 4.压力表安装位臵

   4.2.2 压力管路连接方式与安装图

  1.管路的连接方式 (1)采用卡套式阀门与卡套或管接头连接。

  (2)采用外螺纹截止阀和压垫式管接头连接。

  (3)采用内螺纹闸阀和压垫式管接头连接。

  2.常用压力测量安装图 常用压力测量安装如图:

   1. 压力表安装图

  1—管接头或法兰接管;2—无缝钢管;3—接表阀 接头;4—压力表截止阀或阻尼截止阀;5—垫片

   2.带冷凝管的压力表安装图

  l—管接头或法兰接管;2—冷凝圈或冷凝弯;3—接表 阀接头;4—压力表截止阀或阻尼截止阀;5—垫片

   3.测量压力管路连接图 (变送器低于取压点)

   4.测量压力管路连接图 (变送器高于取压点)

   4.2.3 压力计及管路安装注意事项 1.取压点的选择注意事项 所选择的取压点应能反映被测压力的真实大小。

  (1)要选在被测介质直线流动的管段部分,不要选在管 路拐弯、分叉、死角或其他易形成旋涡的地方。

  (2)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下部,使导压管 内不积存气体;测量气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上方, 使导压管内不积存液体。

  2.导压管敷设注意事项 (1)导压管粗细要合适,一般内径为6~10mm,长度应 尽可能短,最长不得超过50m,以减少压力指示的迟缓。

  如超过50m,应选用能远距离传送的压力计。

  (2)导压管水平安装时应保证有1∶10~1∶20的倾斜度, 以利于积存于其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排出。

   (3)当被测介质易冷凝或冻结时,必须加保温伴热管线 (4)取压口到压力计之间应装有切断阀,以备检修压力 计时使用。切断阀应装在靠近取压口的地方。

  3.压力计安装注意事项 (1)压力计应安装在易观察和检修的地方。

  (2)安装地点应力求避免振动和高温影响。

  (3)测量蒸汽压力时,应加装凝液管,以防止高温蒸汽 直接与测压元件接触如图(a)所示。对于有腐蚀性介质 的压力测量,应加装有中性介质的隔离罐,图(b)所示 为被测介质密度r2大于和小于隔离液密度r1的两种情况。

  总之,针对被测介质的不同性质(高温、低温、腐 蚀、脏污、结晶、沉淀、黏稠等),要采取相应的防热、 防腐、防冻、防堵等措施。

   (4)压力计的连接处,应根据被测压力的高低和介质性质,选择适 当的材料,作为密封垫片,以防泄漏。一般低于80℃及2MPa时,

  用牛皮或橡胶垫片;350~450℃及5MPa以下用石棉或铝 垫片;(温度及压力更高(50MPa以下)用退火紫铜或 铅垫片。但测量氧气压力时,不能使用浸油垫片及有机化 合物垫片;测量乙炔压力时,不能使用铜垫片,因它们均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5)当被测压力较小,而压力计与取压口又不在同一高 度时,对由此高度差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应按△p=±hrg 进行修正。式中,h为高度差,r为导压管中介质的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6)为安全起见,测量高压的仪表除选用表壳有通气孔 的外,安装时表壳应向墙壁或无人通过之处,以防发生意 外。

   4.3 流量取源部件的安装

  4.3.1 流量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 流量测量包括气体、液体和蒸汽流量的测量。对于 腐蚀性、黏稠和含有固体物质易堵的介质,应采用隔离、 吹气和冲液等方法测量。

  1.安装要求 2.导压管安装 3.标准节流装臵的选用 4.3.2 节流装臵的取压方式 节流装臵常见的取压方式有角接取压和法兰取压。

  1.角接取压 角接取压就是在节流件与管壁的夹角处,取出节流 件上下游的压力。

  角接取压装臵有两种结构型式,即环室取压和单独 钻孔取压。

   1.带槽面(凹面)环室(或宽边)的孔板、喷嘴、1/4圆 喷嘴在钢管上的安装图

  1—对焊法兰;2—光双头螺栓;3—光垫圈;4—垫片;5—正环室;

  6—垫片;7—节流装臵;8—负环室;9—光六角螺母 注:1.法兰内孔在安装前应扩孔至管道计算直径D。

  2.法兰与工艺管道焊接处的内侧应打光磨平。

   2. 带平面(槽面)密封面的节流装臵在不锈钢管上的安 装图

  1—法兰;2—焊环;3—垫片;4—正环室;5—垫片;6—节流装 臵;7—负环室;8—螺栓;9—螺母 注:焊接采用45°角焊,焊缝应打光、无毛刺。

   2.法兰取压 法兰取压就是在法兰上取压。其取压孔中心线至孔 板面的距离为25.4mm(1″)。较环室取压有金属材料 消耗小,容易加工和安装,容易清理脏物,不易堵塞等 优点。

  (1)法兰取压钻孔形式。根据法兰取压的要求和现行标 准法兰的厚度,以及现场备料及加工条件,可采用直式 钻孔型和斜式钻孔型两种形式。

  (2)法兰钻孔取压图例。(见下页图) (3)法兰钻孔取压注意事项。

  ① 法兰内径。

  ② 取压孔与法兰面距离

   (1)法兰钻孔取压

  注:1.节流装臵包括:带柄孔板、锒边孔板、带柄喷嘴、整体圆 缺孔板和锒边圆缺孔板。

  2.焊接采用15°角焊,焊缝应打光,无毛刺。

   (2)法兰上钻孔取压的孔板、喷嘴在钢管上的安装图

  l—螺栓;2—垫片;

  3—节流装臵;

  4—法兰;5—螺母.

   4.3.3 节流装臵安装注意事项 (1)节流装臵安装时应注意介质的流向,节流装臵上一 般用箭头标明流向。

  (2)节流装臵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吹扫后进行。

  (3)节流装臵的垫片要根据介质来选用,并且不能小于 管道内径。

  (4)节流装臵安装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孔板的入口和喷 嘴的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和圆角,并按有关标准规定复验其 加工尺寸。

  (5)节流装臵安装不正确,也是引起差压式流量计测量 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安装节流装臵时,还必须注意节 流装臵的安装方向。一般地说,节流装臵露出部分所标注 的“+”号一侧,应当是流体的入口方向。当用孔板作为

  节流装臵时,应使流体从孔板90°锐口的一侧流入。

   (6)在使用中,要保持节流装臵的清洁,如在节流装臵 处有沉淀、结焦、堵塞等现象,也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必须及时清洗。

  (7)孔板入口边缘的磨损。当节流装臵使用久,特别是 在被测介质夹杂有固体颗粒等机械物的情况下,或者由于 化学腐蚀,都会造成节流装臵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对于使用广泛的孔板来说,其入口边缘的尖锐度会由于冲 击、磨损和腐蚀变钝。这样,在相等数量的流体经过时所 产生的压差Δp将变小,从而引起仪表指示值偏低。因此, 应注意检查、维修,必要时应更换新的孔板。

   4.3.4 导压管安装注意事项

  4.3.4 导压管安装注意事项 导压管要正确地安装,防止堵塞与渗漏,以免引起 较大的测量误差。对于不同的被测介质,导压管的安装也 有不同的要求,下面结合几类具体情况来讨论。

  (1)测量液体的流量时,应该使两根导压管内都充满同 样的液体而无气泡,以使两根导压管内的液体密度相等。

  这样,由两根导压管内液柱所附加在差压计正、负压室的 压力可以相互抵消。

  ① 取压点应该位于节流装臵的下半部,与水平线夹角a应 为0°~45°。如果从底部引出,液体中夹带的固体杂质 会沉积在引压管内,引起堵塞。

  ② 在引压导管的管路内,应有排气的装臵。

  如果差压计 只能装在节流装臵之上时,则须加装储气罐,如图所示。

   测量液体 流量时的 连接图

  1—节流装臵 2—引压导管 3—放空阀 4—平衡阀 5—差压变送器 6—储气罐 7—截止阀

   (2)测量气体流量时,上述的基本原 则仍然适用。尽管在引压导管的连接方 式上有些不同,其目的仍是要保持两根 导管内流体的密度相等。因此,必须使 管内不积聚气体中可能夹带的液体,具 体措施是:

  ① 取压点应在节流装臵的上半部;

  ② 引压导管最好垂直向上,或至少应向 上倾斜一定的坡度,以使引压导管中不 滞留液体;

  ③ 如果差压计必须装在节流装臵之下, 则须加装储液罐和排放阀,如图所示。

  测量气体流量时的连接图

   (3)测量蒸汽的流量时,要 实现上述的基本原则,同时 必须解决蒸汽冷凝液的液位 问题,以消除冷凝液液位的 高低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 常见的接法如图所示,取压 点从节流装臵的水平位臵接 出,并分别安装了凝液罐, 这样,两根导管内都充满了 冷凝液,而且液体一样高, 从而实现了差压Δp的准确 测量。自凝液罐至差压计的 接法与测量液体流量相同 .

  测量蒸汽流量管路正面连接图

   2.测量蒸汽流量管路连接图

  注释:

  1.对焊式异径活接头 2.无缝钢管 3.对焊式直通中间接头 4.冷凝容器 5.三阀组 6.对焊式三通中间接头 7.焊接式截止阀 8.无缝钢管 9.异径单头短节

   4.4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 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测量两相物料或两种 不相混合的物料之间的界面位臵,这种测量统称为物 位测量。

  4.4.1 常用的物位检测方法 在生产过程当中常用的物位检测方法如表所示:

   4.4.2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 (1)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臵,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 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

  (2)内浮筒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采用导向管或其他导 向装臵时,导向管或导向装臵必须垂直安装,并应保 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

  (3)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取 压管口;2—玻璃水位计 (4)单室平衡容器宜垂直安装,其安装标高应符合设 计文件的规定。

  (5)补偿式平衡容器安装固定时,应有防止因被测容 器的热膨胀而被损坏的措施。

  (6)安装浮球式液位计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 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浮动。

   (7)电接点水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筒内零水位 电极的中轴线与被测容器正常工作时的零水位线应处 于同一高度。

  (8)静压液位计取源部件的安装位臵应远离液体进出 口。差压式液面测量导压管管径的选择、导压管的敷 设及其他要求,可参照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

   右图所示双室平衡容器 的检查:

  ① 安装前应复核制造尺寸, 检查内部管道的严密性。

  ② 应垂直安装,其中心点 应与正常液位相重合。

  1—正取压管口 2—玻璃水位计

   (1)双室平衡容器水位测量

   4.4.3 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

  1.检查内负压管的严密性和高度 2.水位测点位臵的确定 3.平衡容器安装高度的确定 4.平衡容器的安装要求

   (1)双室平衡容器水位测量

  1—正压恒位水槽 2—蒸汽罩 3—正压取压管 4—疏水管 5—负压取压管

   (2) 蒸 汽 罩 补 偿 式 平衡容器

  ① 由于蒸汽罩补偿式平衡 容器较重,其质量由槽钢支 座7承受,但应有防止因热 力设备热膨胀产生位移而被 损坏的措施。因此,钢板8 与钢板9接触面之间应光滑, 便于滑动。

  ② 蒸汽罩补偿式平衡容器 的疏水管应单独引至下降管, 其垂直距离为10m左右, 且不宜保温,在靠近下降管 侧应装截止阀。

   ③ 蒸汽罩补偿式平衡容器的 正、负压引出管,应在水平引 出超过1m后才向下敷设,其 目的是当水位下降时,正压导 管内的水面向下移动(因差压 增大,仪表正压室的液体向正 压室移动所致),正、负管内 的温度梯度在这lm水平管上 得到补偿。

  (3)蒸汽罩补偿式平衡容 器的安装 1—正取压阀门 2—双室平衡容器 3—负取压阀门 4—被测受压容器

   4.4.4 电接点水位计测量筒的安装 电接点水位计测量筒品种较多,但安装方法基本相 同. 1.DYS—19型电接点水位计 2.GDR—1型电接点水位计

   4.4.5 物位取源部件安装图例 1.浮球液位计在设备上的 安装图

   2.内浮筒液面计在设备上 安装图

   3.差压式测量低沸点介质液面管路连接图(五阀组)

  1—对焊式异径活接头 2—无缝钢管 3—五阀组

   4.差压式测量有压设备 液面管路连接图(五阀 组带冷凝容器) 1—对焊式异 径活接头 2—无缝钢管 3—对焊冷凝容器 4—对焊式直通 中间接头 5—五阀组

   4.5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

  4.5.1 常用的生产过程分析检测方法 在生产过程当中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某 些物理特性的仪器、仪表称为分析仪器。分析仪器的取 源部件的安装位臵,应选在压力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 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方,取样点 的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空气渗入、死角、物料堵塞 或非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在水平或倾斜的管道上安装 分析取源部件时,其安装方位可参考压力取源部件安装。

   当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 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为了缩短测 量滞后时间,连接分析取样装臵和分析仪器之间的取样管 不宜太长,其敷设坡度一般不小于1∶20。取样管一般采 用不锈钢管,以防介质腐蚀。同时,取样装臵和导管应具 有良好的密封性,以确保测量准确。

  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分析检测方法如下表所示。

   氩气 甲烷 乙炔 乙稀 乙烷 丙烷 聚乙稀,1-丁稀,异丁烷

   4.5.2 生产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的安装 一套完整分析系统具有取样系统和连接部分,以便 从流程中取出被测样品并进行预处理。取样系统由粗取样 系统和细取样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粗取样系统是靠近取样 点的初步取样系统,经过粗取样后再进入细取样系统。取 样系统包括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1.氧化锆探头安装 氧化锆旁路烟道安装示意图

  1—旁路烟道 2—扩大管 3—探头

   2.氢气分析取样装臵安装

  热导式氢分析器取样系统

  1—高压头气体管道 2—低压头气体管道 3—调节器组支架 4、10—阀门 5—转子流量计 6—绒布过滤器 7—截止阀

  8—标准气样接入管 9—氢分析器工作室

   3.电导仪取样装臵安装 电导仪取样系统

  1—发送器 2—节流装臵 3—进水阀门 4—出水阀门 5—排污阀门 6—排汽(水) 阀门

   4.测量高温高压介质电导仪取源系统

   思 考 题 1.安装取源部件时都有哪些要求? 2.工业上常用的测温组件有哪些? 3.测温组件安装方式按固定型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4.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注意哪些事项? 5.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6.标准节流装臵安装时都有哪些要求? 7.导压管的安装应注意些什么?导压管的连接方式有哪 几种? 8.如何选用节流装臵? 9.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都有哪些要求? 10.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都有哪些要求? 11.过程分析仪器取样系统都包括哪些内容?

   实训课题 1.各种流量取源部件的安装。

  2.各种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

  3.各种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

  4.各种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

  5.各种成分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

   5.1 常用安装设施

  第5章 常用仪表安装工程设施和施工材料

  5.1.1 施工现场的设臵 自动化仪表安装现场,一般设立下列施工场地。

  1.工作间和工作场地 2.工具房 3.保管间 4.调试检验室 5.1.2 安装工具、机械及其使用 自动化仪表安装常用工具和机械有:台虎钳、锯弓、 锉、手锤、管子割刀、管钳、钻头、扳手、工具袋、安全 带、克丝钳、尖嘴钳、斜口钳、螺丝刀、剥线钳、万用表、 尺、量具、冲击钻、台钻、手电钻、砂轮机、无齿锯、弯 管机、电气焊工具、套丝机等。

   5.2 常用仪表施工安装材料

  5.2.1 仪表安装常用管材 仪表管道(又称管路、管线)有很多种,可分为四 类,即导压管、气动管、电气保护管和伴热管。

  5.2.2 仪表安装常用电线电缆 1.仪表用电缆 仪表用电缆通常可分为三类,即控制系统电缆、动 力系统电缆和专用电缆。

  2.仪表用绝缘导线 仪表用绝缘导线常用的有橡皮绝缘电线和聚氯乙烯 绝缘电线两种。由于合成材料,特别是塑料工业的飞速发 展,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被广泛使用,尤其是盘内配线多采 用这种电线。

   3.屏蔽电线和电缆 仪表工作在强电、强磁场环境的可能性很大,易受电磁 波干扰。为此,要使用屏蔽电线或屏蔽电缆。

  4.补偿导线 补偿导线是热电偶连接线,用于补偿热电偶冷端因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势差。不同型号和分度号的热 电偶要使用与分度号一致的补偿导线,否则,不但得不到 补偿,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误差。补偿导线在连接时要注意 极性,必须与热电偶极性一致,严禁接反。

  5.2.3 仪表安装常用型钢 仪表安装需要基础槽钢,制作要用薄钢板,保温箱 安装需用薄钢板作底座,仪表管道、电缆敷设需用角钢、 槽钢、扁钢、工字钢作支架,自制加工件需用圆钢。基本 上各种型钢在仪表安装上都有用。

   1.普通型钢

   2.板材 3.管材

  ① 薄钢板 ② 钢带

  ① 无缝钢管 ② 焊接钢管

  4.管件 管件包括弯头、三通、四通、异形管、活接头、丝堵、螺 纹短接、管接头、吹扫接头、封头、凸台(管嘴)、盲板等。

  5.焊接材料 焊接是金属连接的有效方法。焊接方法很多,各种焊接方 法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材料,如焊丝、焊条、焊剂等。焊条是由焊 条芯和包在外面的药皮组成的。焊条芯(简称焊条)一般是具有 一定长度及直径的钢丝,其作用主要是传导电流。焊条、焊丝及 焊剂的选择参照有关手册。

   5.3 仪表安装常用阀门

  5.3.1 阀门型号的标志说明

   5.3.2 常用阀门的选用 1.常用阀门有:闸阀、截止阀、节流阀、 止回阀、 球阀、蝶阀、隔膜阀等。

  2.阀门使用在管路上,按其管路及检测需要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气动管路用阀,这类阀以截止阀为主,也使用球 阀;一类是仪表检测管路用阀,包括取源、切断、放空、 排污和调节,也多使用截止阀和球阀;一类是检测和控 制所需的阀组。

  5.3.3 气动管路用阀 气动管路多采用截止阀和球阀。这类阀的特点是密 封性能好,外形小巧美观,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这类阀 门也可以作为气源的取压阀、排污阀和放空阀。在大多数 场合,它作为每个气动仪表(含控制阀)气源的二通阀, 安装在从气源总管下来的支管与铜管连接处。

   5.3.4 仪表检测管路用阀 1.仪表检测管路用阀是仪表安装专业使用量最大的阀门。

  它包括全部取源用的根部阀和切断阀,配合差压变送器、 压力变送器的排污阀、放气阀和放空阀,气源部分的放空 阀,分析系统用阀,蒸汽伴热系统用阀等。为满足不同工 艺介质的要求,对阀门的公称压力、适用温度、管路连接 方式、耐腐蚀性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2.球阀被广泛应用于仪表检测管路。特点:采用了全密封 形式,用优质高强度聚四氟乙烯填充内腔与球体整个空间, 使阀门经清洗后无滞留物,从而保证了仪表稳定可靠的性 能。密封口处增添了调节机构,保证球阀在正压或负压工 况下密封均无泄漏。独特的金属卡环,使阀门在真空系统 中工作填料不会滑入阀口。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和谐,价 格低廉。

   3.球阀的结构形式有直通、角式、三通、排气、多位一通、 多位二通切换等,除仪表检测回路外,还广泛应用于实验 室、液压、气动管道等。

  5.3.5 仪表安装专用阀组 仪表专用阀组有:二阀组、三阀组和五阀组

  5.4 仪表安装中其他材料及其保管

  1.仪表保温常用的材料 (1)对保温材料的基本要求。

  (2)常用保温材料的特性。

  2.其他材料 3.材料的保管

   实训课题

  1.各种常用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2.各种仪表电缆保护层的剥削方法。

  3.各种仪表阀门的连接。

  4.电气焊的使用操作方法。

  5.各种电动安装工具的使用方法。

   思 考 题

  1.自动化装臵安装施工现场如何设臵? 2.举例说明钳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使用电动工具时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4.仪表电缆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5.举例说明什么是专用电缆? 6.补偿导线都有哪些作用? 7.什么情况下应采用屏蔽电缆? 8.常用的钢材都有哪些? 9.焊条是如何分类的?焊芯和药皮的作用各是什么? 10.自动化装臵常用的阀门都有哪些? 11.安装材料应如何分类保管?

   第6章 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管路的安装

  6.1 管路敷设的要求及安装后的检查

  1.仪表管路的作用 仪表管路(包括导管及管件)按其作用分为测量管 路、气源管路、保护管路和保温伴热管路等。仪表管路材 质和规格的选用,敷设路线的选择、安装方法,以及管路 的严密性等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它反映了测量指标和 自动调节的质量。仪表管路安装的数量大、种类多、施工 图无安装标高和具体位臵,所以仪表管道的安装具有一定 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时,在整个仪表安装过程中,仪表 管路的安装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有着重大的 意义。

  2.管路敷设的要求

   3.测量导管的安装要求 4.管路敷设注意问题 5.管路敷设后的试压与查漏

  6.2 导管的弯制

  1.导管的弯制方法 导管的弯制,一般应用冷弯法,通常使用机械弯管 机。导管的弯曲半径,对于金属管应不小于其外径的3倍, 对于塑料管应不小于其外径的4.5倍。弯制后,管壁上应 无裂缝、过火、凹坑、皱褶等现象,管径的椭圆度不应超 过10%。

  仪表管安装用弯管机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手动弯 管机又分为固定型和携带型两种,如图。

   a.固定型手动弯管机

   b.携带型手动弯管机

  1—靴状手柄 2—导向连接板 3—形状手柄 4—锁紧装臵 5—止钉 6—被弯导管

   使用弯管机弯管的步骤如下:

  (1)将导管放在平台上进行调直。

  (2)选用弯管机的合适胎具。

  (3)根据施工图或实样,在导管上划出起弧点。

  (4)将已划线的导管放入弯管机,使导管的起弧点对准 弯管机的起弧点(此点可先行计算,并通过实践取得), 然后拧紧夹具(对于携带型手动弯管机,将其锁紧装臵翻 转180°,夹住被弯导管)。

  (5)启动电动机或扳动手柄弯制导管,当弯曲角度大于 所需角度1°~2°时停止(按经验判断)。采用手动弯管 机时,应用力均匀,速度缓慢。

  (6)将弯管机退回至起点,用样板测量导管弯曲度,合 格后松开夹具,取出导管。

   2.导压管的弯制要求 1)在自动化装臵中,改变管路方向最好的办法是把管子弯 成一定的角度。导压管要冷弯,但ф14×4高压用的导压 管需焊弯且要一次弯成。

  2)70mm以下的钢管可以冷弯,15mm以下的管子可直接 用手弯。直径不超过30mm的管子可用最简单的手动弯管 器,但直径在30~70mm的钢管要用电动弯管器。

  3)直径超过70mm的管子只能采用热弯。在加热前,管子 应灌满干净的细砂(用1.5mm×1.5mm的筛子筛过的), 在灌砂时应敲打管子把砂捣紧,砂灌满后,管子两端用木 塞或黏土塞住。

  4)压力管路的弯曲半径最小应为管子外径的5倍。

  5)仪表信号管线一般为ф 6×1及ф 8×1的紫铜管或铝管, 也用ф 6×1、 ф 8×1的尼龙管,均用手动弯管机弯管。

   6.3 管路的固定

  (1)导管的敷设固定,应用可拆卸的卡子,用螺丝固定 在支架上。成排敷设时,两导管间的净距离应保持均匀, 一般为导管本身的外径。

  (2)在不同结构上支架的固定不同。

  (3)管路支架间的距离应尽量均匀。

  (4)管路支架一般不要直接焊在承压管道、容器,以及 需要拆卸的设备结构上,严禁焊在合金钢和高温高压的结 构上,以免影响主设备的机械强度。

  (5)导管支架的定位、找正与安装要按照步骤进行。

  (6)导压管要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制作安装要 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7)需要伴热、保温、保冷的管子,垂直管道支架的间 距缩小到1~1.5m,水平管道缩小到0.7~1m。

   6.4 管路的连接

  仪表导管多为金属小管,一般采用气焊法或钨极氩 弧焊连接,对于检修时常需拆卸的部位可采用下列各种方 式进行连接。

  1.气焊、电焊和钨极氩弧焊连接 2.压垫式管接头连接 3.连管节螺纹连接 4.外套螺帽连接 5.卡套式管接头连接 6.胀圈式管接头连接 7.扩口式管接头连接

   6.5 气动信号管线敷设

  1.管径、材质选用 气动信号管线常用的管径、材质及规格如下表所示。

  特殊情况下,如大膜头调节阀,直径较大的汽缸阀,切 换时间短且传输距离较远的控制装臵,其气动信号管线 的规格选用ф8×1mm或ф10×lmm。

  对于设臵现场接管箱的工艺装臵,从控制室至接管 箱,宜选用多芯管缆;从接管箱至调节阀或变送器,宜 选用紫铜管。对于有腐蚀性的场合,选用不锈钢或聚氯 乙烯护套的紫铜管。

  尼龙、聚乙烯管(缆)实际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制 造厂规定。对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或有火灾危险的场所, 不宜选用。

   气动信号管线的连接方式按最新版《自控安装图册》 的气动管路接头要求连接。气动信号管线的敷设如图所示。

  1—气源总管;2—干管;3—支管;4—截止阀;

  5—过滤器;6—减压阀;7—仪表

   2.气动信号管线配管的基本要求: (1)气动信号管线的敷设,应避开高温、工艺介质排放 口及易泄漏的场合,不应采用直接埋地的敷设方式。

  (2)管缆的中断必须经过分管箱(接管箱)。

  (3)气动管线引出仪表盘或变送器箱时,应采用穿板接 头连接。

  (4)尼龙及聚乙烯管缆的备用芯数,按工作芯数的30% 考虑;不锈钢、铜芯管缆的备用芯数按工作芯数的10%考 虑。

   如图所示为供气量小于3m3(标准)/min的小型供 气系统流程图。供气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气源净化装臵, 冷却器、储气罐、过滤器等属于气源净化装臵,因为气量 较小,多采用可移动式油润滑。

   6.6 电线、电缆的敷设

  电线、电缆敷设的首要问题是正确选择路线,要求 如下:

  (1)按最短路径集中成排敷设,横平竖直,减少弯曲, 避免与各种管道相交。若避免不了,电线、电缆应从工艺 管道上方通过。

  (2)仪表信号线与高压动力线分开,对于热电偶用的补 偿导线之类的微压引讯线更应单独敷设。

  (3)线路方向的改变,不能有锐角出现,因为过分的弯 曲会影响导线的机械强度。

  (4)应预防机械损伤,避免高温、潮湿、腐蚀、爆炸危 险及强磁场的干扰。

  (5)便于今后日常的维护和修理。

   1.电线、电缆明敷的方法 电线、电缆的敷设方法应根据厂房的类型和用途加 以区别,有明敷、半明半暗敷和暗敷三种,但目前大型现 代化工厂中,仪表用电缆、电线都以明敷为主。

  电缆在地沟中敷设主要是指动力电缆,目前大、中、 小型的自动化工厂中仪表控制电缆一般都采用桥式敷设, 如图所示。

   斜撑的悬臂式墙架安装图

   悬臂式墙架安装图

   2.电缆与电线的连接及检查 (1)电路线路的连接。

  (2)电路线路的检查。

  3.仪表电缆敷设注意事项 4.桥架安装注意事项 电缆桥架安装图示例如图如下:

   a.托盘式桥架 敷设安装图

   b.槽式桥架组 合安装图

   c.垂直敷设的 电缆托架安装 形式 1—梯型托架 2—双立柱 3—角连片 4—凸立弯头 5—立弯板 6—双横柱 7—直连片 8—T型螺栓 9—螺栓 10—方颈螺栓

   5.仪表电缆桥架、支架固定安装图

   6.7 保护管与排污管路的安装

  6.7.1 保护管的安装 保护管的安装是仪表工程量较大的一种管线,它可 用来保护电缆、电线和补偿导线的金属保护管,同时还能 起到抗电磁干扰的作用。常用的保护管管材有镀锌水煤气 管、镀锌有缝钢管和硬聚氯乙烯管,最常用的是镀锌水煤 气管。

  1.保护管安装常用的管件 (1)穿线盒。

  (2)管件。

  2.保护管的安装

   6.7.2 管路的密封试验 6.7.3 排污管路的安装 排污管路的安装图例如图:

  1.差压测量仪表管路安装排污图

  1—导管 2—排污阀门 3—正压阀门 4—平衡 5—负压阀门 6—焊接三通 7—漏斗 8—排污管

   2.装设排污阀门的压力 变送器管路系统

  1—取源阀门 2—仪表阀门 3—排污阀门 4—焊接三通

   6.7.4 导管的组合安装 自动化系统安装工程中的仪表和导管的安装,一般 是在厂房建成,主设备和工艺配管安装达70%后才能进行, 因此自动化系统安装工程一般时间都比较紧,工作量集中。

  为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压缩施工高峰,加快施工进度, 保证按时、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一般都采用预组合和预 加工配制的方法,即在未具备安装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先 期在工作间内进行下列工作。

  (1)将集中安装的变送器和附件进行组装。

  (2)预制三阀组与仪表的连接导管和一次阀门、二次 阀门、排污阀门的接头焊接及其连接件等。

  (3)进行执行机构和附件的组合安装。

  (4)仪表安装配件的加工和各种取源部件的组装。

  (5)电缆桥架的制作。

   实训课题

  1.导压管的安装。

  2.导压管的弯制安装。

  3.导压管支架敷设安装。

  4.电缆槽支架敷设安装。

  5.电缆桥架敷设安装。

  6.各种管路安装。

   思 考 题

  1.管路安装前应做哪些检查准备工作? 2.导压管安装应注意哪些事项? 3.导压管敷设的坡度是如何要求的?导压管穿墙或楼板 时有哪些要求? 4.如何弯制金属导压管?导压管支架敷设的间距是如何 要求的? 5.测量导压管低压、中压、高压是如何划分的? 6.导压管都有哪些连接方法?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7.电缆槽的安装都有哪些要求? 8.导压管的组合安装有什么意义? 9.保护管的作用是什么?保护管安装有哪些要求? 10.严密性试验都有哪些要求?

   第7章 自动化仪表盘的安装及配线

  7.1 仪表控制室盘(箱、柜、操作台)的安装

  由于过程自动化水平和规模的不同,对生产过程仪 表的检测、控制要求也就不同,仪表盘、箱、柜及操作台 的功能设臵和安装场所也有所差异。一般仪表盘都集中在 控制室安装。控制室的设臵,也要依据装臵的生产负荷和 自动化控制水平而定。仪表盘按结构形式分有开启式和封 闭式仪表盘,按外形分有屏式和带操作台式仪表盘。

  仪表控制室内主要设臵有仪表盘,有的还要放臵操 纵台、计算机、供电装臵、供气装臵、继电器箱、开关箱 和端子箱等设备。

  7.1.1 仪表盘(箱、柜、操作台)的安装要求

   7.1.2 控制室仪表盘的排列形式 1.仪表盘排列形式

   2.仪表控制室尺寸图

   7.1.3 仪表控制室平面布臵图

   7.1.4 仪表盘安装规则 1.仪表盘的选用 2.仪表盘盘面布臵 3.仪表盘盘内配线和配管 4.仪表盘正面布臵 7.1.5 仪表盘(操作台)底座的安装 仪表盘安装包括控制室操作台的安装,先要制作一 个仪表盘座,其底座的大小应与仪表盘底大小一致。底座 由10#槽钢焊接而成,焊接时,槽钢的槽面向里,使底座 的高度正好为100mm。焊接完成后要打磨,不能有毛刺 和焊瘤。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焊接变形,并要做防腐处理。

   7.1.6 墙挂式箱、盘的安装 墙挂式箱、盘可以直接安装在墙上、主构架上,也 可以安装在支架上。安装在墙上时,可用膨胀螺栓固定, 螺栓的埋设深度一般支架,并在支架上钻好固定螺栓的孔 眼,然后将支架安装在墙上或主构架上。支架固定在钢构 架上时,可使用电焊连接为120~150mm。

  如果箱、盘安装在支架上,应先加工好。

  仪表盘、箱、柜、操作台的安装示例如图:

   1.底架式保温箱在楼板栏杆内安装图

   2.底架式保温箱在地面上安装图

   3.底架式保温箱在墙面上安装

   4.底架式保温箱在楼板栏外安装图

   7.2 控制室的电缆敷设

  1.控制室仪表电缆敷设的要求 2.控制室仪表电缆敷设路径的选择 3.控制室仪表电缆敷设注意事项

  7.3 控制室仪表导线敷设

  7.3.1 仪表导线穿保护管敷设 自动化仪表安装中常用的导线有绝缘铜芯线、补偿 导线等。仪表导线敷设时应尽可能远离电磁干扰源,但由 于现场多种用电设备的存在,在导线敷设时,很难找到完 全不受干扰的线路,因此一般必须采取防干扰措施,以免 影响仪表的测量精度。在现场常用的防干扰方法是将导线 穿入钢管内,这样可使管内的导线屏蔽,实现抗电磁干扰, 另一方面还能起到保护导线不受机械损伤的作用。

   7.3.2 仪表导线在汇线槽内敷设 7.3.3 控制室仪表电缆与导线的连接 1.控制室仪表电缆与导线的连接 2.仪表线路的配线 3.排线和接线 4.查线

  导线端头圆 圈方向

  7.4 仪表控制室盘内及盘后 配线安装

  7.4.1 仪表管线编号方法 1.仪表盘(箱)内部接线 (接管)的表示方法

   (1)直接连线法

   (2)相对呼应编号法

   (3)单元接线法

   2.仪表电缆、管缆编号方法 仪表控制室与接线箱、接管箱之间电缆、管缆的编 号采用接线箱、接管箱编号法。控制室或接线箱、接管箱 与现场仪表之间电缆、管缆的编号采用仪表位号编号法。

  控制室内端子柜与机柜、辅助柜、仪表盘、操作台等之间 或机柜、辅助柜、仪表盘、操作台等之间电缆的编号均采 用对应呼号编号法。

  7.4.2 仪表盘背面电气接线安装 7.4.3 仪表盘盘内配线

   实训课题

  1.仪表盘、台、箱、柜的安装。

  2.仪表控制室电线电缆敷设安装。

  3.控制室桥架安装及电线电缆敷设。

  4.仪表盘盘后配线。

  思 考 题

  1.仪表盘、台、箱、柜的安装有哪些要求? 2.仪表盘安装时对底座安装有哪些要求? 3.电缆敷设有哪些具体要求?路径的选择要求是什么? 电缆敷设要注意什么? 4.电缆敷设后应怎样进行固定? 5.导线敷设有几种常用方式?应注意什么? 6.电缆与导线连接时有哪些要求? 7.盘后配线应注意什么?

   第8章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

  8.1 现场仪表及变送器的安装 现场仪表指的是安装在现场的仪表的总称, 是相对于控制室而言的,除安装在控制室内的仪表 外,其他仪表均可认为是现场仪表。它包括一次仪 表和二次仪表:一次仪表指的是安装在现场且直接 与工艺介质接触的仪表;二次仪表指的是仪表信号 不直接来自工艺介质的各类仪表的总称。

   8.1.1 压力测量仪表的安装 压力测量仪表种类很多,按照信号传输距离,可分 为就地指示压力表和压力变送器。这些压力仪表除满足现 场仪表安装时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压力仪表不宜安装在温度过高的地方,温度过高会 影响弹性元件的特性和电气回路的绝缘强度。

  (2)用于现场压力指示的压力表均采用就地安装方式, (3)信号远传的压力变送器由U形环紧固在垂直安装的 管状支架上,管状支架焊接在铁板上,并用膨胀螺栓将铁 板固定在地面上。

  (4)差压变送器用做气体或液体压差的测量时,其仪表 本身的安装与压力变送的安装相同,但正、负压侧的管路 敷设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安装、操作和检修仪表,差压变 送器前的导压管上应采用三阀组的连接方式。

   1.就地压力表的安装方式

   2.带插管式隔离器的压力表安装图 1—法兰接管 2—垫片 3、4—螺栓螺母 5—取压截止阀 6—隔离容器 7—压力表 直通接头 8—垫片 注:隔离容器 需加固定,以 免阀门的卡套 密封受影响。

   3.压力变送器在地上安装图

  1—底板 2—膨胀螺栓 3—支柱

   4.压力变送器在 保温箱内安装图

   5.差压变送器三阀组安装示意图

   6.测量气体压差管路连接 图(带三阀组)

  1—无缝钢管 2—直通穿板接头 3—直通终端接头阀门 4—弯通接头 5—阀门 6—短节 7—加厚短节

   7.测量气体压差管路连接图

  1—无缝钢管 2—直通穿板接头 3—直通终端接 4—阀门 5—弯通接头 6—三通接头 7—阀门 8—短节 9—加厚短节

   8.1.2 流量测量仪表的安装 1.差压仪表节流装臵连接图(五阀组)

   2.差压仪表流量测量管路连接图(三阀组)

   3.隔离法测量液体流量管路 连接图(差压仪表低于节 流装臵)

  1—阀门 2—直通终端接头 3—隔离容器 4—无缝钢管 5—直通穿板接头 6—填料涵 7—三通接头 8—阀门 9—短节 10—无缝钢管

   4.冲液体流量和吹气法测量气体流量管路连接图 1、3、4、 11、l2-接头 2、9-引压管 5-玻璃转子流量计 6-三阀组 7-排放阀 8-吹气装臵 10-空气过滤减压 阀

   5.靶式流量变送器安装示意图

   8.1.3 液位测量仪表的安装 1.差压式测量常压设备 液面管路连接图 1—阀门 2—带堵头三通 3—无缝钢管 4—穿板接头 5—终端接头 6—填料涵 7—短节

   2.差压式测量有压设备液面 管路连接图 1—法兰接管 2—螺栓 3—螺母 4—垫片 5—取压球阀(PN25时) 或取压截止阀(PN64时) 6—直通终端接头 注:1.适用于气相 7—冷凝容器 不冷凝或不需要隔 8—无缝钢管 离的情况。2.适用 9—直通穿板接头 于气相易冷凝的情 10—三阀组附接头 况,7冷凝容器也是 11—卡套式取压球阀 平衡容器。

   3.单法兰式差压液位变送器安装图

  1—被测容器;2—法兰差压液位变送器

   4.双法兰液位变送器安装示意

  1—法兰接管 2—螺母 3—螺栓 4—垫片 5—取源阀门 6—法兰隔离膜片 7—毛细管 8—变送器

   (5)内浮筒液位计安装图

  1—接管;2—导向板

  1—导向管;2—流通孔

   (6)外浮筒液位计安装图

   8.1.4 变送器的安装 压力变送器和差压变送器的安装一般采取“大分散, 小集中,不设变送器小室”的原则,以使其布臵地点靠近 取源部件。安装地点应避开强烈振动源和电磁场,环境温 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环境温度对变送器内的半导体元 件特性影响较大)。测量蒸汽或液体微工作压力的压力变 送器,其安装位臵与测点的标高差引起的水柱压力应小于 变送器的零点迁移最大值,否则将无法测量。对于有防冻 (或防雨)要求的变送器,应安装在保温箱(或保护箱) 内;对于无防冻(或防雨)要求的变送器,采取支架安装 方式。

   1. 6台电容式变送器在保温 箱(或保护箱)内的安装

   2.导管从保温箱 (或保护箱)后壁 引入箱体的安装 示意图

   3.单台变送器的安装方式

   4. 2~8台差压变送 器在靠椅架上的 安装方式

  1—排污阀 2—限位角钢 3—三阀组 4—靠椅组装件 5—管卡

   5.支架在地面或楼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1-钢板;2-螺母;3-螺栓;4-膨胀螺栓;5-圆钢筋钩

   8.2 盘装仪表的安装

  8.2.1 盘上仪表的安装固定 仪表附有固定用卡子或托架,一般有下列几种固定 方式。

  (1)仪表外壳两侧 各有两个带缺口的凸 出部分,在缺口中嵌 入附有支撑螺丝的压 板,如图所示。安装 时,拧紧压板上的螺 丝,就能将仪表固定 在盘面上。

  1—仪表的突出部分 2—螺丝 3—压板 4—盘面

   (2)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两个安装口,如图(a)所示, 带有凸销的安装板分别插在仪表两侧的安装口内,用如图 (b)所示的方法拧紧螺丝,就可将仪表固定在盘面上。

  固定后顶视图如图(c)所示。

   (3)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孔,有槽的螺母将带长 孔的夹板夹在中间,如图所示。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 定在盘面上。

  1—盘面;2—仪表;3—卡板;4—螺母;5—螺丝

   (4)仪表外壳两侧和上方各有一个带丝扣的安装孔,用 螺丝将带斜孔的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孔上,如图所示。

  将安装板沿着螺 母移动,待压紧 盘面后将螺丝拧 紧,则仪表就固 定在盘面上了。

  1—仪表 2—盘面 3—安装板 4—螺丝

   (5)仪表外壳下方带有托架,托架插入仪表外壳下方的 安装口中,如图所示。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住。

  1—仪表;2—盘面;3—托架;4—螺丝

   (6)对于较重和深度尺寸较大的仪表,除使用安装支架 固定外,还应在仪表尾部下侧安装支撑角钢,如图所示。

   (7)架装仪表用螺栓固定在角钢架上,如图所示,一般 采用密集安装方式。

   8.2.2 仪表接线端子编号 仪表接线端子与外部线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接线图 进行,并套标号牌(与电缆接绞相同)。工业自动化仪表 与表外连接的接线端子的排列和标志有如下规定。

  (1)横排的端子板,其端子的编号按从左向右的顺序。

  若有两排和两排以上端子时,则编号按先上排后下 排的顺序。

  (2)竖列的端子板,其端子的编号按从上向下的顺序。

  若有两列和两列以上的端子时,则编号按先右列后 左列的顺序。

  (3)方阵(横排和竖列的端子数相等)的端子板,其端 子编号可按上述两种顺序任选一种。

   8.3 分析仪表的安装 分析仪表是工业流程中物料组分的定性 和定量完全自动分析与测量的仪器仪表。工业 分析仪表是指在线的分析仪表,能直接测量和 控制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在稳定生产和保证质 量方面起重要作用。工业自动分析仪表一般由 自动取样装臵,预处理系统,传感器,信息处 理系统,显示仪表、整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 组成。

   分析仪表安装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一般要求不低于0℃,不高于 45℃,相对湿度不高于85%。

  (2)仪表避免安装在振动大的地方,周围避免强电磁场 的干扰。

  (3)安装地点应没有严重的尘埃污染,没有腐蚀性气体 的侵蚀。

  (4)仪表安装位臵应便于观察、调校和维护检修,仪表 周围应留有一定空间。

  (5)仪表与预处理系统尽量靠近,取样点与预处理系统 距离尽量短,以便减少分析滞后时间。

  (6)采样管路气密性要好,不得漏气。电气线路绝缘性 要好,要有可靠的接地。

   8.4 执行器的安装

  执行器又叫控制阀,从结构来说,执行器一般由执 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组成。根据执行机构使用的能源不同, 执行器可分为气动、电动、液动三种。其中气动执行器具 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本质安全防爆,价格低廉,维护 方便等优点,因而在工业控制中应用最广泛。气动执行器 按执行结构形式分气动薄膜式控制阀、气动活塞式控制阀 和气动长行程控制阀。

  8.4.1 气动执行器安装的一般要求 1.执行器安装位臵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必要时应设臵平台 2.执行器应垂直、正立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3.一些重要场合,如执行器检修时不允许工艺停车时,应 安装切断阀和旁路阀。

   4.阀的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不高于60℃,不低于-30℃,相 对湿度不大于95%。

  5.应远离振动的设备,必要时采取防振措施。

  6.用于高黏度、易结晶、易气化及低温介质,应采取保温 和防冻措施。

  7.执行器的口径与工艺管道不同时,应采用异径管。

  8.用于浆料和高黏度流体时,应配冲洗管线。

  9.凡未装阀门定位器的执行器,膜头上应安装控制信号的 小型压力表。

  10.执行器在安装前应彻底清除管道内的异物, 11.执行器使用的气源及气路要进行净化处理,空气管路 为ф8×1和ф6×1的铜管,管路连接要保证气密性。

   控制阀组合形式如图所示: 其中图(a)推荐选用,阀组排列紧凑,控制阀维修方便, 系统容易放空;图(b)推荐选用,控制阀维修比较方便;

  图(c)经常用于角形控制阀,控制阀可以自动排放,用 于高压降时,流向应沿阀芯底进侧出;图(d)推荐选用, 控制阀比较容易维修,旁路能自动排放;图(e)阀组排 列紧凑,但控制阀维修不便,用于高压降时,流向应沿阀 芯底进侧出;图(f)推荐选用,旁路能自动排放,但占 地空间大。

   下一张

   8.4.2 气动执行器结构与安装 1.控制阀的安装 控制阀分为气开和气关两种,气开阀即有气便开, 无气关闭。

  2.气缸式气动执行器的安装 气缸式气动执行器多用在双位控制中,或作为紧急 切断阀,放在需要放空或排放、泄压的关键管道上。

  3.电磁阀的安装 电磁阀是自动化控制装臵中常用的执行器,或者作 为直接的执行阀使用。

  4.阀门定位器的结构与安装 阀门定位器是气动调节阀的主要附件,与气动执行 机构配套使用,其功能结构图如图所示:

   它接受控制器的输出信号,然后成比例地将输出信 号送至气动执行机构,使阀杆产生位移,阀杆的位移量通 过机械装臵反馈到阀门定位器,当位移反馈信号与输入的 控制信号相平衡时,阀杆停止动作,调节阀的开度与控制 信号相对应。

   8.4.3 电动执行机构底座制作与安装 1.电动执行机构安装注意事项 (1)执行机构一般安装在调节机构的附近,不得有碍通 行和调节机构的检修,并应便于操作和维护。

  (2)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连杆不宜过长,否则应加大连 杆连接管的直径。

  (3)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转臂应在同一平面内动作 (否则应加装中间装臵或换向接头)。一般在1/2开 度时,转臂应与连杆近似垂直。

  (4)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用连杆连接后,应使执行机构 的操作手轮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机构关小,逆时针转 动时调节机构开大。如与此不符,应在执行机构上 标明开关的手轮方向。

   (5)当调节机构随主设备产生热态位移时,执行机构的 安装应保证其和调节机构的相对位臵不变,如二次风调节 闸其执行机构可固定在二次风筒上,以便随调节机构一起 移动。否则,可能在执行机构未操作时,其转臂随着锅炉 热膨胀而自行动作,甚至发生碰坏拉杆等现象。在热管道 上有热位移的调节阀,安装角行程执行机构时,亦需采取 类似措施。

  2.固定底坐 执行机构的底座应安装牢固、端正。

   8.5 DCS系统的安装

  8.5.1 DCS系统概述 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它是一个由过 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 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4C技术,其 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臵灵活, 组态方便。

  DCS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高可靠性。

  (2)开放性。

  (3)灵活性。

  (4)易于维护。

  (5)协调性。

  (6)控制功能齐全。

   DCS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心控制室内的 集散控制系统软、硬件设备,电源部分和内部电缆,这一 部分通常称为集散控制系统;第二部分是现场仪表,只有 现场仪表与作为控制的集散控制系统紧密配合,DCS才能 真正发挥作用。

  DCS系统硬件结构图

   8.5.2 DCS系统的安装 DCS系统本体由硬件和软件组成。DCS系统的硬件,安装 包括盘、柜、机的安装和它们之间的连线,系统工作接地, 电源及基本控制器,多功能控制器的安装,安全接地与隔 离。

  1. DCS系统安装的外部条件 DCS系统安装的外部条件就是控制室和操作室具备使用 的条件。

  2.DCS系统的机、柜、盘及操作台安装 3.接地及接地系统的安装 DCS系统对接地的要求要远高于常规仪表。它分为 本质安全接地、系统直流工作接地、交流电源的保护接 地和安全保护接地等。各类接地系统、各接地母线之间 彼此绝缘。

   8.5.3 DCS系统的接线 DCS系统的接线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硬件 设备之间的连接,第二部分是集散系统和在线仪表包括执 行器的连接。

  1.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2.集散系统和在线仪表的连接 3.基本控制器、多功能控制器的安全接地与隔离 4.DCS系统配臵的内容

   8.6 现场总线系统

  8.6.1 现场总线系统概述 由现场总线组成的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称 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这是继基地式仪表控制系 统、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数字仪表控制系统、 DCS系统后的新一代控制系统。

  1.现场总线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 2.现场总线简化了系统结构

   8.6.2 现场总线系统安装 1.现场总线网段的基本构成

   2.现场总线的本安网段

  3.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布线有两种:总线型 和树型。

  (1)总线型布线。

  (2)树型布线。

   (1)总线型布线图

   (2)树型布线图

   8.6.3 现场总线系统供电 在网络上如果有双线制的总线供电现场设备,应该 确保有足够的电压可以驱动它,每个设备至少需要9V。

  为了确保这一点,在配臵现场总线网段时,需要知道以下 情况:

  1.每个设备的功耗情况;

  2.设备在网络中的位臵;

  3.电源在网络中的位臵;

  4.每段电缆的阻抗;

  5.电源电压。

   实训课题

  1.现场仪表安装。

  2.压力表的几种安装方式。

  3.差压式流量计的安装方式。

  4.冷凝器和隔离器的安装。

  5.变送器、导压管、三阀组的连接安装。

  6.各种盘装仪表的安装。

  7.在线分析仪表安装。

  8.气动薄膜控制阀的安装。

  9.阀门定位器的安装。

  10.电磁阀的安装。

   思 考 题

  1.什么是现场仪表?什么是一次仪表?什么是二次仪 表?现场仪表安装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2.安装压力表时,什么情况下要加装冷凝管?什么情况 下要采用隔离法安装? 3.在什么情况下差压式流量计要加装冷凝器和隔离器? 4.差压式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时,为什么优先选用差压 仪表高于节流装臵?差压式流量计测量液体或蒸汽流量 时,为什么优先选用差压仪表低于节流装臵? 5.什么安装情况下差压液位计会出现正、负迁移? 6.浮筒式液位计有哪几种安装方式?什么情况下,需采 用外浮筒式? 7.安装辐射式液位计时应注意什么? 8.安装盘装仪表有哪几种固定方式?

   9.在线分析仪表安装时要注意什么? 10.气动执行器安装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1.画出调节阀阀组组合的几种使用方案。流体比较脏 时,最好采用什么方式? 12.气动薄膜控制阀除遵循气动执行器安装的一般要求 外,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13.什么情况下需采用阀门定位器? 14.电磁阀安装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5.集散系统本体由哪些硬件和软件组成? 16.画出现场总线的本安网段图。

  17.DCS系统安装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第9章 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安全防护

  9.1 防爆、防雨、防冻和接地

  9.1.1 安全防爆 爆炸是由于氧化或其他放热反应引起温度和压力升 高的化学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许多工厂里的介质具 有爆炸性和易燃性,由于设备或管道密封不良,引起易爆 或易燃物质外溢,当其与空气中氧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 如果遇到火种,就会引起爆炸或失火燃烧等严重事故,对 人身和设备将造成各种严重损害。各种仪表、信号和电气 接点工作时引起的火花,电器设备短路时形成的火花、电 弧都可以构成事故的导火线。

   1.爆炸性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1)爆炸性物质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 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对爆炸性物质进行分类。爆 炸性物质可分为如下3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汽。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对工厂企业,爆炸物质主要是Ⅱ类和Ⅲ类。

  Ⅱ类爆炸性气体(含蒸汽和薄雾)按最大试验安全 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分A、B、C三级。

  按引燃温度可以分为Tl、T2、T3、T4、T5、T6六组。

  Ⅲ类:爆炸性粉尘,按其物理性质分级。按引燃温 度分T1-1、T1-2、T1-3三组。

   (2)爆炸危险场所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 物态可以分为两类,即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 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 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可分为0级、1级和2级, 工厂一般都在较明显处标明某车间或区域属于哪 一种防爆等级或防爆区域。对安全防爆等级要求高的区 域,进出该区的人员着装都要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如 必须穿防静电的工作服等。初学者进入工厂时,一定要 注意区分并按规定统一着装。在防爆等级高的场所,为 安全起见,还绝对禁止烟火。

   2.易燃易爆场所对防爆仪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一般规定,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防爆仪表电气设备, 需经劳动人事部指定的鉴定单位检验合格。在运行过程中, 防爆电气设备必须具有不引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性能。

  防爆仪表电气设备形式很多,有隔爆型、增安型、 本质安全型、正压型、充油型、充砂型、无火花型、防爆 特殊型和粉尘防爆型等。对于电动防爆仪表,通常采用隔 爆型、增安型和本质安全型3种。

  (1)仪表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

  (2)防爆仪表电气设备的选型。

  3.易燃易爆场所仪表安装、操作、维修注意事项

   9.1.2 防雨、防冻及防腐 2.防腐涂漆 当工厂企业的锅炉、除氧器等主要设备采用露天布 臵时,有关的仪表自动化设备,包括变送器、就地仪表、 执行机构,以及测量管路等,有一部分也将不可避免地布 臵在室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仪表自动化设备正常 运行,在安装时应有必要的防雨措施,对于冬天有冰冻的 地区还应采取防冻措施。

  1.就地仪表及执行机构的防雨、防冻 2.防腐涂漆

   9.1.3 仪表接地系统 接地是指用电仪表、电气设备、屏蔽层等用接地线 与接地体连接,以保护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抑制干扰 对仪表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

  接地原理图中有如下三种符号,不应当混淆。

  (1) 指接地线,是指通过低阻抗金属接到正常设计 的大地接地网上。稳定的低阻抗的电位,有利于消除共变 信号。

  (2) 系统与设备外壳、机架、框架等相连的线。

  (3) 系统电子测量系统中的零线(如系统公用线、 信号返回公用线、电源公用线等)。零线是低电平测量信 号回路系统内的稳定的电气零位参考点,当存在电磁干扰 时,低电平测量系统及机架外壳仍能保持零位。

   1.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 按接地的设臵情况和接地的作用不同,接地可分为 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用电仪表在正常情况下, 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金属连接,以防止 不带电的金属导体由于绝缘损坏等意外事故可能带上危险 电压,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要求作保护接地的用电设备 有:仪表盘(框、箱、架)及底座、用电仪表外壳、配电 盘(箱)、接线盒(箱)、汇线槽、铠装电缆的铠装保护 层等。

  工作接地是指仪表系统的工作接地,而不是电力系 统的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仪表精确度和可靠正常工作而 设臵的接地。它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和本安仪表 接地。

   2.接地系统 仪表的接地系统一般由接地线、接地汇流排、公用 连接板、接地体等几部分组成,如图所示。接地体是埋入 大地中和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接地线是用电仪表、电气 设备接地部分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接地装臵就是接 地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1-表盘 2-仪表 3-接地支线 4-接地汇流排 5-接地分干线 6-公用连接板 7-接地总干线 8-接地体

   9.2 仪表保温与伴热

  敷设在室外的仪表管路(包括取源装臵至一次阀门 段),除设有伴热管路外还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进行保温, 以免冻堵管路或冻坏管路,影响测量。当介质的黏度较大 时(如重油等),即使在室内,对仪表测量管路及附件 (如隔离容器等),也需要进行保温,否则介质凝固,无 法准确测量。室外就地装臵的压力表,如介质为水,也应 进行保温,而仅将表面露出供读数。伴热管路单独敷设 (引接热源)时,也应进行保温,以免散热过多,影响对 仪表管路伴热的效果。

  9.2.1 保温 保温是指将设备或管路用保温材料缠绕,以使介质 和大气绝热。

  1.保温材料的基本要求 2.保温方法

   9.2.2 伴热 伴热是指用热源来加热介质的管线,一般常用的有 蒸汽管伴热和电伴热两种方式。

  1.蒸汽伴热 伴热蒸汽一般采用饱和蒸汽。蒸汽压力视伴热介质 所要求的温度而定,并应使蒸汽温度大于被伴热介质所要 求的温度。

  2.电伴热 电伴热是指用电阻丝发出的热作为热源来加热介质 的管线。

  3.保温箱伴热管的安装 保温箱内的伴热管通常是蒸汽伴热,用ф8×1的紫 铜管弯成盘管状,如图所示。一般要视安装地的气温而定, 通常有4个弯已足够。

   “之”字形伴热管路敷设图 1-伴热管;2-仪表管路

   4.蒸汽伴热安装要求 5.电伴热安装要求 例:差压测量管路及保温箱 蒸汽伴热安装示例

   9.2.3 保温安装施工 管道保温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管路已安装完毕,并经严密性试验或焊接检验合格;

  (2)有伴热的管路,伴热设施已安装完毕;

  (3)管道表面上的灰尘、油垢、铁锈等杂物已清除干净, 如设计规定涂刷防腐剂时,在防腐剂完全干燥后方可安装。

  1.主保温层安装施工 (1)单根管的保温。(2)成排仪表管的保温。

  2.保护层安装施工 (1)抹面层施工。(2)金属护壳施工。

  3.保温箱安装

   9.3 仪表隔离、防冻系统的安装

  1.隔离 隔离除了防止工艺流体进入仪表及其导压管以免损 坏外,也是某些仪表在一定气候条件下的防冻的形式。隔 离大致分为膜片隔离和液体隔离两种,但液体隔离有许多 的缺点不再推荐使用。

  膜片隔离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采用弹性膜片或波纹管把隔离液密封在表内,使工 艺流体与隔离液机械地分离开来。

  (2)仪表厂密封的膜片和毛细管系统。

   2.防冻 仪表及其接管是否需要保温、加热和保温箱都取决 于它们的实际位臵,冬季的寒冷程度,以及被测介质的性 质等。

  (1)蒸汽加热。

  蒸汽加热的优点是容易实现,因为炼油、化工厂里 普遍使用蒸汽。第二个优点是它能通过冷凝放出大量热量, 因此用蒸汽给仪表伴热,可以防止结冰。

  (2)电加热保温。电加热的主要优点是控制精度高,只 要安装适当,热量分配均匀。

   实训课题

  1.仪表保温箱的安装。

  2.仪表保温箱中变送器的安装。

  3.仪表保温蒸汽伴热管的安装。

  4.仪表保温材料的安装及施工。

   思 考 题

  1.仪表的防爆措施有何意义? 2.简述仪表的防爆措施。

  3.简述仪表防雨、防冻的措施及意义。

  4.简述仪表接地的方式及意义。

  5.简述对仪表常用保温材料的要求,常用的仪表保温材 料有哪些? 6.蒸汽伴热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7.在有氧气介质环境中安装仪表有何特殊的要求?为什 么? 8.简述对仪表常用保温材料的要求,常用的仪表保温材 料有哪些

   第10章 仪表辅助设备的制作、 安装与工程验收

  10.1 仪表供电、供气、供液系统的安装

  仪表控制系统对电源的要求很高,供电电源必须绝 对可靠。通常都采用双回路供电,自动切换。万一两个 供电回路同时停电,还需安装有不间断电源,能瞬时接 上,以保证控制系统运行在安全状态。

  1.仪表供电设备的安装 2.仪表配电盘的制作与安装 3.供气系统安装 4.供液系统安装

   10.2 仪表辅助设备的制作

  仪表管道敷设需用支架。实际施工中,导压管、气 动管路、电气保护管的支架可统一考虑,并且同一方向 的可以在同一支架上固定。伴热管是随导压管敷设的, 其支架完全同导压管的支架。

  10.2.1 仪表管道支架的制作 支架安装分有预埋件和没有预埋件两种情况。有预 埋件的安装件直接焊上即可,管架安装中在管廊上安装 属于这种情况。没有预埋件的,就要用膨胀螺栓固定在 墙、柱或地坪上,然后再焊上支架,支架安装稍复杂些, 多了一道工序,支架的形式没有本质区别。

   1.吊装 吊装是安装在天花板下,通常有预埋件。预埋件分 两类:一类是预埋钢板,可把支架直接焊上去;另一类是 预埋钢丝,通常是ф8~ф10的钢丝,支架就焊在钢丝上。

  若预留钢丝位臵不正确,要调整支架的位臵比较困难,预 留钢板调整比较容易些。吊架又分单杆吊架与双杆吊架两 种,单杆吊架又分为单层、双层、三层3种,如图所示。

   2.悬臂式支架 悬臂式支架是仪表安装最常用的支架之一。它可安 装在混凝土墙、柱上,砖墙、砖柱上,也可以安装在管架、 管托上。悬臂支架有三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有预埋 件,可用角钢直接焊上,如图a;第二种情况是没有预埋 件,采用打眼把角钢埋进去,这样强度较大,可支撑较多 的管道敷设,如图b;第三种情况是用得最多的,没有预 埋件,用膨胀螺栓固定一块铁板,然后再把角钢焊上去, 如图c。

   3.槽形支架 槽形支架又称П形支架,也是仪表最常用的一种支 架形式,基本形式如图a所示。它的制作方法有两种:第 一种方法是分三段焊接;第二种方法是量好尺寸,用锯 切开90°,然后弯成直角,焊接而成,如图b所示。

  (a) (b)

   4.L形支架 L形支架适用于1~2根管的敷设,它结构简单,安装、 制作都很方便,在自动化控制专业安装中使用最广。

  L形支架由两根长约200~300mm(按需要)的角钢焊接 而成,负荷较小,角钢也用小型号的,如∠30×3、 ∠25×3等,基本形式如 图所示。L1的长度由安装位 臵而定,L2的长度由敷设管 道的数目而定。角钢端面A 可以焊在管架或管托上,也 可焊在拱顶罐的罐壁上。在 其另一直角边上就可以敷设 管道。

   5.抱卡 抱卡是在仪表管道需要中间有支架,但又没有办法 固定支架的情况下,把支架抱在工艺管道上的一种支架。

  抱卡由扁钢或圆钢做成,也可以用废管头割开使用,其基 本形式如图所示。

   10.2.2 管卡制作 管卡是仪表安装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辅助部件, 因为无论是管子还是电缆固 定,都需要管卡(电缆卡) 管子中导压管的管卡较为简 单,基本上是f14×2的管卡 而电气保护管规格较多,管 卡的规格也就多。

  1.U形卡 U形卡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管 卡,如图所示。它适用于各 种电气管,也适用于各种镀 锌水煤气管。

   2.导压管管卡(φ8~φ22) (1)单面管卡。单面管卡如图所示,管卡可用1~2mm 厚的铁皮做成,使用M5螺丝固定。单面管卡可用来固定 导压管和电缆。

   (2)双面管卡。双面管卡如图所示,双面管卡特别适合 作导压管管卡。安装时要注意两管中心距离,即l的大小。

  对差压变 送器配管,两 条管子平行出 来最合适,以 免管子不能卡 正。

   (3)电气保护管卡。这种管卡用厚1.5~2mm铁板制成, 有的镀锌,如图所示。

  (4)铜管管卡。当一排 铜管紧凑排列安装时, 可以采用这种管卡,如下 图所示。

   10.2.3 保温箱底座的制作 保温箱、保护箱在仪表自动化控制安装中使用的极 为普遍,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仪表免受机械损坏。特别在寒 冷地区,仪表正常使用的温度要用保温箱来提供,因此, 大多数保温箱还有伴热装臵,一般采用蒸汽伴热,也有的 采用电伴热。

  1.方框式 如图所示,方框 式底座是用∠40 ×4的角钢焊制 成与保温箱底大 小一致的底座, 一般是600mm × 500mm。

   2.立柱式底座 立柱式底座由两块铁板(厚为6mm),中间一条 3″管构成,如图所示。

   10.2.4 辅助容器的制作与安装 1.冷凝器的制作与安装 冷凝器制作 图如右图所示, 材料选用20号钢。

  1-底板,δ2 2-筒体,ф 108× 6,L=150 3-接管,ф 14×3 L=55 4-底板,δ2 5-M18×1.5或 M20×1.5丝堵

   2.测温扩大管的制作 测温用的扩大管是检测小管道温度的必备辅助设施, 通常在现场制作。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找一段长为 200mm的ф 108×4钢管,两头各留50mm,用做大小头 的方法缩成;另一种方法是按标准图做成,具体数据如 图所示 。

   10.3 试车、交工与验收

  10.3.1 仪表的单体调校 原则上,仪表的单体校验安排在安装前,但校验过 早,超过半年又得重校,安排过迟会影响安装进度。一般 是积极创造条件,修建简易但合格的现场调整室(或施工 单位准备集装箱,可按正规调整室装备),一般在仪表安 装前3~4个月进行。

  1.仪表单体调校的必要性 2.单体调校内容

   10.3.2 自动化控制仪表的系统调校 1.系统调校的条件 系统调校应在工艺试车前,且具备下列条件后进行。

  (1)仪表系统安装完毕,管道清扫完毕,压力试验合 格,电缆(线)绝缘检查合格,附加电阻配制符合 要求。

  (2)电源、气源和液压源已符合仪表运行要求。

  2.系统调校方法 系统调校按回路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回路有三 类,即自动调节回路,信号报警、联锁回路,检测回路。

  (1)检测回路的系统调校。

  (2)控制回路的系统调校。

  (3)报警、信号、联锁回路的系统调校。

   10.3.3 交接验收条件 1.“三查四定”与“中间交接”(三查:查设计漏项、查工 程量、查隐蔽验收;四定: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 2.试车(开车) (1)试车的三个阶段。

  ① 试运行是试车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单体试车,主要标 志是传动设备的试车,管道的吹扫,设备和管道的臵换, 仪表的二次调校。

  ② 联动试车是试车的第二个阶段,又称无负荷试车。工 艺的任务是打通流程,通常用水来代替工艺介质,故又称 水联动。

  ③ 负荷试车是试车的第三阶段,这时已经投料,开始进 行正式的试生产了。

   (2)试车三阶段中施工单位仪表专业的任务。

  ① 单体试车阶段。在此阶段,施工单位仪表专业要全面 负责起单体试车工作,并积极帮助建设单位仪表专业人员 尽快熟悉现场,熟悉仪表,尽快进入角色。

  ② 无负荷试车阶段。在这个阶段,仪表专业应该是正在 办理或已经办理完“中间交接”,对装臵仪表的使用权和 保管权正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转移,并逐渐由建设单位 负责,施工单位协助。

  ③ 负荷试车阶段。在无负荷试车完成后,仪表专业已完 成负荷试车。因此在实际进行负荷试车时,仪表的操作、 管理已完全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施工单位仪表人员只是 根据建设单位的需要,做“保镖”和进行必要的“维修” 工作。

   10.3.4 交接验收 1.交工(交接工作) 整个系统经无负荷试车合格后,施工单位在统一组 织下,仪表专业与其他专业一起,向建设单位交工,建 设单位应组织验收。交工验收有硬件与软件:硬件就是 完整的、运行正常、作用正确的仪表及其系统,软件就 是交工资料。

  (1)仪表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 (2)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2.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质量评定只有两个等级,即合格与优良。检验项目 分为三部分:保证项目、主要检验项目和一般检验项目。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规定。

  (2)分部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规定。

  (3)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规定。

   实训课题

  1.仪表各种管卡制作与安装。

  2.仪表特殊设备的安装。

  3.仪表辅助设备的安装。

  4.系统中各仪表的调校。

  思 考 题

  1.试说明系统单校、联校及系统调校的方法。

  2.如何评定仪表控制工程质量等级? 3.仪表控制工程建设后交工技术文件有哪些? 4.仪表的供电设备安装前要检查什么?并要符合哪些要 求?

   返回

  

篇三: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包装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一、机械部分

  运转原理:包装机由 1.5 千瓦的旋转电机驱动主轴带动旋转筒旋转,闸 板曲臂在碰轮的作用下使闸板向下运动,卡钩使闸板保持开启,当到达 50kg 时, 电磁铁吸合,卡钩脱落,曲臂在拉簧的作用下迅速复位,使闸板关闭。到达皮带 位置时掉包,电磁铁吸合,水泥包脱落。其常见故障如下:

  1、闸板不能打开有如下几种原因:

  1)碰轮螺栓松动,位置发生变化;

  2)碰杆上的紧固螺栓松动,使碰杆长度发生变化,这时应将碰杆向外调整, 使曲臂打开,过卡钩 3mm 为止。

  3)卡钩不能将曲臂卡住,这时要看卡钩是否能自由回到原位,卡钩是否卡曲 臂太少,应调整其上部顶丝使卡钩卡曲臂 2-3mm。

  2、闸板不能关闭:

  1)电磁铁损坏;

  2)曲臂上的限位螺丝松动使闸板不能向上;

  3)曲于出灰嘴中杂物将闸板卡住,这时应将出灰座上的四条螺丝松动,使闸 板能够自动复位;

  3、甩包现象:

  1)压袋器不能将水泥袋压牢,应调查压袋器上的顶丝,使其与压袋器间隙为 3mm 左右;

  2)卡块不能将出灰嘴卡住,首先观察电磁铁与压盖是否能自由回位,如不能, 需将电磁铁拉杆打磨,使其活动灵活,其次,看压盖上的卡块是否能将出灰嘴卡 轮卡住,并有 1mm 左右的间隙(此间隙可用出灰嘴上的限位螺丝调整)

   4、叶轮卡死现象:

  由于水泥中有焊条头等杂物,将出灰叶轮卡死,这时电机不能转动,会自动 断电,处理时应将侧盖打开,将叶轮反向触动,将杂物取出,盖侧盖时应使侧盖 突出部分在出灰嘴位置,以增大出灰压力。

  5、不起动电机或不掉包:

  检查旋转筒大盖上的接近开关,碰铁是否能感应到接近开关,其有效间隙为 2mm,另外检查电路是否正常,电磁铁是否损坏;

  6、出灰嘴堵死:

  当水泥水分含量较高时就会把出灰嘴堵死,包机就会不出灰,应及时将出灰 嘴捅开,并打开压缩空气;

  二、电气部分:

  1、包装机电气部分的整个运行程序都是靠微机称来控制的,当微机程序复位 后(输入 1 灯亮)就会起动电机(输出 1 灯亮)当到达 50kg 时,就会使闸板电磁 铁吸合,关闭闸板(输出 2 灯亮) ,然后输出掉包信号(出输 3 灯亮) ,当到达皮 带时掉包碰铁感应接近开关,使掉包电磁铁吸合,水泥包脱落,当这一系列动作 没有时,依次检查接近开关、继电器、电磁铁是否正常,微机称是否有 12V 输出;

  2、给料机不转:

  1)检查给料机是否卡死;

  2)接近开关是否损坏;

  3、微机称的标定与调整:

  1)系统标定:

  当微机称显示值与实际值误差较大时就要重新标定,首先按校称键,此 时数码管显示 H-----,此数值应在 10-20kg 范围内,如不在,需调整线路板上左边

   电位器(W1) ,调整到 15kg,按确认键回到称重状态,如不是零,按去皮键。加 上 50kg 的标准砝码, 看显示是否为 50kg, 如不是需调整线路板上右边电位器 (W2) , 使其为 50kg,卸下砝码,看显示是否为零,如不是需按去皮键,再加 50kg 砝码, 调整右边电位器,使之显为 50kg,再卸下砝码,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加上砝码为 50kg,卸下砝码为零为止。

  2)包重的调整:

  当标定完毕,但还要对实际包重进行称量,并对包重上限进行调整,例 如:包重为 49kg,需调整 1kg,这时,按功能一下,显示 050.20,需在此数值的 基础上加 1kg,首先按预置键,使原数据清除,显示 0-----,依次输入 5、1、 2、0, 按确认键,再按功能键一下,此数据为产量累计。再一下即回到称重状态。此时 设定值就由 50.20 变成 51.20,增加了 1kg.

  山水集团商河分公司 生产技术部 2011-7-9

  

篇四: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破坏性创新是指改变了原有技术发展路径的创新它不是向主流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强大的产品而是创造出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足够好但又具有不为主流市场用户看重性能的新产品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2019-03-03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创新理论,近年来已经成为创新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之一。理论 研究表明,通过破坏性创新创建的新业务成功概率比通过维持性创新要高10倍以上。因此,我国企业在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的 同时,加强对破坏性创新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破坏性创新的概念

  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者克雷顿?克里斯滕森通过对磁盘驱动器工业的研究,以创新的环境为基础,将创新分为破 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和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的理论分析框 架。

  破坏性创新是指改变了原有技术发展路径的创新,它不是向主流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性能更强大的产品,而是创造出与现有产 品相比尚不足够好,但又具有不为主流市场用户看重性能的新产品。破坏性创新产品一般价格便宜、结构简单,功能新颖,便 于使用,这对于处于边缘市场上不太挑剔的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破坏性创新的特征

  破坏性创新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一般而言,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破坏性创新具有相对性

  破坏是相对于现有的主流技术、主流客户和关联企业而言的,一旦破坏性创新形成明确的性能改进轨道,也就演变为维持性创 新,其后又会出现下一轮新的破坏性创新。对一家公司具有破坏性的创新可能对另一家公司具有维持性的影响。如互联网销售 对戴尔的电话直销模式而言是维持性创新,而对康柏、惠普和IBM的销售渠道来说则是破坏性的。

  2.破坏是一个过程

  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总是超过用户需求提升的速度,因此,随着破坏性创新产品的逐步完善,它的新属性慢慢达到主流用户的 要求,并且吸引更多的主流市场用户,由此对关联企业产生一次“破坏”。相对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它虽 然使用费用高,信号质量差,但具有便于携带的特征。当移动电话进入市场时,主流市场用户仍然偏爱固定电话,因为固定电 话可靠而便宜。随着蜂窝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不断更新换代,使用成本降低,价格不断下降,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主流市场 用户。需要注意的是,破坏性创新的定义与是否发生产品替代没有关系,破坏性创新产品并不一定替代现有产品。在移动电话 导入市场后的十几年间,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经营商在需求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内经营,互相之间几乎没有影响,两个产 品之间存在着“蓝海”。

  3.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

  目前,产业界和学术界对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存在误解,特别容易将它与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混淆。“许多人已经 将‘维持性创新’这一术语与他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渐进性创新’的框架视为同一事物,将‘破坏性创新’这一术语与‘激进、突破、 超越传统或者与众不同’等同起来”。其实,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1)分类的标准不同。突破性创新是与渐进性创新相对的概念,其关注的是技术变革的强度。建立在一整套新的科学和工程原 理之上,产品性能主要指标发生非线性、大幅度、不连续的跃迁是突破性创新最突出的特征。Richard Leifer(2000)认为突破 性创新是能带来或潜在导致如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后果的创新类型:一系列全新的性能特征;已知性能特征提高5倍或5倍以 上;产品成本大幅度削减(成本削减30%或30%以上)。破坏性创新是与维持性创新相对的概念,更多地聚焦于市场领域,基 于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产业层的冲突激烈程度。

  (2)技术表现不同。突破性创新往往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进步,而破坏性创新并不一定伴随技术突破,它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 尺度,能引起新企业成长和市场领先企业衰败。当新技术应用产生了现有用户尚未重视的不同性能特征时,该技术就可以被认 为是具有破坏作用的。

  (3)市场表现不同。突破性创新解决了现有市场的需求,为现有市场用户提供了具有更高顾客价值的产品。相反,破坏性创新 为非主流用户或新兴市场用户设计产品,提供新的细分市场价值。破坏性创新产品最初在性能上比主流市场上现有产品差,并 不受主流用户的欢迎。

  (4)承担的风险不同。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都有风险。突破性创新承受的主要是技术风险,因为发展前沿技术需要巨大 的持续不断地投入。然而,它是对现有技术产品性能的改进,面对成熟的市场,解决主流用户当前的需求,因此市场风险相对 较小。与此相反,破坏性创新在技术上相对简单,可能是现有技术的组合,这类技术往往使新市场的出现成为可能。公司在必 须对破坏性技术做出投入决策的时刻,还看不见具体的市场。因此,破坏性创新承受的主要是市场风险。

  因此,破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是不同分类体系下的两个概念,破坏性创新包含了部分渐进性创新和部分突破性创新。破坏性 创新可以通过采用突破性技术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整合来实现。

   三、中国企业与破坏性创新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破坏性创新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拥有一个跨越低端到高端的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同时针对发 展中国家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中的非消费者实施破坏性创新,是破坏性创新产生和发展的理想最初市场。在宏观上,无论能否 对主流市场产生破坏,破坏性创新都是创造新市场的有效工具,因此,它可以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

  在微观上,破坏性创新改变了市场竞争的规则,为处于技术落后状态的我国企业打开了一个赶超领先者的“机会窗口”,使它们 和发达国家企业有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快地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克雷顿·克里斯滕森 吴潜龙译:创新者的窘境[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2]康长杰 陈 劲 排斥性创新: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法[J]. 管理工程学报, 2006(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一对一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文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文发表指导服务,1~3月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文档标题: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篇五: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3.1 创新的分类与破坏性创新概念的界定

  破坏性创新是当前国内外创新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 题之一, 而将关于破坏性创新的研究从技术层面向战略层面拓展已成为今后理 论界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企业实践的必然发展趋势。

  3.1.1 创新的分类

  按照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的强度,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 新。渐进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能充分发挥已有 技术的潜能, 并经常能强化现有的成熟型公司的优势。突破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 大突破的技术创新, 它常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 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关系,可以把技术创新分成日常创新、开创市场空缺、结 构创新和革命性创新,四种不同的创新需要四种不同的管理环境。

  根据市场发展的生命周期特点,创新可以分为 8 类:源于技术突破的破坏性 创新、将现有技术带进市场的应用创新、升级既有产品的产品创新、提高流程效 率或效果的流程创新、 改善顾客体验的体验创新、 改进顾客接触流程的营销创新、 重构顾客价值主张或者公司价值链角色的商业模式创新, 以及重构行业关系的结 构创新。

  根据创新所引起的组织结构和市场变化的程度, 创新可分为破坏性创新和 维持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是在保持现有技术发展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使现存产品 或工艺发生微小的变动, 维持企业技术发展趋势并且强化企业的现存能力;破 坏性创新是指在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性能供给超过用户对技术性能需求的条件 下, 企业偏离主流市场用户所重视的绩效属性,引入低端用户或新用户看重的 绩效属性或属性组合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先占领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再逐渐破 坏和取代现存主流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类创新。

  3.1.2 破坏性创新概念的界定

  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的概念描述具有不同的内涵, 表述方

   式不尽相同, 但这些定义存在一些明显的共同点:①重点考虑破坏性创新对现有 企业和产业的破坏性;

  ②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的主要区别是破坏性创新不是 按照公司现有主流用户的主要性能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破坏性创新改变了原有技 术创新的轨迹, 当前条件下不能满足公司原有顾客和主流顾客的现实需要;③破 坏性创新提供了不同的产品性能组合, 为潜在新兴市场中新用户的新应用创造价 值, 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对产品性能的原有需求特征,而且需要对相关 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调整;

  ④破坏性创新创造了新兴的产业, 改变产业的竞争格局, 竞争优势明显的成熟型企业可能会因忽视破坏性创新而为其它弱小竞争者提供 迅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⑤破坏性创新会遭遇管理困境,要求企业在组织机构、 市场、技术、竞争观念,乃至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

  新市场破坏是指沿第三坐标轴在与原有“时间——性能”坐标系平行的平面 上构建一个新的“时间——性能”平面,产生一个全新的产品性能体系,引导新 的产品性能消费趋势并吸引原有产品性能体系中的“非消费”顾客,对原有产品 性能结构体系进行破坏, 最终吸引顾客从原有产品性能体系中脱离。不同的破坏 性创新产生不同的产品性能体系,若干产品性能体系沿第三个坐标轴平行排列, 在距原产品性能平面的不同距离处出现。一般而言,新市场破坏的产品去除了主 流产品的某些附加功能,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使用更便利,能够使一个新的 顾客群体更容易接受和使用, 产生了新的价值网络。新市场破坏引导行业内新的 消费趋势, 在其初期阶段主要是与非消费进行竞争,但随着产品性能的改进其影 响也将不断扩大, 最终新市场破坏所建立的产品性能体系将成为消费时尚并取代 原有的产品性能体系, 同时使消费者脱离原来的产品、企业和价值网络而进入一 个全新的网络。新市场破坏是通过建立新的产品性能体系逐渐吸引消费者进入, 而不会对主流市场进行主动进攻,而且新市场破坏初期主要是与非消费进行竞 争,因此主流市场中的领导企业往往对其产生得潜在威胁视而不见。

  低端破坏是指在原有价值网络的最低端对最无利可图、 服务要求最低的市场 发起攻击的行为。

  低端破坏并不创造新市场,而是通过低成本战略从最初的产品 性能体系中寻求成熟企业所忽视的低端顾客群或细分市场以实现逐步发展。

  致力 于向高端产品市场推进的成熟企业在面临低端破坏时通常选择逃避进攻的对策

  [95]

  。尽管新市场破坏和低端破坏之间存在差异,但二者均可能使盲目自大而忽

   视破坏性创新的市场领先企业陷入困境。

  3.2 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的比较

  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稳定的利润来源, 每一个企业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创 新,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产品的性能属性,满足甚至引导市场需求,此时的企业 技术创新一般都属于维持性创新。

  维持性技术创新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创新理论的 提出,甚至在真正意义的企业诞生之前就已经普遍存在。

  而破坏性创新则可能导致市场主流顾客对产品性能的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 并重 新确立产业竞争规则, 进而导致行业内原有竞争优势明显的成熟型大企业因偏离 顾客需求而逐渐丧失竞争优势, 当面临破坏性创新哪怕是极其简单的破坏性创新 时,领先的成熟型大企业也往往会处于劣势。因此,大多数公司都会极力寻求这 种破坏性创新机会, 而成功实施破坏性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识别破坏性创新并深入 了解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的内在关联。

  3.2.1 创新发展轨迹比较

  破坏性创新对维持性市场环境下的维持性创新而言是一种结构性破坏, 是对 原有技术、市场、组织的破坏,它打破了原有产品发展的既定模式,建立了新的 产品发展轨迹和方向。

  但是, 破坏性创新与原有的维持性创新并非是完全矛盾和 对立的,破坏性创新具有相对性,而维持则是绝对的。

  对此,本人有不同观点。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本质区别在于维持性创 新是在保持现有技术发展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强化企业现存能力的创新;而破坏 性创新则是偏离主流市场用户所重视的绩效属性, 引入新的绩效属性或属性组合 的创新。

  只有完全突破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创新活动才属于破坏性创新,而在现 有技术发展方向下所进行的创新无论是缓慢还是迅速, 微小还是巨大均属于维持 性创新范畴。因此,从马车到汽车,不管最初的汽车速度和其他性能如何均属于 破坏性创新,而汽车产生之后的逐渐改进则属于新技术条件下的维持性创新过 程,当然这个过程会经历一个或多个从缓慢到迅速,从微小到巨大的创新阶段。

  3.2.2 创新的波动性及所遵循规范的比较

   除了在同类产品技术的创新发展轨迹上具有不同之外, 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 创新条件下的产品性能波动及创新所遵循的技术规范也有很大差异。

  维持性创新则是对现有技术的不断完善,是现有技术的拓展,一般而言维持 性创新是沿既定的发展轨迹而稳定上升,波动性和风险较小。而破坏性创新属于 打破原有创新范式的结构性变革,改变了原有产品性能的演进方向和发展轨迹, 创新所处的技术和市场影响要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没有经验和范本可以模 仿,对产品性能及其市场性的预测存在很大风险,而且在技术改进的过程中,由 于方案变更或工艺变革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产品性能与技术水平的较大波动。

  因 此, 整个破坏性创新过程及破坏性创新产生的初期产品性能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 定性,甚至会出现夭折,风险很大。但破坏性创新所产生的产品性能最终会优于 维持性创新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当然由于二者一般不在同一创新维度,不能简 单比较孰优孰劣,但单就市场需求的适应性而言,破坏性创新肯定是占优的。

  此外,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性能的缓慢改进,为市场提供性 能优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功能明确的产品或服务,以不断满足现有主流用 户和高端用户的需求, 其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提高原有产品性能维持和加强现有 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破坏性创新则是为少数新用户或低端用户提供其所喜爱的性 能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不成熟产品,并在此过程中破坏或重新 明确该类产品的性能发展轨迹和游戏规则。

  破坏性创新的目标主要是破坏现有企 业竞争优势,开发新产业、产品和工艺。

  3.3 破坏性创新对企业的影响

  通过新市场或低端市场对成熟型企业进行破坏的破坏性创新在技术、市场、 财务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同时也给破坏性创新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3.3.1 破坏性创新的特征

  首先,破坏性创新技术的形式多样,创新技术本身的连续性、技术难度等与 维持性创新相比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很大比例的破坏性创新是对原有技术条件

   下的产品进行结构调整或改装, 为顾客提供新的产品性能属性,该属性一般是结 构简单、 成本低廉、 易于被非消费人群所接受的, 而技术本身也不一定是新技术。

  破坏性创新一般遵循低点起步、高速发展的演进轨迹。而且,无论是低端破坏还 是新市场破坏, 破坏性创新的产品主要针对非消费人群和非主流消费者展开,而 其产品的主要卖点和关键属性在原有维持性创新技术条件下往往是被忽视的, 破 坏性创新技术建立了新的游戏规则,并开创了新的技术发展通道。

  其次, 基于低端破坏或新市场破坏的破坏性创新本身规避了需求旺盛而竞争 激烈的主流市场, 而且其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等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测 性。

  一般而言, 破坏性创新首先进攻的是新兴的或者是被主流企业所忽略的细分 市场, 大多数主流客户在破坏性创新产品出现之初因使用习惯、消费理念等不可 能购买该产品,因此在破坏性创新产品的早期市场空间和利润较小,风险较大。

  此外,破坏性创新一般不符合市场导向,并非是按照主流客户的需求和欲望 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简单、便宜、不符合主流顾客需求特征的破坏性创新 产品利润微薄, 往往达不到公司认为有利可图的水平,更不能满足公司增长的需 要。

  因此, 由公司内部技术人员和外部科学家提出的破坏创新在进行财务分析和 项目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战胜市场导向指引下的维持性技术创新项目而被淘汰, 尤其会受到营销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反对。

  3.3.2 破坏性创新的不确定性

  破坏性创新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既具有“破坏性”,又可以增强企 业的竞争优势。破坏性创新改变了现有技术标准,颠覆了竞争规则,改变了已有 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 这一系列的变革可能会对一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同 时, 破坏性技术可以使企业通过制定新的规则和技术标准提高进入障碍,有效限 制其他企业的进入,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使企业获得顾客品牌忠诚度,巩固企 业的市场地位。而且,破坏性创新可以率先获得使用新技术所需的稀缺资源,并 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目标市场,避免原 有产品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企业建立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破坏性创新将面临着四种类型的不确定性, 即技术不确定性、 市场不确定性、 资源不确定性和组织不确定性[97]。其中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任何创新都具

   有的, 而组织和资源的不确定性是破坏性创新所特有的。

  破坏性创新的不确定性, 使相应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全不同于维持性创新。

  此外,破坏性技术创新项目还将面临资源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的不确定性 [98] 二者对破坏性创新项目的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对 于破坏性创新将难以奏效。

  3.3.3 破坏性创新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破坏性创新的管理难度很大,对于高度不确定的市场预期,以及全新的竞争 环境、陌生的消费群体、可怜的业绩和微薄的利润,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往往 难以奏效。在传统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管理体系中,各种管理 方法是以计划和控制各种资源为基础的, 其假设前提是管理者能根据以往的丰富 经验和知识对未来的结果做出预测,市场环境是相对稳定的,管理执行过程中的 非常规事件发生的概率、波动性极其影响均较小。然而,受技术不确定性、市场 不确定性、 资源不确定性和组织不确定性共同作用的破坏性创新环境下非常规的 “例外” 事件经常发生,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管理是不切合实际 的。

  破坏性创新管理环境下不确定性的降低既不是累进的也不是有顺序的, 不确 定性具有互动性,破坏性创新企业必须具备解决组织、资源、技术和市场四种不 确定性的各种项目管理能力。

  要想处理好破坏性创新所处的混沌局面,就需要不 同于传统的项目管理体系和能力。Leifer 等人将大型企业在寻求创造和保持破坏 性创新能力时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和挑战归纳成项目构想、项目管理、市场研究、 不确定性问题解决、资源和能力差距弥补、 运营状态转移和积极性调动等 7 种类 型,并阐述了企业应对各种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专门能力。

  面对破坏性创新提出的管理挑战,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模式,以设立新组织的 方式来主动投入破坏性创新的新事业开发。

  而大型企业可以不必急于投入高风险 的破坏性创新,反而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资源条件,以快速跟进的战略,将创新 重点放在进入成长阶段的新市场开发。快速跟进并不等同于模仿,而是总结先行 者经验,以较低创新风险来发展自主的产品技术能力,创造稳定的利润来源。

   3.4 阻碍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因素

  早期的关于创新成败影响因素的研究经历了“个案研究——案例组研究—— 大样本调查研究” 的发展过程, 由研究个别企业创新成败的经验或教训向识别产 品创新成败的一般性影响因素转移。研究表明,优秀的企业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引 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用市场需求发展,按市场需求对技术进行改进,因 而保持和发展了自身各方面的优势, 在维持性创新条件下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 和市场地位,但这也正是影响企业推行破坏性创新的主要因素。

  3.4.1 市场与客户因素

  成熟型企业一般会积极主动地听取主流客户意见, 并根据主流客户需求进行 技术创新和投入, 却很少主动投资破坏性创新项目。

  也正是代表当前主要利润来 源的主流客户的意见使公司错过了突破性创新的机会, 从而可能失去其未来在行 业中的领先地位。

  3.4.2 组织结构与能力因素

  机械的管理系统适合于稳定状态下运作的公司,即适合于维持性创新,而一 个有活力、有组织的系统更适合技术变化的环境。组织的资源、程序和价值观界 定了一个组织能够完成以及无法完成的事情, 这些因素对企业是否接受并支持破 坏性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组织和流程的改善对破坏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 为大多数从事产品开发的组织由对应于产品部件的小组组成, 只要产品的总体结 构不变,这样的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运作。但是,当需要总体结构上的突破性创新 时,由于破坏性创新要求人员和小组以新的方法沟通、协作,这种类型的结构就 会起妨碍作用。

  由于小型企业在技术变化中的组织障碍和战略障碍比较小, 小企业在改变主 流技术的创新活动中, 比大型企业能够取得更明显的优势。在破坏性技术产品开 发过程中,必须避免原有技术研发流程的惯性,要重视研发过程的动态调整,避 免“惯性”思想对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影响。

   3.4.3 知识模式与风险规避因素

  成功的新加入企业会主动接受新技术,并努力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市场。而 原有技术环境中的成熟企业一般更容易把市场的需求当作给定的内容, 并努力寻 求调节或改进其技术的方法, 以便使之成为一种持久性的改进向现有市场和用户 进行销售。主流企业的创新投资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希望把不断改进的技 术推广到现有的优势市场中去, 而成功的新加入者则寻找重视其所掌握技术的新 市场。

  前者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创新方向以不断满足需求变化,属于典型的 市场营销导向;而后者则是为主动开发新的技术创新并为其寻找甚至创造市场, 属于顾客价值创造导向。

  企业决策的习惯决定了它所积累的技巧和知识的种类, 破坏性创新需要用到 的知识将不同于企业本身已积累的知识, 所以成熟型大企业一般都不善于进行破 坏性创新, 在面对技术变化时容易遭受挫折。已有的企业把破坏看作是威胁而不 是机会的态度,使他们投入各种资源来防范破坏性创新的威胁。同时,由于把破 坏看作是威胁, 他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保住现有的顾客和业务, 因此致力于维持 性创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这就使得这些组织陷入错误的战略, 不但错失了增 长的机会还导致了最终的毁灭。

  与当前市场主流企业形成鲜明对比,新进入的企 业,造成破坏是“纯机会”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其他选择,破坏并成功就是他 们唯一的目标。

  3.5 基于市场视角的破坏性创新本质

  从营销学的角度第一次对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该研究在创新研究领域首次提出了创新者对其投资进行自我替代的意愿是区分 破坏性创新者与其他企业的根本标志。

  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经常不太愿意 拥护或推动破坏性创新, 因此是否拥有自我替代能力是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 关键。

  相关学者的研究从破坏性创新角度对企业创新的困境和利润增长问题进行 探源, 在破坏性创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有关破坏性 创新战略动因的研究中, 主要观点多是从保持企业长期利润来源的角度对破坏性

   创新战略进行分析和模型设计, 主要是探讨如何实施破坏性创新以及破坏性创新 战略实施的条件,而对破坏性创新战略根本诱因的研究相对较少。

  破坏性创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消费需求的理性回归, 以及企业维持性技 术创新对消费需求拉动的乏力, 即: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根本动因在于市场需求的 拉动效应。

  3.5.1 维持性创新与市场拉动

  从市场角度分析,破坏性创新是消费理性回归的产物。破坏性创新摒弃了在 原有创新范式条件下由消费者的盲目性购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而导致的 产品性能发展背离基本使用价值的现象, 从理性消费的角度建立了另一个相对较 低但更贴近产品基本使用价值、更符合市场理性需求的新型创新范式。

  在维持性市场环境条件下,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市场主流产品逐步 向高品质、高价格、功能多样、结构复杂方向发展,企业的维持性技术创新也从 不同角度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的完善,并无限扩充了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诉求,而 这些所谓的延伸和附加功能的确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产品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市 场份额的增加, 并在一定范围内引导了消费需求的趋向,使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 需求曲线继续上升, 并与企业维持性技术创新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此时企业的维 持性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是有效的。

  但是, 无限扩张的产品功能逐渐脱离了产品本身的基本使用价值,随着产品 的逐渐成熟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逐渐趋于理性,市场导向逐渐由“以价定 质” 的盲目购买阶段向相对理性的供需平衡方向发展, 功能繁多而价格偏高的 “优 质优价” 产品逐渐丧失了市场主体地位和利润增长动力,进而导致成功企业和优 势产品由盛而衰。

  此时, 企业维持性技术创新对消费者产品性能需求的拉动逐渐 由有效变为无效, 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需求曲线开始脱离企业维持性技术创新的 轨迹而下降到相对理性的需求层面。

  3.5.2 破坏性创新的市场诱因

  破坏性创新产生的动因在于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需求与企业维持性技术创

   新(企业的产品性能供给)之间矛盾的互相转换的结果,是市场规律的产物,其 本质是市场效应在产品技术创新领域的一种显现。

  破坏性创新战略是在消费需求 曲线脱离企业维持性技术创新拉动而趋于理性发展趋势的条件下, 获得新利润来 源的一种途径。

  从本质上讲,破坏性创新战略是企业发展模式从某一范式向另一范式的转 变。

  与传统理解不同的是这种范式的转换并不是由一个相对较低的范式向另一个 更高的范式转换,而往往是恰恰相反。新的范式在产品性能、结构、价值等方面 比原有的范式更低, 所以称之为破坏。

  但是, 当这种相对较低的新范式形成之后, 势必会随环境变化和市场发展而前进,并形成新的、明确的性能改进轨迹,进而 演变为新的维持性创新, 其后又会出现下一轮新的破坏性创新,建立另一个新的 范式。因此,企业战略发展模式是“维持——破坏——维持——破坏”的发展过 程。破坏是相对于现有的主流技术、主流客户和已定型公司而言的。在技术创新 不断演进过程中, 随着已定型公司和新加入公司的更替,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 新也不断更替, 对一家公司具有破坏性的创新可能对另一家公司具有维持性的影 响。

  

篇六: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葡萄膜疾病

  中山眼科中心

   眼解剖——葡萄膜

   虹膜

   分隔前房与后房 前与前房角相邻 后与晶状体相邻 瞳孔:调节光线

   睫状体

   分泌房水 房水:维持眼压;

  营养角膜、晶状体、 玻璃体;

  屈光间质 屈光调节功能 血—房水屏障

   脉络膜

   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邻 外与巩膜相邻

   血流丰富、缓慢,毛细血管壁有窗孔 富含色素,黑色素相关抗原

   葡萄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特点:

  彼此连接、同一血供、色素和血管丰富

  功能:

  调节光线、遮光、营养、隔热、暗房

  疾病:

  炎症、退行性病变、肿瘤

   葡萄膜炎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炎症 临床表现差异大

  炎症程度 累及部位 病因

   葡萄膜炎的分类

  位

  前葡萄膜炎

  虹膜炎 虹膜 睫状体炎前部

  睫状体炎

  中间葡萄膜炎

  发病部

  后葡萄膜炎

  脉络膜炎 膜视网膜炎

  脉络

  全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的分类

  临床特点

  表现形式 化脓性和非化脓性 病程特点

  急性 突然发病 病程<3个月 慢性 隐匿起病 终止治疗后多于3个月内复发 复发性 反复发作 未治疗下复发间隔大于3个月

  间隔期内无活动性炎症

   葡萄膜炎的分类

  病理改变

  肉芽肿性

  发病 刺激症状

  KP 前房积脓 虹膜结节

  隐匿/病程长 无/不明显 羊脂状

  — 胶冻状

  玻璃体浑浊 雪球/串珠状

  脉络膜

  结节状/D-F结节

  病理

  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

  非肉芽肿性

  急性/进展快 常见且明显 尘状/星状

  + 少/绒毛状 尘状/炎症细胞 弥漫性水肿 淋巴细胞/浆细胞/ 中性粒细胞

   葡萄膜炎的分类

  病因

  感染性: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非感染性: 风湿性疾病伴有的

  自身免疫性 创伤性

  伪装综合征

  药物性

   病因分类:感染性(外源性&内源性)

  眼球穿通伤后

  结核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1

  寄生虫感染2

   病因分类:非感染性

  免疫性

  角膜 基质炎

  前房 异物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感染性

  病原体直接侵犯葡萄膜— 感染性炎症 细菌毒素—葡萄膜炎症反应 病原体所致炎症导致眼内抗原暴露—特异性免疫应答 病原体与葡萄膜/视网膜有相似抗原(交叉抗原) 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

  —沉积于葡萄膜/视网膜血管壁 —补体级联反应释放活性产物

   结核菌性脉络膜炎

  初发

  愈合后

  复发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机体 对自身抗原(具有致葡萄膜炎活性)的免疫应答

  Th1细胞:引起细胞免疫介导的疾病 Th2细胞:引起体液免疫介导的疾病 Th17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

  创伤性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三烯 免疫反应:因为自身抗原暴露

   葡萄膜炎的治疗

   针对病因

  糖皮质激素 局部 全身 副作用 非甾体消炎药 局部 全身 免疫抑制剂 全身 抗感染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

  感染性全葡萄膜炎(眼内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

   葡萄膜炎的治疗

   预防并发症

  睫状体麻痹剂-散瞳

   并发症治疗(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药物 手术

   前葡萄膜炎

   症状

  眼部疼痛 畏光、流泪 视力减退

   前葡萄膜炎

   体征

   睫状充血及混合型充血 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 KP) 房水闪辉及细胞 虹膜改变 瞳孔改变 晶状体改变 玻璃体及眼底改变

   睫状充血及混合充血

  在角膜缘周围的 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

  结膜受累,混合充血, 并伴有结膜水肿

   KP

  羊脂状

  细点状

   房水闪辉 aqueous flare

   血—房水屏障破坏 房水中蛋白含量升高 如阳光透过带有灰尘的空气之状,称Tyndall征

   前房细胞 anterior chamber cells

  前 房 积 脓

   裂隙灯显示为大小一致的灰白色尘状颗粒 房水中炎性细胞在近虹膜侧上升,近角膜侧下降 房水细胞是反映眼前段活动性炎症的可靠指标

   纤维素渗出

   虹膜改变-结节

  Koeppe结节

  Busacca结节

   虹膜改变-粘连

  虹膜后粘连

  虹膜膨隆

  虹膜前后粘连

   虹膜改变-新生血管

   瞳孔改变

  梅花状瞳孔

  瞳孔膜闭

   晶状体改变

  前表面色素 虹膜后粘连 并发白内障

   眼底改变

   急性炎症时前玻璃体可出现炎症细胞 一般眼底正常

   并发症及后遗症

   并发性白内障

   并发症及后遗症

   继发性青光眼

   并发症及后遗症

   角膜带状变性

   并发症及后遗症

   低眼压和眼球萎缩

  眼轴:OD 21.82mm

  眼轴:OS 18.30mm

   诊断

   症状:疼痛、视力下降 体征:睫状充血、KP 、瞳孔缩小、

  房水闪辉、虹膜后粘连

  与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体征不同

   病史和家族史 必要的全身及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结膜炎

   鉴别诊断

  正 常

  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

  深

  度

  VS

  正常前房深度 瞳孔形态

   鉴别诊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症状 剧烈眼胀痛伴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 重度减退 充血 混合充血 角膜 雾状水肿混浊

  色素KP 瞳孔 散大、常成垂直椭

  圆形 前房 浅、房水轻度混浊 眼压 明显升高 治疗 缩瞳 降压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轻度眼痛、畏光、 流泪 不同程度减退 睫状或混合充血 透明 灰白色KP 缩小、常呈不规则形

  正常或深、房水混浊 多数正常 扩瞳 抗炎

  急性结膜炎

  异物感和烧灼感、 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正常 结膜充血 正常 无KP 正常

  正常 正常 抗炎或抗病毒

   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原则

  散大瞳孔 拮抗炎症 消除病因

   散瞳(阿托品)

  解除睫状肌及瞳孔括约肌痉挛, 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预防或拉开虹膜后粘连

   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拮抗炎症

  糖皮质激素 局部 副作用 非甾体消炎药 局部

   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消除病因

  抗感染

   其他疗法:

  热敷 超短波理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

   并发症的治疗

   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或手术)

   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性白内障:掌握手术适应症

   重要知识点

  ▪ 掌握葡萄膜炎的病因、分类、发病机 理和治疗原则

  ▪ 重点掌握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 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全葡萄膜炎

  ▪ 概念: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均受累的炎症

  我国常见类型: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交感性眼炎 Behcet病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 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 ▪ 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

  炎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颈项强直

  *后葡萄膜炎期

  双眼视力突然下降 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后极部视网膜水肿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FFA图片:VKH

   临床表现

  晚霞状眼底

  晚霞状眼底改变

  

篇七: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监管环境-中国金融牌照梳理报告

  智慧金融 变革未来

   中国金融行业相关牌照

  央行/银监会

  银行

  • 中资银行:也 包括民营银行、 直销银行 • 农村中小金融 机构:包括农 商行、农村合 作银行(农村 信用合作联社) 等 • 外资银行

  保监会

  保险

  • 保险 • 保险代理与经 纪 • 保险网销

  证监会

  证券/基金

  • 证券(承销发 行、经纪、证 券投资咨询、 资产管理等) • 证券市场资信 评级 • 公募基金管理 人 • 私募基金管理 人 • 基金销售 • 基金支付 • 基金托管 • 基金子公司 • 期货 • • • • •

  其他监管(商务部等)

  非银机构

  融资租赁 商业保理 融资性担保 典当 网络借贷信息 中介机构

  非银机构

  • 消费金融公司 • 小贷/互联网 小贷 • 个人征信/企 业征信 • 信托 • 金融租赁 • 汽车金融 • 企业集团财务 公司 • 支付 • 货币经纪 • AMC

  其他

  • 众筹 • 地方性金融资 产交易所 • 区域股权交易 中心 • CA数字证书

   牌照 银行 信托 金融租赁 消费金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货币经纪 贷款公司 第三方支付 征信 证券 期货 公募基金 基金子公司 基金销售 基金销售支付 私募基金 股权众筹 保险 保险代理、保险经纪 融资租赁 典当 保理 小额贷款公司 融资性担保公司 金融资产交易所

  数量 773 71 56 22 39 5 14 267 8 111 161 95 67 248 22 近万家 135 数百家 1324 数千家 数千家 约4000家 约3000家 数十家

  监管部门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央行 央行 证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 证监会 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保监会 保监会 商务部 商务部及地方金融办 商务部 省级金融办 省级金融办 省级金融办

  主要业务 存、贷、汇 各类信托业务、投资基金业务 融资租赁 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 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 专门处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电子及声讯手段,为金融产品交易提供 信息,促成交易达成 由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 构 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 个人/企业征信 证券承销与保荐、经纪、自营、直投、证券投资活动、证券 资产管理及融资融券等 期货交易 公募基金、机构业务 类信托业务 发售基金份额 基金销售支付结算业务 私募业务 财险、寿险、万能险 保险业代理 外商内资融资租赁 典当 托收保付 无抵押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贷款、票据承兑、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信用证、诉讼保全 履约担保,与担保有关的中介服务,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营销/公告/咨询/开发/设计/交易/服务

  现状 民营银行开放 冻结发放 开放 开放 开放 —— —— 冻结发放 仍待核查 CEPA通道开放 冻结发放 开放 收紧 收紧 开放 开放 公募尚未开放,私募版开放 收紧 开放 开放 开放 开放 节奏放缓 节奏放缓 节奏放缓

   PART 1

  A

  银行 信托 消费金融 互联网小贷 券商

  B

  第三方支付 征信

  C

  AMC 金交所 供应链金融 股权众筹 保险 基金

   01

  PART 1

  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是民营金融最重要的金融牌照

   民营银行

  首批筹建民营银行基本情况

  名称 深圳前海微众 银行 注册资本 (亿元) 30 获批时间 开业时间 定位 主打模式 股东 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 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 腾讯、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深圳 2014.07.25 2014.12.12 企业客户 限定上限 市立业集团 服务小微大众、服务科 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 上海均瑶集团(30%)、上海美 2014.09.26 2015.01.27 技创新、服务自贸改革 区域范围 特斯邦威(15%) 服务中小微企业、小区 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 正泰集团(29%)、浙江华峰氨 2014.07.25 2015.03.20 居 民 “两 小 ”群 体 区域范围 纶(20%) 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 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 2014.07.25 2015.03.27 业 天津华北集团(20%)、麦购(天津 集团(18%)

  上海华瑞银行

  30

  温州民商银行

  20

  天津金城银行

  30

  浙江网商银行

  40

  服务小微网商、个人创 蚂蚁金服(30%)、上海复星 小存小贷:限定存款上限,设定 (25%)、万向三农集团 2014.09.26 2015.05.27 业者、普通消费者包括 财富下限 农村消费群体 (18%)、宁波金润资产(16% )

  资料来源:银监会

   民营银行

  第二批筹建民营银行基本情况(1/2)

  名称 重庆富民银行 注册资本 (亿元) 30 获批时间 开业时间 定位 主打模式 股东 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 以 小 微 企 业 、 “三 农 ”经 济 体 和 瀚华金控(30%)、宗申产业集团 2016.05.18 2016.08.2 其 、 融银行 6 他金融弱势群体为核心服务主体 福安药业、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主攻高端制造、医药医疗、文化旅 游、新能源与新材料以及政府平台 三一集团(18%)、湖南三一智能 产业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五大方向,构建资产管理银行、产 (12%)、湖南汉森制药(15%) 2016.07.29 2016.12.2 双核驱动 业金融投行、互联网零售银行三大 、 湖南省邵东县新仁铝业(12% 6 业务板块 ) 新希望(30%)、小米子公司银米 重点面向个人消费者、中小微企业 科 2016.06.13 2016.12.2 互联网特色银行 和 “三 农 ”客 户 技(29.5%)、成都红旗连锁股份 9 (15%) 布局消费信贷、小微、移动支付和 永辉超市(22%)、阳光控股 2016.11.28 2017.01.1 科技金融企业 供应链金融 (21%)、福建华荣控股(20%) 6 为安徽省内民营企业、 安徽省南翔贸易集团(30%)、合 肥 2016.11.07 尚未开业 中小微企业、城乡居民 华泰集团、安徽金彩牛实业集团、 提供金融服务 安徽中辰投资、安徽联华实业 卓尔控股(30%)、武汉当代科技 “物流金融”和“科技 网存网贷,为当地中小型物料企业 (20%)、壹网通科技、钰龙集团 2016.12.05 尚未开业 金融”为战略目标 和高新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 奥山投资、武汉法斯克能源

  

篇八: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目录

   一、主要技术参数 二、组成部件及功能 三、正常运转时的保养 四、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BL5500-54 工作介质 :长城普力L-HM46抗磨液压油 介质清洁度NSA:8级 系统额定压力:20MPa 变量泵 :5台(4用1备连续工作制) 最大流量 :141L/min 电机功率:55KW/380VAC 油箱容积 :2800L 冷却水:160L/min、<30℃、0.3MPa循环水 工作油温 :30-55℃

   二、组成部件及功能

   1、循环系统——油品循环冷却、过滤 2、液压系统——推动活动篦床往复运动、换向 3、主要元器件功能介绍

   1、循环系统

  1.1、循环系统介绍:

  (1)原理:循环泵吸油经冷却器冷却后,再由过滤器过滤后流回油箱。

  (2)功能:冷却、过滤油品 (3)循环系统组成部分:

  a.动力元件:循环泵<P0031>—吸油 b.冷却元件:列管式水冷却器<P0029>—冷却油品 c.过滤元件:圆筒过滤器<P0031>—过滤油品、使油质保持清洁 d.其他组件:油箱、油管(及接头)、加热器<P0008> (3个) 、压力变送器、压力表、

  液位温度计<P0007> 、铂热电阻温度计<P0004>(PT100) 、空气滤清器 <P0001> 、热继电器、液位继电器<P0001>等 ——储油、加热、测压、测温、液位观察、防尘、温控、等

   1、循环系统

  1.2、循环系统简图:

   1、循环系统

  1.3、循环系统现场照片:

   2、液压系统

  2.1、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第四代篦冷机分为12列篦床,每一列篦床由一个单独的液压油 路系统供油工作,每一个模块控制3组共6个液压缸(3列篦床),液压 缸带动活动蓖床运动。采用多模块控制驱动系统,避免了因个别液 压系统故障引起的事故停车,在生产中可以关停个别油路液压系统, 其它油路液压系统可以继续工作,保证设备长期连续生产的要求, 液压缸还可以实现在线检修更换,提高整机的运转率。

  其工作原理是(以第一段为例)负载敏感泵将液压油从油箱抽出, 通过泵出口P端将油经单向阀注入比例阀,比例阀工作,通过程序控 制不断转换比例阀主阀芯位置,将油液注入工作腔A或B,随之注入 液压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推动液压缸的活塞做往复运动,液压缸 通过四连杆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活动蓖床,从而实现活动篦床的往复 运动。

   2、液压系统

  2.2、液压系统简图:

   2、液压系统

  2.3、液压系统原理图:

   2、液压系统

  2.4、液压系统现场图片:

   2、液压系统

  2.5、液压系统现场图片:

  11

   2、液压系统

  2.6、液压系统温度控制:

  T油温<20℃开加热器、 T油温>40℃停加热器、 T油温>47℃开冷却器、 T油温<35℃停冷却器、 冷却器(管式冷却器一般情况下为常开) T油温<20℃低温报警、 T油温>58℃高温报警、 T油温>60℃停高温跳停。

  注意:(检修完后开机时要注意温度,如温度太低要先加热 到20℃在开机)

  12

   2、液压系统

  2.7、液压系统压力控制:

  液压系统额定压力为20MPa,正常工作中会低于此压力很多, 如突然负载过大,工作压力达到最高20MPa,为保护设备液 压站会延时一段时间后跳停。

  工作压力一般在16MPa(160bar)以下比较正常。

  13

   2、液压系统

  2.8、液压系统有关术语:

  a.推程:液压缸活塞的上推运动,即活动篦床向物料流动的方向(破碎 机端)运动。

  b.回程:液压缸活塞的回退运动,即活动篦床向物料流动的反方向(窑 下料口端)运动。

  c.冲程:由液压缸活塞的上推运动和随后的回退运动所完成的一个运动 循环称作一个冲程。

  d.冲程次数:液压缸每分钟的冲程数称为冲程次数,4-7次。

  e.行程:在液压缸的上推或回退运动中,活塞运动的距离,一般为250300mm。

  14

   2、液压系统

  2.9、液压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

  (1).动力元件:高压泵组件(负载敏感泵:PVH98),其中4台主泵和 一台备用泵 功能:产生油流和油压为系统提供动力 (2).执行原件:液压缸( 80/45-330型、共24个) 功能:推动篦床往复运动。

  (3).控制元件:电气PLC、比例阀、电磁阀、溢流阀、行程开关等 功能:程序、控制液压缸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流量、行程距离(260mm 左右) (4).其他:压力表、管路、油液 功能:测压、传输

  15

   3、主要元器件及功能介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称 空气滤清器 双筒过滤器 单筒过滤器 铂热电阻温度计 温度数显仪表 液位继电器 液位温度计 加热器 蝶阀 软连接法兰 底座弹性垫 电机 联轴器 轴向柱塞泵 主供油管

  负载敏感管

  型号

  滤芯:FAX630*10 滤芯:FAX1000*10

  PT100

  PVH98 高压软管 高压软管

  17 溢流管

  高压软管

  数量 1 1 1 1 1 1 1 3 5 5 20 5 5 5 5 5

  功能 油箱排气,空气滤清<P0001> 回油管路滤油,可切换<P0002> 循环管路滤油<P0003> 测油温,把信号传至数显仪表上<P0004> 显示铂热电阻温度计测得的数值 监测液位<P0006> 看液位、看温度<P0007> 加热油<P0008> 4用1备,工作时常开,有电接近开关(LS1-LS5) ,<P0009> <P0014>减少震动 减少震动

  (梅花胶) 输出油液、产生油压、<P0014> <P0015> 保护泵的作用,防止回油压力太大损坏泵,超出额定压力3MPa 就溢流回油箱<P0016>,设定值:2.5-3MPa 当泵输出压力高时,多余的油从此管回油<P0017>

  16

   3、主要元器件及功能介绍

  序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名称 单向阀 测压点 测压软管 耐震压力表 截止阀 三通截止阀 电机 联轴器 循环泵 压力表开关 压力表 列管式冷却器 截止阀 单向阀 单向阀 测压接头 压力传感器

  型号 YN-60ZT、40MPa

  

篇九: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

  烟花爆竹运输、装卸与贮存操作规程 运输 1、烟花爆竹的运输车辆应使用汽车、板车、手推车,不许使用三 轮车和畜力车,禁止使用翻斗车和各种挂车。运输时,遮盖要严密。

  2、手推车、板车的轮盘必须是橡胶制品,应以低速行驶,机动车 的速度不得超过 10km/h。

  3、进入仓库区的机动车辆,必须有防火花装置。

  4、装卸作业中,只许单件搬运,不得碰撞、拖拉、摩擦、翻滚和 剧烈振动,不许使用铁撬等铁质工具。

  5、运输中不得强行抢道,车距应不少于 20m,烟花爆竹装车堆码 应不超过车箱高度。

  装卸 1、装卸人员不得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帽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 工具,严防震动、撞击、重压、磨擦和倒置。

  2、严格按照烟花爆竹堆放标准和仓库安全管理要求,装卸运输堆 放产品。

  3、各种机动车辆装卸物品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 修理。

  4、装卸作业结束后,应对库区、库房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 离人。

  储存

   1、入库的烟花爆竹应贴有明显的标签,包括名称、产地、出厂日 期、危险等级和重量等。

  2、库墙与堆垛之间、堆垛与堆垛之间应留有适当的间距作为通道 和通风巷,主要通道宽度应不少于 2m。

  3、堆垛高度不大于 2.5m。

  4、库房内木地板、垛架和木箱上使用的铁钉,钉头要低于木板外 表面 3mm 以上,钉孔要用油灰填实。

  5、无地板的仓库,地面要设置 30cm 高的垛架,铺以防潮材料

  6、木质包装严禁在库房内进行拆箱、钉箱和其它可能产生火花、 引起燃烧或爆炸事故的作业。

  7、库房内应有测温、测湿计,每天进行检查登记,作好防潮、降 温、通风处理。

  8、库房区内应分别设置相应的消防泵、消火栓、水池、灭火器材 等消防工具。

  

推荐访问:破坏性 特征 创新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