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家庭教育讲座上的讲话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供大家参考。
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阿扎克乡麦玉中学教师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传输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家庭教育则应关注孩子的性格,而性格的培养应从习惯、兴趣、行为入手。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孩子的发展是不能等待的。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黄金时间,良好的习惯,规范的行为,浓厚的兴趣,创新的意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根基皆不能少。
我要和家长们探讨的话题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目的有两个,一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子女,让你的孩子坚持始终如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一、如何当好家长的角色
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培养人才。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因此呼唤家长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迫在眉睫,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有对子女相当负责的好家长,有对子女得过且过的一般家长,也有依靠老人就放手的家长,还有推卸责任、撒手不管的家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上述后面的几种家长,常常是感到无奈和无助;个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责任缺失,无形当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就呼唤家长应担负起相应的家庭教育责任。
(一)父母和家长的区别。
“家长”与“父母”这两个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认为只不过是称谓不同而已,实际上他们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父母,父亲和母亲,只要是具有生理功能的人都可以做父母,而通常的家长则是在父母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监督、保护、导向作用的一家之首。由此可见,父母仅仅是让生命得以延续,而家长就必须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负责。相比之下,做孩子的父母比做家长容易多了,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大家不难做到,但要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需要用一生做代价。
(父母着重管生活,家长不但管生活,尚须注重情感等。)
(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我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教育孩子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鼓励为主。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年龄小的孩子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使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目标前进。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年龄大的孩子则应多与他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了解孩子的心声,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沟通交流时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与孩子商量办,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2、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为了教育好孩子,作为家长的各成员(包括父母双方、祖辈以及学校)之间要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对孩子的要求、态度、引领方向要基本一致。如果彼此之间目标一致,态度不统一,往往会使某一方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受到另一方的干扰、抵消,甚至扭曲、对立,孩子在多重选择面前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甚至形成两面性等不良个性,使家长的心血必然付诸东流。
3、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依靠,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家长对待自己父母、邻居、朋友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精神、家长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等等,都有意无意地在做着孩子的榜样,而且家长的一言一行必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我们不能在自己沉迷于赌博中时还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能在自己撒谎时还要求孩子诚实,不能在自己面对挫折唉声叹气时还要求孩子坚强乐观,不能在自己对工作三心二意时还要求孩子认真负责持之以恒。
4、严爱结合。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得不当,出现了骄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要坚持原则。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5、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既是教育者,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让孩子在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6、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我们周围有些家长借口忙而很少与孩子沟通,对于孩子的事要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么武断包办,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自由选择和判断的权利,等到出了事还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与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时间和环境,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吃饭时尽量不要教育孩子,寻问功课,检查作业。可以利用晚饭后散步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学到些什么东西等,及时捕捉孩子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有效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四类问题孩子的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
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没有足够的耐性和坚持性,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做事三心二意,学做事情,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会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这都是他们缺乏耐性的常见表现。对此类儿童必须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耐性及坚持力。
方法:通过小游戏锻炼专注力。专注力是耐力的基础,如果孩子的专注力好,自然容易有耐性。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与孩子进行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听故事……引导小朋友集中注意力,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实现目标给予奖赏。拥有了自己的目标,孩子做事自然有毅力。当他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妈妈可以要求他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及时给予奖励。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地越高一些,最重要的是为孩子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更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活动过程中给予鼓励。当孩子完成一些任务,到达某个阶段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孩子,你真棒,做了这么多!”“好孩子,你一定能坚持到底,你会做得很漂亮!”“真是个通情达
理的好孩子!”这些赞美都会让孩子乐于继续努力。在生活中,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做事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
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的;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二、学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精致办学,全面育人。是通过高起点、高品位、精细化的教育规划和实施以及完备且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来实现精致办学,全面育人。
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品行优良、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特长明显、兴趣广泛,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优秀小学生。其实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里明确指出,走进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接班人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纲要,我们明确认识到:
1.社会需要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很显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当一个学生走出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这个时候决定他命运的是分数。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当一个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他向社会贡献的第一位恐怕是特长而不是总分了。很明显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造就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校长-管理好,教师-教的好,而不是以前学习好。)
2、学生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一生只使用了其10%的大脑潜能。这就是说,还有90%的潜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学生的潜在能力。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成才的。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学生的潜力不会自动地得到发展,学生潜力的充分开发需要合适的教育。有人说,教育是开发人的潜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一般意义上,这
句话是对的,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这句话有一半并不是正确的。人的潜力的开发不仅依赖于教育,更依赖于他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比如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妇女智力,而且极大地束缚了她们潜力的发展。
为了落实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这一目标,我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
(一)德育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合格”首先是做人的合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智育和德育的整体改革。在智育合格与德育合格的关系上,首先强调的是德育合格,在学问合格与做人合格的关系上,首先重视的是做人合格。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创新德育模式,实践“德育生活化”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构建了包括养成教育、礼仪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愉快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德育课程体系,主要以“每月德育生活化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按“主题宣讲、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的活动程序,以年级、班级文化墙为展示平台,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实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为目标,以评比“希望学生”“希望班级”为基本评价方式,扎实开展有效德育,有力地保证了“德育为首”办学方针的落实。在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全身心地参与进来,耳濡目染,充分体验与反思,从而升华情感,在行动中实践。所以说德育主题活动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大课堂。
(不准带零食、饮用水、营养餐、准时上学回家、交通安全等等)
(二)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特长发展创造条件。
“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只有通过课程体系才能得到落实。为了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我校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在原有常规活动、特色活动、特长活动的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校儿童的校本课程。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四类: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的口语、诵读、速算、艺术、体育五种必修的学科拓展课程;二是每早上开展的30分钟“希望体育”和15分钟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拓展课程;三是以突出我校特色的艺术、球类、英语、科学特长的拓展选修课程和休闲娱乐体育的一般性选修课程;四是各年级组自主开发的特色活动。具体的种类有:
第一种是技能类,如摄影、剪纸、各类小制作、编织、插花等。
第二种是文化类,如各种棋类、朗诵、绘画等。
第三种是艺术类,如舞蹈、演奏、武术、合唱等。
第四种是体育类:如各种球类运动、跳绳等。
第五、由于我校英语老师师资不足,计划引进教师办英语辅导班。我校还计划请各种职业的家长入校指导,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此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潜能。
总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增长了知识技能,拓展了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特长发展创造条件。
三、如何调动孩子进行全脑学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学习,俗话说“一分辛劳一分才”,学习离不开勤奋。但单凭勤奋是不够的,学习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法过多的使用左脑而忽视人的右脑,仅仅使用左脑,实际上他就是使用了一半的大脑,另外一半的大脑被闲置起来。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运用左脑和右脑,把原来限闲置的部分加以利用,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什么是全脑学习呢所谓全脑学习,也就是充分调动左右脑中七种智力区域参与学习活动,多维互动,发挥大脑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与能力。
(一)学校课程设置对学生右脑的开发。
1、学校课程开足开齐,促进学生大脑的交叉合理使用。
在学校里,既有能开发学术性左脑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等,也有能刺激创造性右脑的音乐、体育、美术课以及各种特色、特长活动课,通过各门功课的交替学习,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全脑进行开发和利用,也是对大脑的交叉合理使用进行了策划。
第一、左右脑交叉。让大脑中间七个智力区域不断地轮换交替工作,转换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能很好地运用大脑,也会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科交叉。让学习的不同的知识内容相互转换,避免单一的知识带来单调和压抑的感觉。
第三、读写算交叉。即将不同的学习行为方式互相转换,有效地发挥大脑中各个部位不同的作用,抑制疲劳的发生。
2、希望体育活动让孩子的右脑得到良性刺激。
我校不仅按规定开设体育课,而且每天早晨有半小时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加强左侧的身体运动,例如:玩各种球类、做体操、
跳舞等多用左手。只有通过不断的、有意识的运动和锻炼,使左右体位交叉进行活动,让肢体协调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右脑功能。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右脑的开发。
1、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为孩子各种潜能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用脑环境,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如果父母不合,矛盾重重,甚至有的家庭破裂,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自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
2、帮助孩子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由于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在家里,需要家长帮忙合理计划安排课余时间。例如晚上的时间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学生从学校回家,先让他们边休息边听听轻音乐,缓解一天的疲劳。
第二、在吃完晚饭后,可以做当天的练习,这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练习的顺序。
第三、功课做完后。陪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
第四、回家后看看电视,做做游戏,也可以阅读课外书。然后是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五、在以上内容完成之后,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要保证休息时间不被耽搁。
3、从生活中寻找开发孩子全脑的教具。
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想,哪儿有全脑开发
的玩具或教具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开发全脑的方法就在其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办法可以训练右脑,第一类是文化艺术方面,可以听音乐、画画、写字、参加表演、做游戏。第二类就是加强左侧肢体运动,可以打球、做体操、跳舞,平时多用左手,中国人不习惯用左手,用左手的人被称为“左撇子”,西方人大多用左手。有人说“左撇子聪明”。这句话是中国人说的,它的起源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生活中对现象的观察,但却符合现代西方大脑风暴的理论。
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的家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灵活的办法,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传授知识,孩子会有很大的收益。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不妨多用左手、左脚、左半身。如果能过左右脑以及左右手协调使用,就进入了最好的用脑状态,可以可以让孩子在做事时两只手轮换,。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只要下功夫、有耐心,就一定会有良好的结果,所以,左手也能做的事就尽量用左手。
在现阶段.让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分数和升学是不现实与不可能的。但不能唯“分”是图。其实,考试成绩也是检验学习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学得不好,考得不好.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吗完整的学习能力自然包括考试能力在内。考试能力就是实力的表现。所谓的实力就是能力,是能力就可以培养。家长引导和帮助孩子运用全脑学习,就是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之根本。再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取代不了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核心,也就是孩子的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也才能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推荐访问:在家庭教育讲座上的讲话 家庭教育 讲座 教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