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9篇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1
在辛亥革命起义的过程中,在为辛亥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孙中山先生身上,发生了几件事情。
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打麻将娱乐。
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衫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一定会惩罚你的!”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后,日夜奔忙,准备北伐。一次,在桂林的一段山路上,为赶到某地主持会议,他雇了一乘竹轿。刚走了不远,他听到轿夫发出一阵阵气喘声,心里便不安起来。于是令轿夫停下。两个轿夫不解地问:“大人何事?”孙中山道了声辛苦,并问他们多大年岁了。一个回答65岁,一个说刚过60岁。听罢,孙中山心中更难受了,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人的身板骨硬朗,又十分同情他们的艰辛。说:“你们年纪都比我大,我干嘛要你们抬呢?”孙中山掏出一大把银元放在两个轿夫手里,深情地说:“这轿子我再不坐了,你们回去吧!”两个轿夫不免纳闷:这是个什么人?于是怯生生地问孙中山尊姓大名。孙中山笑着说:“我的名字暂不告诉你们。”言毕,写了一张纸条,折好后交给轿夫,并一再叮嘱要回家后才能打开。两位轿夫感到此人非同一般,没等回到家,就赶紧打开,好弄个明白。当他们打开那张纸条,看到“孙中山”三个字时,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回头追赶。这时孙中山早已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两位轿夫用敬佩的眼光望着孙中山前行的方向,激动地说:“都像孙总统这样尊老敬老,老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大度、幽默、尊老爱幼、的人。他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为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付出了毕生的奋斗和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并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知道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2
1976年3月24日,英国的军事家、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间英国武装部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肯宁登区圣马克教区的一个牧师家庭。少年时他十分顽皮,14岁才正式上学,20岁时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毕业,被分配到驻印度的部队中服役,任少尉排长。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即将结束时任司令部上尉参谋。这段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回忆说:“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我已经认清军事职业是一种终身的研究。”他潜心研究战争的科学和实践,终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大展雄才。
第一次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体会到军事完全是一种需要毕生精力去探讨的学问,但真正理解这种道理的军官不多。他决心献身于这种行业。1920年,他正式跨进了参谋大学之门,毕业后参加了爱尔兰战争。几年的实践,为蒙哥马利日后任高级指挥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蒙哥马利任第三师师长,率部队赴法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军,1942年上半年,英军在远东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中东战场上丢城失地。在这危急关头,蒙哥马利被派往北非,出任英国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是一位谨慎从事,善于把战略、战术联系起来考虑的军事家,他亲自制订了全歼“非洲军团”的计划,并认真检查每项准备工作。这次作战计划是要骗过德国将领隆美尔,不让他发现英军主动进攻的企图,具体行动就是在阿拉曼南面佯攻,在北面准备真正的进攻。激战前夕,隆美尔加强了对英军阵地的空中侦察,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战车转移出集结地,换上了逼真的假目标,英军的-做得十分出色,骗过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阿拉曼决战始于1942年10月23日深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锐不可当,势如破竹,用十几天时间,迫使隆美尔的部队连续后退600多公里,伤亡惨重。德意军死伤和被俘5.9万人,隆美尔的助手冯•托马将军和4名意大利将军也当了俘虏。一度纵横驰骋于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遭到了他军事生涯中第一次惨败。消息传到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敲响报捷的钟声,阿拉曼大捷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危急局势,给英国人民一剂强心剂,蒙哥马利也随之升迁,翌年荣升英国元帅,并受封阿拉曼子爵。正是因为这场战役,这位“沙漠之狐”的征服者蒙哥马利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将领。
蒙哥马利是阵地战的高手,有点像“拿破仑的终结者”英国惠灵顿公爵。他对作战的目的、步调有极清晰的概念,但也容易固守这个概念不知变通。巴顿在西西里战役中改变计划,冲向巴勒莫,再回身取墨西拿的即兴行动,蒙哥马利和巴顿易地而处是决做不出来的。因为在他看来,墨西拿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
蒙哥马利在诺曼底登陆后没有及时占领卡昂城,而是改为“在卡昂附近回旋”,吸引德军主力,以便美军在南翼达成突破。包括巴顿、布莱德雷在内的盟军将领都说,这是蒙哥马利为他无能攻占卡昂所找的借口。在当时,即使蒙哥马利真想占领卡昂,他可能也没有这个能力。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他的借口也好,应变计划也好,确实不失为上乘的变招:德军主力和全部的装甲部队都集中在英军周围,从而使美军在7月份发动“眼镜蛇”作战,突破德军防线,达成了突进。蒙哥马利是战略上和阵地战的高手,连隆美尔也承认这一点。
蒙哥马利的问题在于他缺乏把突破变为突进的魄力,在这个问题上总是过于谨慎。有时即使有了巨大的优势,他能突破敌人防线,但不能决定性地消灭敌人,而是把敌人向后推。像阿拉曼战役以后,和“市场-花园”作战就是如此。在这一点上,他与朱可夫无法相比。蒙哥马利长期与巴顿一起作战,巴顿很看不起蒙哥马利,还经常骂娘。不过蒙哥马利对巴顿本人倒没什么恶意,只是把他们之间的竞争看作是事业上的竞争。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3
中国历史悠久,发生的事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数不清。其中最亮最亮的一颗就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延续至今已有一百年了,而有个不朽的灵魂,仍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头。那就是伟人孙中山。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最后,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孙中山的毕生好学精神,是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称道和钦佩的。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六年,他在东京。老同盟会员仇鳌回忆道:“他的寓所内,四壁图书,琳琅满目,十三经、二十四史、中外政治经济书籍、各种地图,应有尽有。他经常读书,手不释卷;融会贯通,能得要领。”我自己记得,他只要有一点空,就在书房里把大地图铺在地上,手里拿着深色铅笔和橡皮,在上面标绘出铁路、河道、海港等等。他订阅了一种英国出版的航运年鉴,知道很多关于船只吨位、吃水等这一类的事情。有一次他乘巡洋舰视察海宁时,告诉大副,航道水浅,把船靠外行驶。但这位大副自以为他更熟悉情况,结果船搁了浅。
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感动。孙中山的毕生好学精神,是我应该称道和钦佩的,他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是值得我作为榜样和学习目标的。在班级里,我是一名中队长,难免会碰到一些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但我却把无谓的休息和游戏沾满了课间,而浪费了适当的学习时间。同时在考试不如意的时候还不肯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不吸收教训。所以我以后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多做自我检讨和自我教育,让我的成绩更进一步。平时还有帮助较差的学生解答题目,加深题目印象,或抽空帮同学做事,让他人也有学习时间等……有一次,我的同桌请我帮他解答一道题,我很不耐烦的拒绝了她,去做自己的事。但现在去回想,我其实应该帮助她的,学习孙中山先生那优秀的品质。我们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了他那坚持不懈、自我教育的精神。让我们今后努力读书,长大了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来开创未来,建设祖国。让我们努力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4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衰落,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5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齐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可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最终发现了一种十分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6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身于广东省香山县的农民家庭。是中国近现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中山先生因在起义前夕,机密泄露,被清军逮捕的事。孙中山先生虽然被逮捕,但他在囚禁中坚持斗争,获释后,孙中山先生用英文写成了《伦敦遇被记》,他的名字,传遍了欧美各国。最后,同盟会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清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能救国救民,是因为他一直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着,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我们也要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不怕挫折,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还要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有时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不认真思考就去请教父母,以后我要学会多思考、多动笔,这样才能解决难题……
孙中山先生,你那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令我感动,我真敬佩您!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7
今天,我深情地阅读了《孙中山》一文,百感交集,受益匪浅。文章主要讲了“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传奇人生。孙中山出生于广东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哥哥在夏威夷务农,所以才有机会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他有了推翻清政府的政治纲要,并组织人员,发起进攻。虽然孙中山失败多次,还屡屡逃到外国,但他毫不气馁。1911年,孙中山举行了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社会。后来,孙中山被人追杀,他逃到天津,最后在悲愤和不满中与世长辞。字里行间表达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中提到,孙中山自从1895年第一次发动广州对清吏衙门的进攻,到1910年的云南河口起义,已经经历了八次失败,但他坚强地在摈榔与召集会议,最终深得民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这句含义深刻的话语表达了什么?对了,这句话表达了孙中山遇到困难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虽然他八次遭受失败,遇到挫折,但他像一位英勇的战士,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不屈不挠,百折不回,屡败屡战,才能成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使他取得了胜利;正是因为他这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使他受大家的信任;正是因为他这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使他的革命精神万古流芳。问题又出现了,是什么动力使他这么劳累奔忙呢?哦,正是他伟大的革命思想啊!孙中山自从有了打倒清政府的想法后,就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他的梦想,如果他没有这个底气,也就没有后来的起义成功。想到这,好像有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头,让我深深地领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实,像孙中山这样的民族领袖、思想主义者还有很多很多,例如:视死如归的谭词同、精忠报国的钱学森、鞠躬尽瘁的周恩来、志向远大的李大钊……这些伟大的思想家都是我们的榜样。生活中,许多同学遇到难题就像昏了头脑,没有一点儿头绪,只能盲目,没有真正理解含义就胡乱解答。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既没能学到真本事,又会影响思维,反而造成懒惰。碰到这种情况,应该先自己动动脑筋,深入理解,如果实在是搞不懂,才去问问家长和老师,查阅资料。这样做不但能使脑袋灵活,还有便于日后的学习。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怎能不把孙中山作为学习的榜样呢?
《孙中山》这篇文章使我受益终身,让我在迷惑时想起这位革命先驱,勇敢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8
瓦特出生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当将它改善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向坚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我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貌。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仅有原先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能够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故事篇9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福建永春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 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
林俊德——为核事业献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病逝。【坚持,敬业,感恩,创新】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推荐访问:伟人 新中国成立 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人物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的名人故事 新中国成立的英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故事 中国当代伟人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故事 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故事